2017区块链与虚拟货币十大现象盘点:法定数字货币成大势所趋,ICO从狂热回归理性

本文来自连线家,虚拟货币和区块链这对相生相伴的新生事物,正在被更多人所熟知。如果说2016年是区块链和虚拟货币发展的元年的话,2017年则是区块链和虚拟货币快速发展和变革的一年。

2017年,虚拟货币与区块链领域可谓是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套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最好”体现在,虚拟货币的价格和市值飞涨,其价值被越来越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所认可。同时在政府和企业方面,区块链技术本身也被越来越多监管机构和金融企业所接受,并积极开始尝试应用。

“最坏”则主要体现在虚拟货币领域,它在被更多人认可和追捧的同时,虚拟货币以及因为它创造出来的ICO模式正在被全球监管者和部分金融业内人士高度”警惕”。

虚拟货币和区块链这对相生相伴的新生事物,正在被更多人所熟知。如果说2016年是区块链和虚拟货币发展的元年的话,2017年则是区块链和虚拟货币快速发展和变革的一年。

1、法定数字货币成大势所趋

标志性事件:多国先后宣布研发法定数字货币计划

2017年,随着虚拟货币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和监管当局开始正视虚拟货币的存在和价值,也逐渐看到虚拟货币底层区块链技术的真正价值。2017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10月,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Putin)正式对外宣布,该国将发行其自有的”加密卢布”。除了中、俄两国以外,日本、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乌拉圭等国都正式对外宣布正在研究各自的法定数字货币计划和方案,其中乌拉圭将该国数字货币–数字化比索已经投入测试阶段,很有可能在2018年下半年正式使用。

2、ICO从狂热回归理性

国内层面

标志性事件:ICO关停、交易所出海

2017年的国内ICO以及虚拟货币市场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在央行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之前,ICO以及虚拟货币市场空前火热。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4日央行政策落地前,国内平台发起的ICO项目募集资金总额约在60-70亿元。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共计73家,累计参与人次达到10万人以上。另外,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8月前,国内虚拟货币交易市场交易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0%。然而,随着央行《公告》的出台,以及中国互金协会、北京市互金协会等行业组织风险提示的发布。所有ICO项目以及一、二级虚拟货币交易所全部陆续被关停。在做好监管部门要求的清退和善后工作后,众多ICO项目以及虚拟交易所相继出走”海外”。纷纷扰扰、喧嚣一时的ICO及虚拟货币暂时退出中国市场,未来如何还尤未可知。

国际层面

标志性事件:SEC频发风险提示

根据CBInsights发布的《区块链投资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全球ICO项目累计融资总额已经超过20亿美元。参与团队超过250个。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超过55%是在2017年7月以后进行融资的。

与中国相比,全球大部分国家对ICO态度远没有那么极端。但是,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ICO存在的风险及问题。美国证监会(SEC)曾在8月及11月两次发布ICO风险提示,警示ICO存在”市场操纵”、”金融欺诈”等风险;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在区块链领域较为激进的英国都对外发布过正式的警示通知,认为ICO存在不受监管、无投资保障、价格波动大、存在欺诈风险、信息披露不足等多项风险。

虽然ICO潜在的风险点很多,但是ICO这种模式却无可辩驳的给很多有价值的区块链创业团队提供了及时、便捷的融资渠道。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一边在积极提醒投资者相关风险的同时,也在积极制定相关的监管思路,能够促使ICO能够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健康发展。当下监管思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法国、新西兰、加拿大为代表,意图通过制定新的监管规则对ICO进行监管。另一类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为代表,希望通过确定每个ICO项目性质,然后通过相应性质来对应现有的监管领域进行监管。

3、虚拟货币正走向合规

标志性事件:虚拟货币监管陆续出台

随着比特币价格突破1万美元,虚拟货币总市值达到6000亿美元。虚拟货币领域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不可忽视的新兴领域。很多国家也在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虚拟货币的发展。日本在9月正式通过11家虚拟货币交易所牌照申请,意图通过牌照制来管理国内虚拟货币的发展。俄罗斯则是开始对矿工实行登记备案管理。11月,新加坡正式出台《数字代币指引》(下称”指引”),《指引》包括代币的法律界定、代币发行的平台和交易所、跨境监管、反洗钱问题、案例分析及监管沙盒等七大块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指引》是全球第一个较为全面的专门针对虚拟货币制定的监管文件,也会为之后其他国家制定相关监管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此外,韩国、加拿大、等国也在积极拟定虚拟货币的监管草案,正式监管虚拟货币领域的发展。我们猜测,2018年将会有更多关于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出台,虚拟货币领域也将走向合规化道路。

