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防御偏重于3C数码家电标准品的”自营化“和服饰品类的供应链防御。而进攻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全面进军线下零售,一个是全球化。当然目标只有一个覆盖更多的用户,完成更多的交易额。
对阿里来说,防御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进攻是拿下未来。一城一池的得失不重要。换个角度,进击的巨人,已经破墙而入,留给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要么反击,要么投降灭亡!
2017年阿里巴巴股价全年大涨96.37%,京东全年涨62.81%,阿里和京东占据这中国电商的8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对中国电商市场的长期看好。
11月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巴巴集团营收为551.22亿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为174.04亿元,同比增长146%。营收中来自核心的电子商务为人民币464.62亿元,同比增长63%。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年活跃用户数量为4.88亿,较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12个月活跃用户数量增长2200万。
2014年9月阿里赴美上市,2015年是阿里的业务和股价的低谷,而2017年开始绝地反击。在盘点2017年京东的时候,京东的业务更多是一个进攻的角色,而看阿里巴巴则包含了防御和进攻两个部分。
阿里防御偏重于3C数码家电标准品的”自营化“和服饰品类的供应链防御。而进攻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全面进军线下零售,一个是全球化。当然目标只有一个覆盖更多的用户,完成更多的交易额。
本文的重点将放在进攻盘点!
►新零售,传统零售商要么投降要么反击
本来想拟的标题是《2017年终盘点,阿里的未来是星辰大海》,但认真想了想还是用《2017年终盘点:进击的阿里,传统零售商要么投降要么反击》会更贴切一点,阿里就是那个破坏力极强的“铠之巨人”。
《进击的巨人》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日本动漫,讲的是107年前(743年),世界上突然出现了人类的天敌“巨人”。面临着生存 危机而残存下来的人类逃到了一个地方,盖起了三重巨大的城墙。人们在这隔绝的环境里享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安逸,直到艾伦·耶格尔十岁那年,60米高的“超大型巨人”突然出现,以压倒性的力量破坏城门,其后瞬间消失,凶残的巨人们成群的冲进墙内捕食人类。
盒马鲜生开了一个头,然后一堆互联网人拿着风险投资杀入到传统零售当中,以新零售为名革传统零售的命!
传统零售,以为自己有门店,总能够保护自己的地盘,毕竟零售的85%依然以线下为主,因为有些人,有些品类,线下模式更合适。但今天传统零售商,彻底要悲剧了,以阿里、京东为首的电商通过“新零售”杀入到了线下零售市场。而且电商开门店体验要比传统零售商好得多,门店,不堪一击的壁垒。而阿里和京东又为什么杀到线下,理由也是一样的,零售的主体依然是在线下,而且有些品类有些用户是不会到线上消费的。
盒马鲜生火了,很多投资人问东哥传统零售的机会是不是来了?我说,我怎么没看出来传统零售的机会,6月份亚马逊将以 137 亿美元收购Whole Foods,美国传统零售公司的股价统统大跌。所谓的机会应该是投降吧,也就是被阿里、腾讯等巨头投资的机会。比如阿里收购了银泰,战略入股了三江购物和高鑫零售,当然了永辉属于绝地反击的。
盒马鲜生的创始人是侯毅,而侯毅此前的身份是前京东O2O业务负责人,京东首席物流规划师。2014年,京东到家业务表现不佳,当然传统的模式的确很难成功。侯毅提出了新的方案,但被否决了。等到侯毅回到了上海,在酒店见到了上海人逍遥子/张勇,一拍即合。盒马鲜生能不能成功,未必,比如是在杭州,十有八九就挂了。没有盒马鲜生,或者说没有侯毅,阿里新零售就如空中楼阁一般。
盒马鲜生特别火,但两年多时间也就只是开出了25家门店,一年前和朋友沟通过对盒马鲜生模式的看法。我本人是非常乐观的,而且一直以来我对传统线下零售就不悲观。盒马鲜生业绩表现出众,只能说传统的对手水平太渣了。再加上阿里公关的势能,不火都难。
昨天去了京东亦庄大族广场的7fresh,本来只是吃个饭体验一下,最后消费了1200块,买了一堆水果蔬菜和肉。这个客单价比线上高多了,由于是线下消费,其实对价格不会像线上那么敏感。盒马鲜生又两年的领先时间,但接下来留给盒马鲜生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了,因为传统零售企业也在找自己的出路,比如永辉超市旗下的超级物种,2017年也拿到了腾讯的战略投资。一旦竞争对手多了,盒马鲜生的生意还会那么好吗?
