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整改期间直接暂停所有深夜服务是滴滴强大的求生欲的话,那么我们只能说,滴滴又一次的玩脱了。
直至现在,城市中的我们依然可以回忆出那几天夜里无车可打的忙乱,这样一刀切的整改方法实在是无法让消费者认同,于是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思考滴滴是否涉嫌垄断?
2012年,滴滴横空出世。在那一年,它仿佛打车救世主一样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滴滴的方便快捷,尤其是补贴带来的低价使他它迅速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APP。不夸张的说,当时的网约车绝对是一个人见人爱,人用人夸的产品,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强大的资金支持下的,最高峰时,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双方每天烧掉2000万美元。
于是就迎来了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死对头合并,毕竟在那个年代,现在司空见惯的老大和老二的合并案例并没有很多。
2015年的情人节,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宣布两家战略合并。2016年8月1号,合并后的滴滴再次宣布与Uber中国业务合并。
至此,滴滴占据了国内网约车市场的九成份额,也为商务部调查滴滴垄断事件埋下伏笔。
近日,10部门组成的检查组进驻滴滴后,交通运输部第一次在官方发布会的场合做出了滴滴等平台涉嫌垄断的定性。
虽然被交通运输部点名的不仅是滴滴,还有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易道用车、美团等网约车平台及嘀嗒、高德等平台,发现的问题也不仅是“涉嫌行业垄断”这一条,但是“滴滴等涉嫌垄断”的定性确实是交通运输部的首次正式表态。
对于交通运输部这态度,昨天晚上,滴滴出行迅速回应说:滴滴公司坚决拥护并感谢主管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和建议。滴滴将切实整改并持续加强安全运营保障机制,全力推进网约车合规化,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维稳主体责任。
但针对具体的涉嫌垄断问题,滴滴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不过,滴滴在声明中这样表述:作为移动出行行业的一分子,我们深知自己无法满足数亿民众出行的需求,欢迎更多企业能够投入到这个行业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出行服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出行服务提供者,接近垄断的滴滴理应获得巨大的市场利益。但根据滴滴CEO程维的表态,滴滴至今仍然未盈利。但与我们预想的赔钱赚吆喝不同的是,始终未盈利的滴滴口碑反而越来越差,不仅是消费者抱怨打车难打车贵,在司机端更是怨声载道。
很多滴滴司机说,这个行业是真是越来越难做,经过滴滴一而在再而三的出事,每一次政策的整改都是针对滴滴司机的,这些政策严重影响了滴滴司机的收入,而且对于滴滴司机,原来那种月入上万的几乎是不可能了。很多人也表示这个行业真的干不下去了,再这样只能转行了。
于是乎,在网约车诞生的第六个年头,也是滴滴打车更名滴滴出行3年整时。滴滴丧失了用户的口碑,司机的信任,最重要的是丢失了有关部门的耐心。
可以说,现在的滴滴除了市场一无所有。
即便如此,唯一攥在手中的市场份额还被反垄断法制约,滴滴欢迎大家共做市场的态度,其实不无无奈。
对于滴滴,接下来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无人驾驶。
9月21日,据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网站信息,滴滴获得北京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测试资格为T3 级别,是北京市迄今颁出的最高级别。这让滴滴离实现2018年会上那段自动驾驶测试视频的愿景更近了一步,也让滴滴对出行市场的消费升级又多了一个维度。
滴滴希望借助于技术和数据积累,更快地上马无人驾驶这条赛道。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力行曾这样说到,滴滴从改善现有供给侧的角度出发切入,意味着他们首先做的是把存量的供给,通过技术、产品以及背后的算法,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潮汐效应去掉,最后使大家的出行更加便捷,这是滴滴最开始所做的事。
滴滴还在2018年4月成立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 在完成了基本的出行消费升级后,滴滴与头部互联网企业一同进入了AI、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也在网约车之外,关注下一个挑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据了解,在中国,滴滴正与20多个城市的交通相关部门展开讨论,利用平台的数据优势和算法能力协助当地城市管理者改善交通问题。
王力行坦言,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AI和无人驾驶会是出行领域一个更高的阶段。未来智能化技术和应用场景、产品的结合非常关键。在出行领域,滴滴拥有产品和场景很可能成为出行AI技术的基础服务提供商。
相对于其它无人驾驶的玩家,滴滴对于这一技术显然有更迫切的需求。毕竟相对于更复杂的司机管理,无人驾驶不仅可以解决司机量的供给不足,更是让滴滴可以对服务质量进行更好的把关。安全度和舒适度都高度的可控,这对现在遭受口诛笔伐的滴滴无疑十分重要。
对于网约车,无论是无奈还是自愿,滴滴现在的态度都只能是“我家大门常打开”,但对于未来的自动驾驶,现在温顺的滴滴更像是扮猪吃老虎。
这是滴滴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