4、比特币价格与市值突飞猛进

标志性事件:比特币价格突破1万美元,市值突破3000亿大关

自2017年以来,比特币价格飞涨,据统计,2017年年初,比特币价格不足1000美元,截至目前价格目前已经突破15000美元,翻了15倍还多。而且据华尔街见闻统计,比特币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比特币自5000美元涨至6000美元用了8天,之后每涨破千美元整数位关口依次花了8天、14天、9天、2天、1天、6天、17天和三个小时。从14000美元到15000美元,比特币则花了不到十个小时。比特币价格高峰时曾接近2万美元大关,虽然截至12月22日其价格已经跌至11000美元大关,但众多业内人士认为,只是属于间价格涨幅过快,需要短期回调的正常现象。比特币前景仍然被很多投资者看好。

根据CoinMarketCap.com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虚拟货币种类已经超过1300种,总市值已经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达到了6033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占据半壁江山,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另外,Blockchain首席执行官PeterSmith预测虚拟货币市值将在2018年将超过1万亿。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价格的快速增长,已经引发很多知名人士的担忧甚至质疑。虚拟货币的”泡沫论”和”威胁论”甚嚣尘上。

5、IFO迅速崛起,BCH雄心勃勃

标志性事件:比特币现金(BCH)价格超越以太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虚拟货币

BCH是IFO系列最早诞生的,同时也是目前分叉币系列价格最高的。截至12月21日,BCH价格为3550美元,其价格已经超越以太币(835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虚拟货币。同时,相较于比特币,BCH拥有低手续费等优势,被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比特币的分叉币。

随着价格的飞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或者投机者)进入比特币市场。同时,随着这种比特币交易的火爆,比特币网络开始变得非常拥堵。比特币的交易时间变长、交易手续费也越来越高。于是,比特币社区部分参与者(矿池负责人、钱包商、交易所负责人等)希望通过分叉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这些参与者在分叉的解决方案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所以IFO系列就应运而生。

目前,IFO已经出现了比特币现金、比特币黄金、比特币钻石等。2018年将会诞生更多的分叉币。虽然目前在众多分叉币中只有BCH开始进入主流虚拟货币中,但是未来不能排除会有更多分叉币被认可。

6、比特币投资衍生物出现,风险与机遇并存

标志性事件:比特币期货上线,虚拟货币投资衍生品首次出现

比特币被很多权威人士定性为”泡沫”,比特币期货的诞生,标志着投资者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交易所进入比特币市场,同时也代表着比特币的投资价值被主流交易所认可,更多的虚拟货币投资衍生品或将出现。与此同时,投资群体也在发生变化,投资群体方面正在扩容。从最早的只是极客参与,再到后来的个人投资者以及如今的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投资群体也在多元化。

需要注意的是,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首席国际经济学家TorstenSlok在其发布的2018年市场简报中曾经提到,对比特币的首要担忧就是是新比特币衍生品的出现。他认为,如果衍生品交易市场出现重大崩盘很有可能影响目前欣欣向荣的比特币交易市场,进而造成这个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的崩盘。虽然上述观点支持者甚少,但是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7、黑客攻击事件频出,技术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标志性事件:多家虚拟货币交易所受黑客袭击,损失惨重

技术发展与技术安全是自区块链甚至是每一项技术诞生以来永恒的焦点,也是技术未来能够到达高度的下限,技术安全问题无法解决就一定会制约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2017年12月,韩国著名虚拟货币交易所Youbit受到黑客袭击,最终宣布破产。这次事件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

