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发表文章称,现在的青少年更喜欢宅在家里上网,而不是外出参加聚会。从人身安全上说,他们似乎更让家长放心,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他们却处在了危机边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地亚哥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珍·M·特文格(Jean M. Twenge)。以下是原文内容:
雅典娜(这是个化名,因为她未成年)13岁,住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她从11岁起就有了自己的iPhone。
雅典娜和朋友的消遣方式是逛商场。但她们去商场的次数很少,大约每月一次,在商场里,她每隔一小时或每30分钟就和妈妈联系一次,确保安全。更多的时候,雅典娜和朋友们在手机上一起玩。她们使用的是Snapchat。
雅典娜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宅在房间里玩手机。“我们其实不知道手机出现之前的生活是怎样的。我想,我们喜欢手机胜过了喜欢真人。”
我从22岁读心理学博士起,这25年来一直在研究世代之间的差异。比如,相比于婴儿潮世代,千禧世代是高度个人主义的一代。
2012年左右,我注意到青少年行为和情绪状态突然发生变化,千禧世代的很多独有特征开始消失。以前的变化都是平稳、缓和地发生的,我没有见到过这种“异军突起”的变化。
千禧世代和之前世代的最大区别在于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今天的青少年与千禧世代的不同之处不仅仅有这一点,还包括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时间。这一代青少年的日常体验与仅仅数几年之前的一代人已经有了根本上的不同。
2012年发生了什么事情,竟会导致行为如此剧烈的转变?
当时,拥有智能手机的美国人的比例超过了50%。
活在智能手机上的一代人
在研究青少年的态度和行为时,我和雅典娜这样的年轻人进行了很多的交谈。我把这一代人称为iGen世代。他们出生于1995年至2012年之间,是在智能手机的陪伴下长大的。他们在高中之前就拥有Instagram帐号;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事情不存在于他们的亲身记忆之中。虽然千禧一代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网络相伴,但是他们并不是不分昼夜时刻在线。iPhone于2007年推出时,iGen中年龄最大的成员也才10岁出头。2010年iPad推出时,他们大多是高中生。2017年对5000名美国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其中四分之三都有iPhone。
从社交互动的方式到精神健康状况,智能手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阶层、贫富和种族,全国各地和各类家庭的青少年都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只要是能上网的地方,十几岁青少年都是“活在智能手机上”的。
这种变化有利有弊。
青少年更喜欢宅在家里上网,而不是外出游玩聚会。他们的人身安全更有保障了,车祸和酗酒可能性下降了。
然而,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比千禧一代更容易受到伤害:自2011年以来,青少年抑郁症和自杀率急剧上升。有人说,iGen世代处在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的边缘,这个说法并不夸张,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因素就是手机。
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崛起,引发了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未见过的“地震效应”。一些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手机对青少年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使得他们非常不快乐。
独立的魅力减少了,他们是一代“宅”人
对前几个世代来说,独立自主的魅力非常大。举个例子,在我10多岁的时候,我的朋友们都渴望获得驾照,不再受到居家位置的局限。父母会问:“你什么时候回家?”我们则会回答说:“必须在几点前回来呀?”
