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ETC市场到底有多大价值?
——馨金融
1
最近,ETC到底有多疯狂?
7月9日,A股上市公司万集科技发布的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9年半年度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40%-50%,其中,ETC业务收入增幅较大。报告期内,ETC电子标签销售总额增长超过一倍。
而另外一家同样以ETC业务作为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金溢科技,也在近期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报的修正公告,修正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00-4800万人民币,较4月时发布的800-1300万的盈利预期有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分别较年初时上扬了140%和220%。
两家公司扭亏为盈,且实现业绩大幅上扬,成为了2019年上半年各方争夺ETC市场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他们的活跃其实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到,银行以及新金融巨头们才是这一轮ETC市场争夺战的主角。
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微信已有50多个小程序支持ETC服务,微信城市服务的ETC服务也覆盖了8个省份共118个城市,更多城市正在接入中。支付宝则携手中国邮储银行提供全国的ETC服务。两者的共同特点在于硬件设备免费、高速通行费打折,而且动用自己的入口与流量不断加大推广力度
这很难不让人想起去年此时,移动支付巨头们在公共出行领域的争夺战,一城一池地「攻占」,但与之前不同的是,银行的参与感和推广力度似乎比前两者更大。
过去一段时间,朋友圈、公众号、车站、加油站……各种线上线下场景里,银行的ETC的营销活动层出不穷。一些在银行的朋友说,和邻居打招呼第一句话都变成「办ETC了吗?」
2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ETC会在此时爆发?
当然,一个直接的动因是两个月前下发的一份文件——交通部印发《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提到:到2019年底,各省(区、市)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
而截至2019年5月底,国内的ETC用户约8367 万人。换言之,从6月到12月,要完成一个亿的新增用户。
天风证券整理的数据则显示,2018年底,中国ETC用户渗透率仅为约32%,这意味着,到2019年底,需要安装ETC设备的车辆总数要超过1.4亿辆,这个数量比过去四年的增长的总和还要多。
从短期来看,这是一个已经规划好,静待爆发的市场。而从长期来看,「智能汽车」、「智慧交通」甚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智慧城市」也决定了城市交通重要的发展方向——电子化、无人化和智能化。
事实上,ETC如今的服务相较于于十几年前其刚刚问世时,确实有了很多进步。
比如硬件设备的造价不断降低,从之前的数千元降低至如今的几十元,而且在大力营销之下,基本上实现完全免费,与此同时,线下到银行网点安装、激活的环节也逐渐简化,硬件门槛被基本抹平。此外支付,、卡、冻结资金、圈存等复杂、僵化的金融服务也有了改善。
用户的接受程度要比以往更高,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前提。
而从银行和新金融巨头的角度出发,一个被频频提及的观点是,它们可以利用这一项新业务提升发卡量(尤其是信用卡),绑定优质车主作为持卡人,进而增强客户黏度,带来存贷款等业务的增长,甚至借此机会将业务链条延伸,切入交通系统 、布局产业互联网。
一个最为直接的例子其实来自货车ETC领域(区别于小汽车的ETC,货车的高速收费模式需要称重,流程更复杂)。
一家提供物流匹配的互联网平台货车帮(现已与「运满满」合并为满帮))曾经联合地方交通部门和银行,为货车司机提供ETC服务。并在积累用户、数据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引擎提供ETC「白条」、消费金融等一系列基于场景和细分人群的金融服务。
当时在线上、线下的大力营销之下,货车ETC的发卡量猛增,ETC「白条」累计贷款量也迅速增长。
3
前述政策的规划、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的发展,确实使得ETC成为了一个即将爆发的市场,但是从场景到获客,再到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甚至切入产业互联网,这个条路真的有这么容易走通吗?
尤其是对于银行而言,相比于互联网巨头在流量、获客方面的强势,ETC又能否真的为所谓场景和生态带来加成?
目前来看,ETC确实给了银行一个机会将自己推向台前,并且催生了金融需求,包括银行发卡、押金、支付等等……
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终究还是有差距的。对于用户而言,私家车的ETC其实并非像货车ETC一样是一个高频的场景,用户的需求与使用频次远不及后者。
事实上,这也是困扰了ETC行业多年的问题。从2007年ETC进入市场到如今,许多车主没有动力办ETC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没有那么强烈——每年走高速的次数屈指可数,节假日时还是免费的,如果需要付出高昂的硬件成本、完成复杂的线下流程,显得格外得不偿失。
如今,这个问题其实依然存在。即便是在客观环境的推动下,车主主动完成了硬件升级、并成为了银行的持卡用户,在低频的需求之下,这张卡片对于连接银行和用户之间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价值呢,其实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更何况,眼下对于银行而言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并非是发卡。以此前发展最为激进的信用卡业务为例,央行一季度数据显示,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90亿张, 环比增长0.63%,人均持卡量保持不变。
银行卡发卡量持续增长,但环比增速跌入个位数,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信用卡正在进入存量时代。我在此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许多为银行提供to B服务的公司都接到了银行相似的需求——激活休眠卡,提升用户的活跃度。
从某个角度来看,ETC之于银行,或许只是一个开始的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