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丽热巴一边轻松打着响指,将闲置物品变成金币,一边脆生生的说出品牌Slogan:
转转二手交易网,一个帮你赚钱的网站。
- 2017年4月,转转获得腾讯投资2亿美金,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金,同时获得微信入口及腾讯支付的支持。
- 淘系内部孵化的闲鱼据称估值已超过30亿美金,拥有超过5万个闲置交易社区,订单数量超过20万件/天。
- 不连续消费品:消费对象由即时的消费能力决定,比如买什么档次的车
- 半连续消费品:消费随意性大,消费重复度高,比如女生对彩妆的购买
- 连续消费品:用户说服成本高忠诚度高,例如女生不轻易更换护肤品牌
- 快速消费品:复购率高容易形成消费习惯,例如我们对食品品牌的消费
例如普通用户对于汽车的消费周期是5-8年,对于部分爱车的富豪来说周期会缩短到1-2年。
商品周转率对品类市场运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 商品复购率越低,品类消费对于广告的依赖性越大。这一点房企、车企尤为明显。
- 单位用户的获取成本是通过复购次数进行分摊,复购率越高,用户成本分摊越低。
- 商品消费周期越短,消费业绩稳定性越高,因此零售企业大多采用商品复合结构
实体零售门店由于辐射用户数量有限,其单体门店销售业绩瓶颈明显。因此预测门店销售及日常运营费用,可以估算出商品的加价率空间。
这就是传统零售的品类定价基本原则。
- 不连续消费品:消费偶发性决定了高加价率。这一点在家具建材行业尤为明显
- 半/连续消费品:品牌依赖于市场投放效率,加价率与此相关,美妆市场最为典型
- 快速消费品:品牌通过渠道触达用户,竞争激烈加价率较低,例如食品类目
这是由线下个体门店的销售瓶颈决定的。降低加价率意味着门店经营面临着入不敷出的风险。
- 市场供给增加:商品供大于求将导致市场价格降低,大宗商品尤其明显
- 消费频次增加:个体门店突破销售瓶颈,日常运营的边际成本逐渐降低
- 消费受众增加:该市场规模增加,竞争对手随之增加,加价率被迫下降
反之同理可证,品类加价率的升高也大多与以上三个可能性有关。
例如以ZARA为代表的快时尚服装、以宜家为代表的简易家具,都是通过缩短品类消费周期,提高消费频次的方式切入市场。
互联网的空间流量特性,帮助用户打破了门店消费的限制。用户与商家的供求关系从传统零售的10000:1演变成为1:10000
这一点在电商的运作中已经十分明显。
很直白的说,电子商务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贡献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传统门店由于经营面积有限,用户覆盖数量有限,基本上无法支撑细分性品类的销售。
用户通过电商与商家实现跨越空间的商品交易,因此细分品类门店覆盖足额的用户成为可能。
对于个体网店而言,意味着消费受众的增加,这也为细分小众品类降低加价率提供了销量的支撑
互联网信息交互为二手交易提供了基础条件。
例如服饰、手机、母婴用户等
用户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就已经不再需要,如果无法处理就只能丢弃或者一直闲置。
- 富裕阶层:消费更新速度快,家中的闲置商品大量增加
- 中低阶层:生活压力逐渐变大,二手消费成为一种选择
例如二手手机处理越方便,手机发烧友们更换新机的频次就会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