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虎牙将在美股上市。与此同时,尽管腾讯音乐对上市事宜“不予置评”,不过,腾讯旗下数字音乐流媒体业务腾讯音乐将在年末登录美股或港股上市的消息不绝于耳。
除了新零售之外,阿里和腾讯浸润了泛娱乐的行业中。
近日,有关于腾讯的投资备受关注。蓝鲸TMT不完全统计,腾讯在文娱方面的投资超过91次投资,包括了上市不久的阅文集团、华谊兄弟、原力动漫、喜马拉雅、B站等知名内容平台。而阿里巴巴也成立了包括音乐、影视、体育、视频、电竞等在内的大文娱板块。
对于阿里和腾讯的投资逻辑,商业研究者张潇雨曾形象地定义为,阿里的底层逻辑是微积分的,而腾讯的逻辑是概率论。
左右IP、右手资本,转化、联动待考
当腾讯与阿里在建构自己的商业版图时,资本投入是双方共同的举措,但双方的投资侧重并不相同。
尽管阿里和腾讯都对文娱领域抛出了橄榄枝,但两者也有着不同的打法。
对于战略投资人而言,投资目的会主要聚焦在产业端的横向与纵向扩张以及多元化发展,财务投资人则是以财务回报作为首要目的,退出才是财务投资人收获的时候。
李朝晖曾于2017年11月透露称,腾讯投资金额已过千亿,投出的独角兽规模公司超过50家。刘炽平在2018年初的腾讯投资年会上也透露,这些企业所新增的价值已超过腾讯本身的市值。
有分析认为,阿里更侧重将体系进行复制和落地,而腾讯更像是多点开花拓展商业版图,究竟哪种方式更能奏效尚未可知。
互娱主要取决于流量
曾被视为在商业方面缺少基因的腾讯,在实体商业的布局“日渐丰腴”。而以社交和游戏见长的腾讯,如何将既有资源向商业资源转化,这是业界都在关心的话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的微信已经成为社交的“集散地”,在腾讯寻求将社交流量变现的过程中,引进具有一定体量的平台是加速流量转化的便捷方式之一。需要流量的实体商业与需要填补商业短板的腾讯一拍即合不难理解,尤其在面对阿里强大的攻势之下,联手也是顺理成章。
海量用户资源是腾讯的最大资源,相较之下,阿里的优势也有所建树。腾讯最大的优势是社交平台,但在此之前,社交平台与实体商业的结合在行业中还没有很成功的案例;而阿里在分发的积累显然更占上风。
资本侧重不同
从整体的投资情况来看,阿里更倾向于投资模式较为“成熟”的企业,腾讯则青睐尚处于创业期的初创企业。
根据IT桔子统计的数据显示,腾讯在2017年投资的125家公司中,有40%的投资事件发生在种子/天使轮、A轮等早期阶段,28%的投资事件发生在B轮、C轮发展期阶段,D轮的投资占比达12%;而阿里在种子/天使轮、A轮等早期阶段的投资事件占比为20%左右,D轮及以后的投资事件占比达17%。
与此同时,阿里的投资方式以战略投资为主,腾讯多数选择参股投资。IT桔子数据显示,腾讯参与投资的125家企业,战略投资占比达到17%。阿里投资的77家公司,19家为战略投资,占比25%。
尽管上述数据是阿里和腾讯在过去一年中在各行各业进行的投资,并不局限于实体商业,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双方不同的投资逻辑。
有报道称,腾讯相对重视早期投资,倾向成长型投资,在各个领域都有试水,但多没有进行具体的业务操作,而阿里的投资倾向于后期的深度合作,重视与投资企业的联动和战略联合。
在腾讯和阿里的商业帝国中,双方的差异并不局限于投资层面,对实力商业的加持能力也不尽相同。阿里此前一直在向线下延伸触角,先后与多家实体零售企业牵手,同时,腾讯更加偏向投资和并购、合作的方式;从这些商业项目可见,阿里的投资和入股更像侧重于对商业模式的革新。
在实体方面,腾讯擅长游戏类、社交类业务,只能向实体零售商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实质帮助有限;阿里可以很好的联动线上线下,但是IP、流量转化可能有一定的差距。
曾有分析人士指出,两巨头都看重文化娱乐市场,以及与现有业务的联动、以及社会责任的承担;不过,阿里的态度更倾向于深度改造,而腾讯的合作则相对宽松、灵活,也为自身积累的流量、数据寻找新的变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