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地图还是不甘寂寞,活跃了。
本以为经过多年的竞争,中国地图导航市场的格局已经十分稳固,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两家独大,经常为谁是行业大哥争执不休。无论是从地图精准度、技术成熟度还是用户活跃度,这两家都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但是最近,千年老三的腾讯地图终于坐不住了。
在BAT的竞争版图中,阿里有高德,百度有百度地图,唯独腾讯,虽手中坐拥的数十亿级用户,却在地图导航领域却始终没有拿出现象级的产品,也不得不让人感到疑惑,是技术问题阻碍了腾讯地图的发展还是腾讯根本就是看好这块领域呢?今年9月,腾讯地图正式宣布“小绵羊”张艺兴成为其首位品牌代言人,并发布全新版本,以智能语音助手为主打功能,根据指令快速进行导航操作,从而帮助用户进行安全驾驶。之后腾讯地图开始了大面积的营销推广,霸屏模式开启。
近来,腾讯发展并不顺畅,股市的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早在2013年就成立的腾讯地图,为何选择在此时间节点重新回归?是后知后觉?还是腾讯战略所需?
地图导航的“爱恨情仇”
众所周知,在地图导航领域玩家众多,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搜狗地图、谷歌地图、凯立德导航、老虎地图等,但是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笑到了最后,目前占据了绝对的霸主地位。
根据艾媒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APP排行榜中,百度地图六月份月活人数约为2.94亿,高德地图约为2.93亿,而第三名的腾讯地图则仅有0.18亿,相差近16倍。因此,在地图导航领域,最为热点的新闻,永远是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的老大之争,而非是新进入者如何搅局。
2016年,高德地图总裁俞永福在云栖大会上面宣布,高德地图的手机客户端日活数据已经超过百度地图,成为行业第一,由此引发了持续近一周的口水战。从用户量级的争论到数据造假的批判,看似这场口水战争夺的焦点是第三方数据机构发布的市场数据,但是再进一步深看,似乎并不是单纯地为地图而争吵。
提起高德地图,可能最先想到的志玲姐姐娇滴滴的导航语音,但实际上,高德地图早在2004年就获得了国家测绘局颁发的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也是全国第一家获得该资质的民营企业。之后高德地图与众多汽车品牌在车载导航领域开启了一系列合作。2006年,高德又获得了测绘航空摄影甲级资质。2008年起,高德开始向移动端发力。两年之后,高德地图获得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
这张甲级测绘资质的获得,让高德的发展如虎添翼,这也是很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觉得高德地图更加准确的核心原因。同样,快速发展中的高德地图也备受资本青睐,2010年高德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
2005年推出的百度地图,刚开始并不占优。一方面在地图数据方面,百度地图一开始依赖于百度网讯和长地万方科技(2013年被百度收购),另一方面,百度地图的移动端产品在2010年才开始推出,也稍逊于高德。但随后百度生态的流量入口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百度地图用户开始快速增长,比起当时还仍然单打独斗的高德而言,双方差距开始逐渐缩小。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位置服务的LBS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在O2O激战正酣之际,阿里斥资11亿美元完成对高德地图的全资收购。与此同时,腾讯以6000万人民币的价格全资收购了科菱航睿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至此BAT巨头们均间接拥有了甲级地图测绘资质,将地图底层数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手机地图作为BAT生态中重要的流量入口,尤其在O2O领域的争夺战中,其背后贯穿了一整条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产业链,因此2016年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公开撕逼的实质,体现的是阿里与百度谁的生态中用户价值最高。
腾讯地图的“归去来”
按道理讲,三家互联网巨头都拥有了甲级地图测绘资质,可以在地图导航领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放手一搏,然而就像之前提到的那样,事实却是百度和高德打的火热,腾讯悄无声息地掉队了。
现在看来腾讯地图根本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腾讯地图从诞生起,第一个核心使命是为腾讯旗下社交产品提供位置服务的。说白了,腾讯的核心业务一直是围绕社交和游戏,腾讯地图不是核心产品,其本质是整合资源为腾讯内部提供地理服务的,这意味着其从资源投入的倾向上来说要比百度和高德弱的多。
二是当年的腾讯地图也想能弯道超车的办法,学谷歌做街景地图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然而街景地图比起普通地图而言,在数据采集、更新频率、技术实现方面要更加负责,还没走好的腾讯地图想要跑步前进,困难自然不言而喻。
三是有数据显示地图搜索业务约占搜索引擎流量的20%,对于百度而言用户的转化与使用习惯的培养是一气呵成的,而与此同时,高德在地图领域的深耕,使得数据更加精准,服务更加多元,加之背靠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不断布局,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渠道融合,用户的使用场景变得更加丰富。而对于腾讯而言,用户使用场景的转化较弱以及流量生态并未形成有效的导入,使其处于劣势重要原因。
