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最爱的那个人,我已经错过了”
伤痛之余,孟云化身至尊宝一个人在街头表白但是被警察带走,另外一边,爱人林佳因狂吃芒果过敏而病,两个相爱的人就这样越走越远。
哭与笑之间,虐心的感情戏让《前任3》一炮而红,成功上演了票房大逆袭,截至2018年2月28日最终结束放映之前,以22亿的票房收尾。
凭借投资背后的宣发公司,荣正投资郑培敏也间接成为赢家之一,只是,从参与者到赢家,郑培敏走过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路。
掘金文化产业的狙击手
“春江水暖鸭先知”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对过去5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时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
这让文化产业开始再次走入投资人的视野。
其实,早在五年前,作为文化产业的狙击手,荣正投资创始人郑培敏就开始琢磨文化投资到底该怎样开展。
“我觉得有文化IP的消费场景都可以说是消费升级,真正的消费升级其实就是‘文化自信’。比如这几年民宿非常火,卖的是情怀,一个餐厅很火,是因为里面要有一些吸引人的故事。”
当然,如今的成就只是他早年耕耘的果实而已,比如“荣正”间接参与投资的《羞羞的铁拳》和《前任3》则仅次于《战狼》,名列2017年第二和第三,成为事实上的票房黑马。
文化投资风险巨大,这个文化狙击手是如何练成的?
一个阳光的午后,郑培敏面对GPLP君,揭开了这个谜底。
“从LP到文化投资,其实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考,最终成为体系。”郑培敏揭开了其中的谜底。
比如间接参与《前任3》是因为荣正投资投资了《前任3》的宣发公司“自在传媒”,而“自在”参与跟投了《前任3》的影视投资份额。
“电影投资的风险的确很高,因此,在选择投资方向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琢磨,有没有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是不是在其他人淘金之余,可以做一些卖水的生意,如同共享单车很火,我们不一定做,但是可以投资一些自行车厂,同样可以分享这个行业的成长红利。”郑培敏经过一番仔细思考,终于找到了荣正投资电影的正确方向,那就是投资电影的宣发公司。
有了这个方向之后,“自在传媒”恰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当然,这个的媒人离不开《开心麻花》。
原来,早年成功投资“开心麻花”之后,在关于下一步发展规划的时候,作为投资人,郑培敏支持“开心麻花”进军电影行业,于是,《夏洛特烦恼》开始正式出现在大家面前,最终一炮而红。
这个“自在传媒”就是《夏洛特烦恼》的宣发操盘人。
《夏洛特烦恼》让郑培敏见识到了自在传媒三位创始人朱玮杰、刘哲、周维的功底,这让专注于文化投资并且嗅觉敏感的郑培敏如获至宝。
“开心麻花第一次做电影就能取得成功,除了剧本及IP的优势以外,宣发的功劳功不可没。后来尽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他们同时还是华谊兄弟的宣发机构,这加深了我们的印象,而且通过了解发现,自在传媒团队的三个创始人朱玮杰、刘哲、周维非常实在而靠谱,非常符合荣正投资的投资标准,是荣正投资眼里的‘三好学生’。因此,我们前后三次投资了他们。”郑培敏解释说。
原来,作为宣发机构,“自在传媒”对于每部电影收取的宣发服务费用这是可以预见的稳定收益,并不存在任何风险,而且,对于优质的电影,他还有5%的跟投权,这样的话,固定收益加上浮动收益,就让高风险的电影投资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既稳健、又进取的收益模型。
更重要的是,几个人相见恨晚,一见如故。
不过,作为狙击手,自然其时间和价格的选择也更为重要。
因此尽管团队靠谱,行业没问题,荣正投资还是需要等待。
“好的公司也要等好的时间点进入,这样才能够给LP一个稳健回报。”曾经做过LP,这让郑培敏非常理解LP的感受,因此,在自己做投资的每一笔案例当中,他们都进行了深度思考,考虑到LP的最大收益。
机会来了。
当然,正好赶上自在传媒挂牌新三板,正在进行挂牌后的首轮融资,价格非常合适,此时不投,还待何时?