2011年的MtGox黑客攻击事件、2012年Paxum被攻击事件、2016年Bitfinex黑客袭击事件以及今年的Bithumb和Youbit事件。随着虚拟货币价格的日益高涨,虚拟货币交易所被攻击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如何解决好日益严重的技术安全问题,是保障虚拟货币良好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另外,区块链的技术安全问题也应该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随着更多金融企业将相关业务与区块链技术相融合,虚拟货币交易所出现的数据被盗、信息泄密等问题将是前车之鉴。

8、金融机构拥抱区块链态度更加积极,合作愈加频繁

国内层面

标志性事件:银行业、保险业、金融科技企业纷纷布局区块链领域

2017年以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更多企业参与到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来。

传统银行方面: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先后和金融科技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研发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则是更进一步,纷纷在跨境支付结算以及票据领域等领域,开始落地尝试。

传统保险领域:平安保险、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保险等传统保险企业也在2017年开始布局区块链领域,意图改造传统保险业务流程,提升自身保险业务的效率和精准度。

金融科技公司方面:蚂蚁金服、百度金融、京东金融、宜信等企业则是重点在供应链金融以及资产证券化等领域陆续落地。

区块链创业企业方面,区块链技术的火热,带动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尝试与区块链创业企业尝试合作,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其中矩阵金融、银链科技、布比等初创企业开始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参与现有金融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改造。

国际层面

标志性事件:机构与企业间合作愈加频密,落地产品也越来越多元化

纵观2017年,全球范围内金融机构与金融企业之间、金融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在区块链领域的合力也愈加频密。美国方面,纳斯达克在7月与瑞士交易所签署协议,用于进一步推动纳斯达克金融区块链框架的商业化;欧洲方面,英国汇丰银行、荷兰国际集团、百达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等九家欧洲银行在10月发起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股票交易试点Fundchain;12月,澳交所(ASX)正式宣布经过两年的概念验证阶段,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结算系统将正式落地。

与此同时,国际区块链金融应用落地层面,落地领域和产品也愈加多元化。例如在8月,法国巴黎银行(BNPParibas)、纽约梅隆银行(BNYMellon)、道富银行(StateStreet)以及荷兰安智银行(ING)等七家国际银行联合推出名为FusionLenderComm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团贷款产品;10月,日本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对外宣布与三菱东京UFJ银行(MUFJ)、瑞穗银行和三井住友银行进行合作联合开发测试基于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即时共享个人信息平台。

9、国内外区块链行业标准制定稳步推进

标志性事件:ISO区块链标准委员会举办第一次全球大会

2017年4月,ISO(国际化标准组织)成立的全球范围内首个区块链标准委员会ISO/TC307正式举办第一次大会,并在该大会上正式成立语工作组、参考架构、分类和本体工作组、用例研究组、安全隐私工作组、身份认证工作组及智能合约工作组等七个小组来推进区块链行业的全球标准制定进程。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区块链标准委员会是在2016年4月由澳大利亚标准协会向ISO首先提出,并于2016年9月正式成立,中国也在其中。

工信部发布首个区块链行业参考架构标准报告——《区块链参考架构》

5月,由中国工信部主导的,蚂蚁金服等十多家企业做技术支持的国内首个区块链行业技术标准参考–《区块链参考架构》正式在杭州发布。国内外的两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全球区块链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稳步进行。

10、大额融资层出不穷,资本市场青睐度持续升温

标志性事件:区块链组织R3完成1.07亿美元A轮融资;虚拟货币交易所Coinbaise完成金额1亿美元D轮融资。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BInsights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全球区块链投资趋势报告》称,投资至少一家区块链企业的风投机构数量截至2017年3季度已经达到了95家,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的90家。根据该报告预测,2017年全年参与区块链领域的风投机构可能达到120家。股权融资方面,该报告预测,2017年全年区块链股权融资企业数量将达到188家,融资金额全年将超过8.3亿美元,分别比2016年的138家和5.45亿美元有较大幅度提升。

大机构投资方面,大公司在区块链领域也开始日益活跃,根据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前三个季度,在区块链领域投资的大公司投资机构已经达到91家,而同期风投机构数量是95家,两边已经相差无几。

综上所述,风投机构数量、股权融资企业数量、股权融资总金额、单笔融资金额以及大企业投资数量相较于2016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相信资本市场的持续火热会给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助力。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