现在来看,虽然最初对于导航地图的争夺更多的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O2O流量入口之争,然而暂且不看其实际的营收数据,也暂且不讨论导航地图的盈利模式的差异,但就凭日积月累的海量用户出行数据这一条,腾讯地图被拉下的距离要远比想象的要大。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宏曾跟品途商业品论(ID:pintu360)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导致了应用场景的产生,应用场景的丰富又产生了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各样的大数据进行模拟和分析,进而实现人工智能。数据基础的具备,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人工智能得以快速的重要基础条件。
对于腾讯地图此次“回归”,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认为一方面是微信小程序的快速发展,为腾讯地图开启了新的生态入口,告别之前“无依无靠”的状态;另一方面,高精地图是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其需要海量的基础用户数据来不断进行优化。腾讯在自动驾驶产业的布局要求腾讯地图不再只是一个内部服务者的姿态,而是要提升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腾讯的自动驾驶“野心”
腾讯有没有梦想无需再做过多讨论,但腾讯的野心肯定是有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单单一款微信产品就占尽了无限风光。在新零售方面,虽然腾讯在平台生态整合方面不像阿里那么强势,绑上京东和永辉来对抗阿里,做的也算是势均力敌。在下一个人工智能时代,腾讯围绕技术、场景和平台也在逐步构建自身优势。在人工智能众多的应用场景中,自动驾驶的分量当属重中之重。
未来自动驾驶不仅会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会加速生活方式的变革,同时作为未来“中国制造2025计划”汽车产业重要转型升级方向之一,面对未来超千亿级的市场规模,以及打破传统封闭汽车产业的良好机遇,自动驾驶自然也成为BAT再次亮剑的新战场。
在互联网巨头中,百度是最早布局无人驾驶,2014年7月,百度启动“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计划”,之后通过构建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截止目前整合生态合作伙伴多达116家,这也加快了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进程。去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北京五环的视频引发轰动。而在今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再次宣布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正式量产下线。
阿里一方面以菜鸟网络为核心,组建“E.T.物流实验室”,尝试无人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阿里与上汽集团合作,投资斑马网络,共同研发互联网汽车。此外,阿里投资旷视科技和商汤科技等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从无人驾驶产业细分环节领域进行切入。
那腾讯也自然不甘落后。
2014年5月,腾讯以11.73亿元投资高精度地图服务商四维图新,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为腾讯的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服务。之后腾讯依托四维图新收购杰发科技实现了车载芯片领域的业务布局。
2016年下半年,腾讯成立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实验室召集了国内外知名自动驾驶领域专家,在360°环视、高精度地图、点云信息处理与融合定位等前沿领域都做了尝试和探索。次年11月,在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宣布推出腾讯车联“AI in Car”系统,基于安全、内容、社交、大数据、AI等腾讯自有优势,为合作伙伴提供生态能力引入、定制化解决方案。
之后,腾讯接连投资了蔚来汽车,收购特斯拉5%的股权,成为第五大股东,领投了生产电动飞行汽车的德国航空公司Lilium等,一系列投资动作也引发行业关注。此外,腾讯分别与长安汽车、一汽集团等传统车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打造量产车。
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除打造核心技术、强化车企合作以及构建生态平台外,在自动驾驶落地层面,自动驾驶车队的规模与构建将成为影响竞争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际运行获得大量的训练数据,从而进行系统功能的开发与完善。截止到目前,百度拥有的北京市第一张自动驾驶路测号牌“京C2003试”,以及25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腾讯拥有的深圳市第一张智能网联测试小汽车号牌“粤B9K60试”,阿里拥有的杭州市第一张和第二张自动驾驶牌照“浙A4390试”和“浙A4391试”。
就当BAT集齐自动驾驶测试拍照,在自动驾驶领域分庭抗礼之时,去年滴滴旗下滴图科技也获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办法的甲级测绘资质。在2016年颁发的《关于加强自动驾驶地图生产测试与应用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高精度地图的绘制必须由具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的单位来承担。
在持续运营中,滴滴积累了海量乘客和司机数据,这些数据都将为自动驾驶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样,在下个时代的争夺战中,滴滴自然不愿依附于任何巨头,将大量的出行数据拱手让人,意识到数据重要性的滴滴,走申请甲级测绘资质这一步,也是必然选择。
不久前,饿了么和口碑合并成立本地生活公司,地图俨然成了导流的入口和接入的场景。腾讯地图此次高调“回归”的真实用意会不会与此相关呢,一切都值得想象,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也会在这个角度继续深入观察和判断,期待想象被印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