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连线家,小米的八位合伙人,他们都是技术背景出身,没有一位是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员。这个问题在手机市场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时,变得尤为突出。
现在小米遇到的发展瓶颈,是任何一家企业发展的必然阶段,绝非否定其商业价值的理由。
这种评价是否中肯,我们在此不做过多讨论。
下面让我们来研讨一下小米的定价策略。
- 3500-5000元:这是用户对于小米1同等配置竞品的价格认知区间
- 2200-2500元:发布会前,市场和用户对于小米1的零售价格预期
- 1999元:小米1的发布会价格
- 舆论造势:利用社交媒体不断的强化2200-2500的市场预期,刻意制造与用户价格认知区间的对比。
- 突破预期:发布会的价格1999元,突破了事先营造的市场价格预期,为小米打上超高性价比的品牌烙印。
在CK看来这种现象非常正常。每个企业都会在高速发展之后经历一段调整的时期。
- 变化:用户价格认知区间已经从2011年的3500-5000之间,下降到2000左右。
- 影响:小米和竞争品牌处于同一价格认知区间,逐渐失去了超高性价比的光环。
这对于小米高端机的销售是致命的,也是小米最近三年手机均价徘徊在800+的真正原因。
这恐怕要从小米的公关宣传策略谈起。
- 科技人设:拒绝式公关策略及乔布斯的个人魅力,帮助苹果成为科技领军企业
- 产品配置:苹果热衷于在发布会现场,对比竞品配置和技术参数,以提升品牌价值
- 科技人设:通过雷布斯的个人包装,满足了国内用户对于本土科技领袖的幻想
- 产品配置:强化用户对于手机配置参数的认知,树立小米超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
伴随着强劲的销售,雷军和小米走上了神坛。
- 崛起期:雷军的性格及科技人设,很容易激发一二线理工男群体的共鸣,并被其视为偶像,他们是小米的最忠诚的用户
- 瓶颈期:三线以下年轻用户对于娱乐的兴趣,要远远超过雷军的科技人设,因此OPPO和VIVO成为本次换机潮的最大赢家。
消费主体发生了变化,但小米没有及时的做出人群策略的调整,实在令人惋惜
- 崛起期:小米以产品高配、性价比高领先于市场,华为、OPPO等竞争对手尚未切入市场,用户可选择的余地较小
- 瓶颈期:由于可选品牌的增加,用户更加注重对于自身需求的满足。OPPO的快充、华为的高性能更容易打动用户
时至今日小米手机依然没有在产品卖点策略上做出调整,这一点让人有些失望
这个问题在手机市场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时,变得尤为突出。
- 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收看人群,是苹果、OPPO等竞品核心用户群,效果一般。
- 代言人:吴亦凡的市场号召力,与鹿晗、TFboys、杨幂相比差距较大。
- 主打广告语:拍人更美定位模糊,无法形成OPPO类似的的用户记忆强度
小米其实一直在固守原有的成功经验,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
这才是小米手机遭遇增长瓶颈的主要内因。
本文来自连线家作者:内容电商实验室,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