自己一个一个的开店太慢了,选址太痛苦。去年初因为美团点评横刀夺爱,导致北京第一个店延期,不得不开掉了已经招好的100多位配送员,阿里资深人力资源总监苗翠花被开。所以还不如投资收购合作来的快,比如三江购物只是试点,而投资高鑫零售才是重头戏。这些零售巨头本来就有数百家门店,现在只需要开辟出足够的空间来把盒马鲜生装进去。
让侯毅去了阿里阵营,是老刘在人才上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虽然京东的人去阿里并不是少数几个人,光我认识的就有四五十人。我一直在说阿里在学京东做自营,很多人不以为然,这个真不奇怪,因为阿里挖京东的人是最积极的。京东学阿里业务真谈不上,我很少见阿里到京东的人。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不管阿里和京东打的怎么样,从线上到线下,传统零售商不进则退,没有退路,只有死路。电商是海陆空的战术,而传统零售商基本只有线下的陆军海军只有挨打的份了。这让我想起了,太平洋战争的日本超级战列舰大和号的灭亡,没有制空权,在强大的战列舰也只是一艘活靶子而已。
►全球化战略,农村包围城市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国际商业零售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28.78亿元(约合4.3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3.38亿元增长115%。阿里海外收入只占整体收入的5.2%,阿里的国际化虽然有很多年了,但依然还处于摸索阶段。但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了阿里在国际化的努力。
为何判断阿里特别重视国际化?看马云一年在外走访了多少国家,见了多少元首,发表了多少演讲。我个人的经验,老板经常站台的项目,一定是重点的项目。阿里投资海外已经有很多年了,但今年的马云是最忙碌的。
阿里巴巴的国际化策略还是比较清晰的,农村包围城市,先俄罗斯,然后是东南亚、印度。阿里并不是不做发达国家,三年前就进军美国市场,但至今基本没有什么沉淀和影响力,个人以为欧美市场太规范,无法容忍假货,显然不符合阿里传统的野蛮打法的套路。
阿里速卖通已经是俄罗斯最大的电商,但速卖通无法承担起阿里国际化的重任。
印度市场
2015年8月,阿里巴巴以2亿美元入股Snapdeal,获得4.1%股份。
2015年9月,阿里印度对移动资讯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Paytm母公司)投资6.8亿美元成为第一大股东。根据Paytm提交的监管文件,新加坡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77亿美元,获得了36.31%的Paytm股份。
2017年7月,阿里巴巴可能与印度电商Paytm E-commerce合作,向印度另一家百货电商Bigbasket投资约2亿美元,以收购其20%股份。
阿里必须感谢俞永福,阿里所有的国际化成就都比不上UC在印度的成功。因为UC已经是印度最大的浏览器,2014年6月通过收购UC,快速的进入印度市场。
阿里有一点比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很牛,就是能够吸收投资公司的业务和人才。比如最近刚升任淘宝网总裁的85后蒋凡,友盟创始人,什么都靠自己培养的确太慢了。2017年京东用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刘强东开始重用自己的管培生,承担一线业务一把手。比如最新任命的负责京东海外和跨境电商负责人黎开思,就是国际管培生。
东南亚市场
2017年6月,阿里巴巴10亿美元增持了Lazada的股份,持股比例从51%提升至83%,而上一次投资是2016年4月。累计20亿美金控股Lazada应该是阿里国际化最大的一笔投资。但这家公司由投机性的德国创企孵化器Rocket Internet打造,Lazada业务数据本身是有问题,也是阿里最昂贵的一笔投资。
2017年8月18日,阿里巴巴拟投资11亿美元,购入印尼电商公司PT Tokopedia少数股权。Tokopedia成立于2009年,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电商平台,也是访问量最大的印尼网站。
还有一个情况是,阿里开始批量的外派年轻骨干前往海外市场,glocal化,想来还是自己的人用起来更加靠谱一些。如何评价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我自己的感觉,效果和阿里国际化公关的声量不符合。
阿里三季度海外收入为28亿人民币,虽然增长很快,但也只占收入的5%。亚马逊三季度的海外收入137.14亿美元,占整体收入的31%。如果看收入占比,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和美国的巨头比,全球化速度都比较慢。
如何看待阿里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策略?东南亚及南亚各国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如果看GDP占比,算上中国已经占据全球经济半壁江山。
根据普华永道于2月7日公布题为《长期展望:2050年世界经济秩序将发生什么变化?》的研究报告,预测全球32大经济体(占全球GDP总量的85%)的发展,全球经济权力继续向新兴市场倾斜,特别是印度、印尼和越南。中国电商交易额已经占到了全球的40%,虽然欧美电商市场是块肥肉,客单价高利润高,但东南亚和南亚各国代表的是未来。
►进击的巨人,留给传统零售时间不多了
阿里2017年在防御方面也有很多动作,第一次业务内部开始积极转向自营化方向;第一次更加积极的参与京东618大促,反客为主;第一次针对服饰百货领域针对京东大规模的搞二选一;第一次老大针对京东亲自出面公关发声。
但阿里最担心的并不是京东,而是腾讯不断的攻城略地,通过战略入股京东、拼多多、每日优鲜、永辉等等诸多公司而对阿里构成越来越多的正面竞争压力。
对阿里来说,防御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进攻是拿下未来。一城一池的得失不重要。换个角度,进击的巨人,已经破墙而入,留给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要么反击,要么投降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