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影视行业的说法,今年算是全行业的“小年”。
“亏损”已经成为各大上市影视公司的主题,华谊兄弟预计上半年亏损3.25亿至3.3亿元;北京文化预计上半年亏损4800万元至6800万;唐德影视预计亏损7250万元至7750万元……
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影视公司的影视产品遇到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在于资本市场对于影视传媒进行新的评估,其盈利模式的不稳定性被无限放大。
影视公司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试图通过结构设计来抵抗不确定性的风险。华谊兄弟提出“去电影化”,发展实景娱乐;博纳试图通过收购影院,扩大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这些举措进展缓慢,并未受到资本市场认可。
成立于2015年的欢喜传媒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如何用结构设计对冲影视公司的不确定性。他们参考了美国梦工厂的结构模型,拉来了宁浩、徐峥、张艺谋、陈可辛这些中国顶级导演,通过配股和给与项目资金获取这些导演作品的投资权与制作权。
经过三年架构设计,截至2019年6月30日,欢喜传媒实现营收10.6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61倍,实现净利润3.22亿港元,首次扭亏为盈。
“这种模式会给予导演更多安全感,通过的电影项目会得到资金上的支持,另外导演都持有公司股票,可以通过公司业绩增长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欢喜传媒CEO项绍琨在接受36氪专访时表示。
除了导演入股的形态,欢喜传媒还拥有流媒体业务——欢喜首映。这个视频网站并不像爱奇艺、优酷那样拥有大量的免费内容,而是全部付费,内容则是由欢喜传媒采购与自己投资的电影为主,更像是一个小而美的精选平台,例如像今年春节档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就不再分销到其它视频网站,而是由欢喜首映独家播出。
绑定导演+流媒体平台的模式虽然领先,但是“小而美”的视频网站能否成立还有待检验。
欢喜传媒CEO项绍琨
与知名导演存在独家关系就是成功的一半
36氪:众多知名导演作为股东是欢喜传媒重要的特质之一,当时是怎么吸引到这么多导演入局的?
项绍琨:公司董事长董平很早就活跃在电影领域,投资了《卧虎藏龙》《鬼子来了》等很多电影,后来成立了文化中国并卖给阿里,他和国内知名导演都有很好的关系。徐峥与宁浩是主动找过来,当时他们正好处在转折阶段,考虑之后的发展,然后双方一起投资了在香港上市的21控股,之后更名为欢喜传媒。
做“导演合伙人”制度主要是考虑在中国电影行业依然是导演中心制,不管这种方式对不对,但现实就是这个现实,导演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之前可能还流行绑定演员形式,对赌的形式,但是我们都没有这样做。在我们看来,如果知名导演与我们存在独家关系的话,我们就成功了一大半。更重要的是,导演都很认同我们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条腿做内容,一条腿做精选流媒体平台。
36氪:像陈可辛导演、张艺谋导演之前都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他们也与其他公司签了一些投资协议,这种情况是如何解决的?
项绍琨:是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导演的电影我们没有完全独家。像陈可辛导演,我们与他的协议是合同期内拥有至少三两部电影的优先投资权,每部占比60%,另外40%可以由陈可辛导演自己或者他找其他投资人来投。
每一个导演的独家协议都不太一样,像宁浩与徐峥导演就是在6年之内各自完成三部由欢喜传媒独家投资的电影,王家卫导演则是两季网剧的独家投资。而对于张艺谋导演,欢喜传媒拥有三部独家网剧投资权,并且对一部网剧的独家投资权可替换为对其电影的优先投资权,且欢喜传媒的投资不少于60%。
36氪:接下来还会有新的导演作为股东吗?
项绍琨:从目前的导演阵容来看已经比较强大,股东导演包括了宁浩、徐峥、陈可辛、王家卫、张一白、顾长卫、张艺谋。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很强的号召力,艺术片、商业类型片都能兼顾,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潜在给公司带来的效益,都已经比较充实,所以我们暂时不会采用直接给予上市公司股份这种形式。
但是,公司对于其他导演,特别是新生代导演非常关注,我们也在考虑未来用何种形式与他们合作,包括给予更多期权作为项目中的激励。我们会采用新的方法,这些也都在考虑,只是还没有完全实施。
36氪:在你看来,像欢喜这样的公司一年上映多少部电影是一个理想状态?
项绍琨:今年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我们希望一年可以有5部—10部电影上映,以配合正在发展的流媒体平台。公司会先保证有1到2部大体量的电影,起码每年都有《疯狂的外星人》这样的爆款电影出现,可以出现在春节、暑期这样的黄金档期。另外会补充一些中型或者小型的作品,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合理的安排。
今年下半年还会上映的包括张艺谋导演的《一秒钟》,高群书导演监制的《高级动物》,在剧集方面,张一白导演的《疯犬少年的天空》也可能登陆欢喜首映平台。
“精选视频网站”成立吗?
36氪:欢喜首映是公司在设计结构时很重要的一环,它更像一个精选版的视频网站,但是在用户基数至上的视频行业,它的存在性是什么?
项绍琨:我们不是按照中国Netflix的模式去做的,在资金与时间上我们都做不了,市场上已经有好几家在做了,我们考虑的是差异性。
第一,视频业务也被大众接受,但是我们认为一线白领群体对于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并未满足,我们希望针对的就是这一类细分用户。从这个角度上讲,欢喜首映与其它视频平台并非完全争竞关系,而是一个细分人群的补充。
第二,我们的“首映厅”只放30部电影,一般都是公司自己制作的电影以及采购的剧集,都是经过挑选的精品内容。
第三,也是公司的优势,因为有很好的导演团队,其中一部分导演是与公司签约的剧集合约,未来这些内容将在欢喜首映独家播出,这也将是平台独特的竞争能力。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我们出品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就只在欢喜首映上进行独播,未来张艺谋导演的《一秒钟》也将在院线下画之后直接在欢喜首映独播。
36氪:目前看,《疯狂的外星人》如果分销到其它视频平台获得的收入与独播相比,哪一个更高,未来欢喜首映拥有多少用户才可以覆盖成本甚至盈利?
项绍琨:如果从目前的用户数量看,一定是分销收入高。主要还是在于整个平台处于起步阶段,从2018年10月开始试运营,今年6月份已经超过100万付费用户,分销固然可以带来短期的收入,但是我们把欢喜首映看成一场长跑,需要耐心。由于很多电影都由公司出品,这样的好处是在院线结束上映之后可以迅速出现在欢喜首映,完全不需要等待期。未来,公司自制的剧集也都会以独播形式上线,以此带动用户增长。我们之前测算过,如果有效用户在千万级别就可以达到收支平衡。
36氪:单纯的依靠公司生产的内容去拉新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去年七月猫眼投资欢喜传媒之后,在猫眼平台上也内嵌了欢喜首映平台,它的拉新能力如何?
项绍琨:公司也希望有强大流量的公司进行合作,猫眼是非常匹配的合作对象,他们的用户也是欢喜首映希望的用户。猫眼月活用户超过1亿,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流量支持,而猫眼也可以切入上游,拿到公司出品电影的发行权。这是一个双方都需要的合作。
36氪:有考虑将欢喜首映做单独融资吗?
项绍琨:欢喜首映还是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业务,所以暂时都会在上市公司的的框架下发展,不会做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