如今的青少年却不太喜欢出门。这种变化令人惊讶:2009年时8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二)学生出门的次数,都比2015年时12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三)学生的出门次数多。
如今的青少年约会的次数也减少了。交往早期的“好感”阶段(比如“他喜欢你!”的阶段),现在被孩子们称为了“聊天” ,因为这个阶段的主要活动是用手机互发短信。少男少女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聊天”之后,可能会开始约会。但是,2015年只有56%的高三学生外出约会,而之前的几个世代这个数字可以达到85%。
对现在的青少年来说,驾照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妈妈爸爸能开车就行,自己没有必要开车。一位21岁的圣地亚哥的学生说,“我父母开车接送我去各种地方,从来没有抱怨过,所以我一直都没有去学车。 直到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她不能再开车送我去学校了。”结果这个女生终于在18岁生日的6个月后拿到了执照。青少年拿驾照还需要父母催促,这对前几代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独立是需要成本的——你需要有钱来付汽油费,有钱为聚会买酒。之前的几个世代,孩子们会打零工,渴望为自己的自由和独立存些钱。但是,iGen世代的青少年没有这么做。 在1970年代末,有77%的高三学生都在边学习边打工挣钱。而到2010年中期,这个数字降到了55%。
为什么如今的青少年迟迟不愿意承担成年人的责任,去享受成年人的乐趣呢?经济转型和育儿趋势是两个因素。在现在这个信息经济时代,接受高等教育比提早工作的回报率更高,所以父母倾向于鼓励孩子留在家中学习而不是去打零工。而青少年似乎对这种安排很满意——但这不是因为他们好学,而是因为他们的社交生活转移到了手机上,他们不需要离开家里也能和朋友一起消磨时光。
手机使用增加了,幸福感减少了
iGen世代的闲暇时光并不少。那么他们在这些时间里做什么呢?
他们独自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玩手机,而且心情常常很忧郁。
尽管如今的青少年在父母同一屋檐下的时间更多,但和父母的亲密程度却并没有增加
雅典娜经常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把全副注意力放在了手机上。她花了很多时间和朋友交往,但是都是通过Snapchat。她说:“我和手机打交道的时间,比和真人打交道的时间长。”
从2000年到2015年,每天都和朋友们聚一聚的青少年人数下降了40%多。这些本来可以用来和朋友聚会的时间被他们花在了手机上。
而一项调查显示,在手机屏幕上花费时间比较多的青少年更有可能不快乐,而在其他活动中花费时间更多的青少年可能更快乐——各种“屏幕活动”都和较少的幸福感相关联,各种“非屏幕活动”都和较多的幸福感有关联。
当然,这些调查只能证明关联性,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有一种可能性是这样:不快乐的青少年更愿意在网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使用电子设备,特别上社交媒体,确实会令人感到不快乐。
而且抑郁症和屏幕使用之间的关系也很明显:青少年花看屏幕的时间越多,他们越有可能报告说自己有抑郁症状。
手机对睡眠的影响
我调查过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一些本科生,发现所有人都是“带着手机”入睡的。他们把手机放在枕头下、床垫上,或者至少是手能拿到的地方。他们在睡前会查看社交媒体应用,早上一醒来就立即伸手去拿手机(所有人都把手机当闹钟)。
如果在半夜醒来,他们也经常会查看手机。在描述手机时,他们有些使用了瘾君子式的语言: “我知道我不应该,但我就是控制不了。”有些人把手机当成身体的延伸,另一些人好像把手机当成了情人:“睡觉时手机就在旁边让我感到安慰。”
而且,智能手机正在侵占青少年的睡眠时间:现在很多人睡眠时间不到七个小时。睡眠专家说,青少年晚上应该睡九个小时左右。随眠时间少于七个小时的青少年属于睡眠不足。从2012年至2015年的四年中,随眠不足7个小时的青少年数量增加了22%。
相对于阅读书籍杂志和观看电视,电子设备和社交媒对睡眠的影响似乎特别大。
睡眠不足和无数问题有关联,包括容易患上疾病、体重增加和高血压。而且这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睡眠不足的人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
乔布斯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手机
抑郁症和智能手机使用率之间的相关性如此之强,所以家长有必要限制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技术作家尼克·比尔顿(Nick Bilton)曾报道说,硅谷的一些高管都在遵循这个做法。即使史蒂夫·乔布斯也会限制自家孩子对手机的使用。
目前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这些问题,他们正在敦促孩子负责任地使用手机。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两个小时对孩子的精神健康和睡眠时间都有很明显的影响。限制手机使用时间可以避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有些孩子自己也发现问题了。雅典娜说,当她和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朋友们经常盯着自己的手机,而不是看着她。她说:“我正在和他们聊事情,他们却没有看着我的脸,眼睛只盯着自己的手机,这让我感到有点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