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的关注点大多被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风口所占领,有关应用商店的消息似乎正在逐渐被遗忘,但其实,国内的应用分发市场一直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也早已分化为了两大阵营:第三方应用商店为代表的“软核联盟”与手机终端厂商应用商店为代表的“硬核联盟”。而在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逐渐枯竭的趋势下,新增设备来拉动应用分发增长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少,双方的日子似乎都不那么好过,市场格局也已是进入了“零和博弈”的阶段。
应用分发是“表”,流量入口是“里”
说起应用商店的诞生,还要追溯到2004 年,当时第一批的在线手机软件下载服务还是来自于美国硅谷的GetJar,它能跨越多个平台、覆盖了绝大多数手机,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费应用商店。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佬们也都开始窥探这块大蛋糕,开始纷纷入局应用商店。
在早期的国内市场上,Android应用分发的渠道市场份额基本上90%都是被“软核联盟”所占领,而在联盟中也分为了几波不同的势力,其中主要的几大博弈者有豌豆荚、91手机助手、pp助手、应用宝、360手机助手、安智市场等,市场也呈现出了势均力敌的局面。在阿里收购了豌豆荚、PP助手、UC应用商店、神马搜索等一大堆应用分发平台之后,国内 “软核联盟”的中坚力量也基本定格在了“BAT3”四足鼎立的局面。
到了2014年,以华为、vivo、小米、联想等手机厂商为代表的“硬核联盟”开始在应用分发领域抱团合作,与“软核联盟”开启了正面抗衡,而且似乎还使用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相信大家在用浏览器下载APP的时候,安装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对话框,说你所安装的应用“来源未知”,可能有病毒或者不安全因素,建议从“官方渠道”下载;或者是在下载之后,提示有广告插件,甚至会标注为“有潜在风险”。在如今这个手机就是钱包的时代,相信没有哪个人愿意接受自己的钱包有一点点的不安全因素。
通过这种“善意提醒”的方式,加上自身作为硬件制造商在渠道、权限与入口等上游优势,截止2015年8月,“硬核联盟”就以达到了2.89亿的总用户量,抢占了市场32%的份额,并且势头还在不断的上升中。不过,“软核联盟”凭借着在品牌知名度、用户习惯、开发者资源等方面的积累,也仍然有着属于自己的竞争壁垒,市场份额仍处在领先的地位。
跳出这个圈子来看,应用分发市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能让互联网江湖中的大佬、传统厂商、运营商都为之倾倒?以苹果为例,目前苹果已经形成典型的“剃须刀+刀片”的收入模式,即通过硬件设备圈定用户,构建生态系统,通过提供服务收取费用。而服务的毛利水平较高,占比越大,对利润贡献也大。在WWDC2018大会上,库克公布,App Store每周访问用户达到5亿,开发者在App Store累计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
这么说吧,如果说浏览器串起了URL的世界,是PC时代的入口,那么应用商店则是串起了手机APP的世界,算的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之一,这就像一个跷跷板,谁有入口,谁就能成为平台,从而撬动整个产业。
更进一步来说,其本质可以归结为互联网行业最简洁的模型,就是由流量获取—分发—变现这种最精简的抽象方式,而应用商店身上的流量入口和流量分发能力算得上是当下互联网上最重要的资源了。
而有了流量,就有了在互联网行业生存的能力,占据了大的流量入口,也就有了成为互联网巨头的资本。大量的互联网精英创业者,即便有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论,或是有好的产品设计和完美的商业模式,但没有好的流量获取和变现模型和分析,用拿到几百万的天使投资去盲目购买流量,几乎连个水花都打不起来。
不难看出,流量获取与再分发,在国内的互联网产业有着明显的垄断性:应用商店也是一样,在垄断最基础的资源后,就可以往上挤压增值服务部分的利润;而增值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会更加催生基础资源的价值。陷入循环,从而呼叫马太效应。而这场应用商店争夺战的本质也成为了流量归属权战争。
应用商店的焦虑:来自内忧外患的兴衰瞬变
虽然看起来应用分发市场拥有着无限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实这些渠道也同样在面临着来自内忧外患的诸多困境。
先来看内忧。
近几年来,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已经逐渐趋于饱和,出货量不断放缓,导致新增用户的锐减,而一旦渠道失去了新血液,对于通过预装绑定应用商店的方式来获取新用户的硬件厂商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包括应用商店的其他渠道,也同样在面临新增用户缓慢、流量减少、收入下降等问题,可见智能手机红利期的结束对于整个应用分发市场都有着很大的冲击。
除此之外,由于同质化严重,竞争手段单一,以前的“联盟”的盟友如今也变成了竞争对手,拿占据头部位置的华为来说,单飞的可能性非常大,既然如今已能只手遮天,也就无需再搞什么“联盟”了。而惨烈的竞争致使产品的品质得不到提升,在这个群雄逐鹿的环境下,自身迭代没有足够的创新就会不进则退,最终导致失去民心。
再来看外患。近年来,随着微信等“超级app”的异军突起,小程序和快应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此后,移动应用的分发权便不断被提起,超级app们也在不断吞噬着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应用商店也开始被逐步边缘化,再加上信息流形态的产品崛起,都让传统的应用商店有些自顾不暇。
而事实上,应用分发市场面临的挑战还远远不止这些,可以预见,在技术与资本推动的商业浪潮下,“风口”定会接踵而来,VR、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崛起,必将会带来新的分发渠道,而这些都是传统分发渠道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
逆境前行,应用商店的野心如何重塑?
任何用户的需求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产品需要与时俱进迭代优化甚至是推倒重来。从起初的连接PC和手机的简单端口发展到拿捏着流量渠道的入口,应用商店也同样需要通过自身的变革来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很多用户看来,应用商店担任的只是一个仓库的功能,本身的内容较为匮乏,点开某一个APP的界面才能看到其信息,这也是APP成为信息孤岛的原因所在,想要打破这种信息孤岛,可以尝试结合信息流形态的力量,将一些高质量APP的内部信息进行内容推送,对于创业者与开发者来说,内容的外显意味着获取更多的曝光机会,实现精准匹配的概率大大增强,不光减少了获客成本,还进而穿透了信息孤岛,让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得于快速获得关注。
还可以尝试人工智能与算法推荐的结合,改变原有的编辑中心式形态,让移动应用商店成为一个“千人千面”的内容平台,发掘不同人群的不同喜好,从之前的人找应用,变为应用找人,拼多多、抖音的爆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可能实现的升级与进化,例如应用商店+区块链,应用商店+物联网,应用商店+社交等等,都不失为是未来发展方向的可行之道。
但总的来说,应用商店从过去的移动互联网入口论,到现在小程序的颠覆论,从过去的入口为王,到榜单成为风向标,在诸多坎坷的背后也确有行业的进步,相信未来也必将会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整合和淘汰,但要知道,应用商店作为用户下载APP的刚需,很难会被彻底淘汰,最多也就是需求的形态可能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