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当大厨?现在恐怕有点言之过早了

本文来自连线家,很多产品都已经本着取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去了,亲自泡咖啡、煮粥、下面什么的不在话下。当然,虽然当下有很多智能化产品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厨房,但更多的都是面对家庭需求。

前几天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AI系统,据说只要给一张美食图片,就可以自动识别出食物的食材、加工程序有哪些,吃货们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出想吃的东西来。仿佛再也不用觉得某道菜好吃,自己又不会做,导致天天去人家馆子里给送钱了。

据说为了训练这个系统,研究人员“喂了”它上万份事物的图像和菜谱。这主要是因为很多食材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但里面的用料却没办法识别。因此,菜谱是必须的。

这套人工智能系统听起来会让吃货眼前一亮,但恐怕事实上成为趣闻的趋势还是大一点。毕竟去年麻省理工也曾经推出过类似的人工智能系统,引起了骚动之后,归于沉寂。

所以,如果它引起了一些老字号的恐慌——我好不容易守了千年的秘方,就这么被人工智能给破解了?我岂不是要破产了——的话,请放心,人工智能没有你秘方的数据,因此是破解不了的。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想到:在万事万物皆AI的今天,厨师的生存是否也会受到AI的挑战而导致饭碗不保呢?毕竟虽然AI关于餐饮的尝试才刚刚开始,但未来是怎样恐怕很难确定。

其实如果从现有的产品角度来看的话,人工智能取代厨师虽然存在可能,但尚且动不了根基。因此,掌控着饭碗的厨师的饭碗,暂时还是能端得稳稳的。

机器炒菜千篇一律,吃货的世界各有不同

提到厨师,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说:不就是炒炒菜吗?训练训练我也会。

确实,那些曾经坚定不移地相信厨师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人的第一证据,就是炒菜机器人的问世。

在前几年,炒菜机器人可谓风靡一时。在厨房摆上一台大机器,架一口大锅,然后根据不同的菜单设定程序,依次放入食材和调料,不一会儿一道菜就新鲜出炉。在这个过程中,厨师们站在机器旁边大眼瞪小眼,食客们有的则伸着脖子一窥其究竟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理。

而这些最初用机器人炒菜的餐厅们,在尝试之初确实也借着赚眼球的东风挣了一把快钱。但问题是,现在人工智能更火了,机器人大厨却已经鲜见其身影。看起来好像是有点逆潮流而行?

其实机器人炒菜暂时陷入低潮,也是不无道理的。

首先,机器人炒菜并没有给食客们带来味觉上的独特体验。我们可以这样去分析食客的心理。听说了是机器人炒菜,自然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产生:用了高科技,想必味道会有独特之处吧?但等到尝试之后发现,味道并不如预期。人们去吃饭,最终归结于饭好不好吃,至于形式和手段都是次要的。用机器人炒不出自己的独特性,心理落差就会产生。

其次,做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做好一道菜,需要掌握好火候、时间、味道等,这需要人类厨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观察。而很多炒菜机器人只是按照固定的程序去走,无法应对实际操作当中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比如菜多炒个三十秒和少炒个三十秒都会对口感产生重要的影响,人类厨师可以视情况而定,机器人的程序却不是说改就改。

最后,我们可以发现,请了炒菜机器人的餐厅,还是离不开人类厨师的“站岗”。不可否认的是,用机器人炒菜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从而增加收益。但由于技术的不到位,餐厅必须要养着机器人的同时还要养着厨师,成本是增加的。

最重要的是,吃货的世界是各有不同的。机器人无法炒出有特色的菜,就无法对吃货形成长期吸引力。毕竟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人们对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餐饮业的核心就是好吃,而好吃的核心就是大厨。机器人成不了大厨,也就难以满足食客的要求。

毕竟,懂吃的是人类自己,不是机器人。

厨师的核心竞争力:开发新菜品

所以,机器人如果不懂吃,仅仅是只能挥舞着中看不中用的大勺,就很难进阶到厨师的第二项核心竞争力:开发新菜品。

我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去找吃饭的地方,或者找一家新开的餐厅,总会看到两个字:特色。也就是说,人嘛,总喜欢吃点新鲜的东西,天天吃千篇一律的饭,活着还有个什么意思?

因此,一名厨师能否长期屹立于食界不倒,就在于其是否有绝活,是否能持续性输出新的菜品。

一般而言,一位厨师要开发出新菜品的话,食材是第一位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厨师必须要懂得具体食材的口感、营养成分、烹制注意事项、最佳搭配,这是建立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之中的。在此基础上,做出来的菜还要好看,富于观赏性的菜品无疑会刺激人们的味蕾。而最重要的,就是成品的味道了。

那么,如果说食材的特点等因素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处理,颜色搭配人工智能也可以完成的话,如何调制出既不流于俗套、又具有层次感的新鲜口味呢?

这恐怕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最难处理的一项了。毕竟虽然视觉技术已经成熟,数据分析能力也很强大,但要让机器人获得嗅觉还是一个刚刚起步并且进展不大的项目。要让机器人开发出一道口味与众不同但又能普遍适应不同人群的新菜品,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开发新菜品绝不可能。毕竟相对于研制新药来说,研制菜品似乎是更简单一点的事情。关键在于,研制新药一旦成功,其投入的巨大成本分分钟即可以收回;如果用人工智能研制一道菜来,这其中的投入与回报成本能否成比例呢?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死结:人工智能开发新菜品不值,于是不开发;不开发,就缺乏与人类厨师竞争的核心能力。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人类厨师的饭碗就端得更稳了。

炒菜或许不行,但帮个厨问题不大

但人工智能攻破不了厨师,并不代表其不能攻破厨房。实际上,很可能到最后除了厨师这一核心人员之外,厨房的其他一切都可以让人工智能搞定。

比如帮厨。现代厨房就像是一道工业流水线,有人管洗菜,有人管切菜,有人管烘烤时间。这些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并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或者说,即便是一般人看来比较复杂的技术,人工智能也能轻松搞定。就拿切菜来说,可能需要专业人员才能把土豆丝切得又细又长又不断,但这事儿交给机器的话,简直易如反掌。

因此,厨师们不担心自己的职业,帮厨们可以好好掂量掂量了。抓紧磨炼核心技术才是王道。

再比如营养搭配。饮食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健康。对厨师而言,选择健康的食材是做好一道菜的重要步骤;而对食材的观察也大多是凭借目力和经验。那么,通过智能冰箱或诸如此类的其他利用视觉技术分析食材的工具,来对其色泽进行判断,从而读取剩余的营养价值。这样厨师在进行食材选取的时候,就可以更加科学。

所以,或许在营养膳食方面,人工智能会发挥更好的帮手功能。

当然,很多人会说现在人工智能哪儿仅仅是帮手?很多产品都已经本着取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去了,亲自泡咖啡、煮粥、下面什么的不在话下。当然,虽然当下有很多智能化产品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厨房,但更多的都是面对家庭需求。但我们如果因此而相信其将取代人类厨师的话,还是不现实的。毕竟餐厅是以商业为目的,其与家庭需求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此,作为人类厨师,大可高高扬起你的大勺,然后安排人工智能为你跑前跑后;至于其把你取而代之,至少短时间内还是无需多虑的。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