郑培敏没有任何犹豫,果断进行了第一次投资。
第二次投资发生在2017年上半年,“自在”挂牌三板后的第二次定增,有了领投方,但依旧存在资金缺口,此时,作为好友,朱玮杰希望“荣正投资”填补空缺。在坚定看好”“自在”的前提下,“荣正”毫不犹豫地认购了缺的定增额度。
第三次则纯属偶然。
2017年11月的一天,郑培敏与朱玮杰一起吃饭。
无意当中,朱玮杰透露,他们有一个老股东要着急退出。
这让郑培敏看到了机会,立刻以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与老股东谈好了转让。
因为深度看好自在传媒,因此只要机会来了,郑培敏就立马抓住机会进行行动。
当然,自在传媒也没有辜负郑培敏的信任,
《前任3》的空前成功再次验证“荣正”的投资逻辑。
“非常感谢自在传媒,有了他们,其实我们才间接享受了《前任3》的票房红利。”郑培敏告诉GPLP君,作为自在传媒的股东,间接享受《前任3》的成功也让他开心不已。
“我们料想到了会成功,只是没有预料到会这么成功。”这是郑培敏的答案。
看起来风淡云轻,仿佛在讲述一段别人点石成金的故事,但是看完其投资逻辑之后你会发现,这或许是一种必然——在文化领域他已经深耕多年,而且,所有人看到了他们的成功,但是没有人知道,由LP到GP他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才最终找到这条正确通往文化投资的路。
由LP到GP:金手指是如何炼成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先生
这是一个中国市场上关于个人LP的真实故事。
郑培敏就是其中的那个LP。
作为很多大牌基金的LP,早年的郑培敏也有一段关于LP的惨痛遭遇。
2007年,郑培敏开始试水风险投资。
但是鉴于行业问题及专业度问题,郑培敏以选择成为很多人民币大牌基金的LP的方式入手。
当然,理由也非常简单,他自认为了解这些品牌基金的判断力,因此,除了做LP,在这些基金投资之后,郑培敏还进行一些跟投。
但是,五年过去了,郑培敏突然发现,不仅他做LP的收益非常有限,甚至不如投资房地产及二级市场,而且很多跟投的项目几乎是血本无归。
这让郑培敏非常伤心,他那么信任这些大牌基金,但是结局怎么会是这样?
这是一个真实的失败案例。
2007年,刚做投资的荣正投资曾以每股6元的价格对一个项目投入了3000万人民币,到了7年后的2014年退出时,价格跌至每股1元,损失了六分之五的投资金额,2400万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截止2012年,荣正投资累计对已跟投的12个项目进行总结发现,这些项目的投资方向涵盖太阳能、风能、LED,有5个项目彻底投资失败,近1个亿本金就这样损失了。
郑培敏百思不得其解。
一方面,几千万资金瞬间灰飞烟灭的经历,让彼时的郑培敏当头一棒,经历了水与火的考验,这毕竟是郑培敏过去十年的心血,可以说,那个时候,郑培敏的心在滴血,犹如万箭穿心。
他该怎么办?
总而言之,这是一段糟糕的经历,做LP的过程并不是十分美好。
“那个时候虽然饭照吃,觉照睡,但是内心依旧在煎熬和滴血,心中不断的骂娘,既骂对方混蛋,当然也骂自己笨蛋,然后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心情开始平静起来,冷静复盘,然后化悲痛为力量,这些失败的经验最终成为荣正投资宝贵的投资经验及教训。”郑培敏回忆说。
故事的结尾,痛定思痛,郑培敏决定放弃做其他基金的LP,开始自己做GP,当然,他也吸取了他以前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整个基金的投资过程非常透明,起码让LP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我的钱投资在了哪里?为什么投资,投资进程是什么样的?大家随时可以在群里看到。”郑培敏深有感触的说,“虽然投资没有人敢保证一定收益多少,但是,最起码能够获得LP的谅解,整个过程没有那么糟糕。”
“我们希望业绩上能够给LP最大回报,因此在项目选择上开始走精品投资路线,比如,我们告别了过去风险投资投资玩概率及过山车的打法,开始更注重成功率,我们希望十个项目有六、七个项目都能成功,其他的项目也不要太差,这个投资曲线更加平缓,而不是追求过去那种过山车的‘心惊肉跳’,这样投资回报率(IRR)也不要太差。”郑培敏介绍说。
说到就要做到。
在基金投资策略上,郑培敏开始复盘过去的经验及教训,最后居然发现,他自己判断投资的长城影业居然收益不菲,不仅没有让整个基金亏损,反而是让整个基金收益翻倍。
“我是不是该自信一点?”忐忑不安中,郑培敏开始在文化领域发力,
“投资长城影视的时候,其董事长赵锐勇曾总结,电影其实就是讲故事。”善于学习的郑培敏铭记于心。
因此,他在刚开始聚集文化产业投资的时候,有意识的进行了筛选及判断——2012年,在中国可以讲故事的几个方式有:网络文学(比如起点中文网)、话剧、图书出版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渠道及方式。
但是受限于种种客观原因,而起点中文网彼时的估值又太高,民营机构投资出版社又受到各种限制等,最终,郑培敏决定将投资的目标聚焦于话剧。
其实,“话剧”是最低成本讲故事的一个方式。
随后,他特意安排同事分析北京、上海的话剧行业情况,由此他们发现,《开心麻花》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且2011年北京十大票房话剧中有六部出自“麻花”之手。此后经过主动接触等一系列的传奇故事,郑培敏成为最早主动投资开心麻花的专业投资人。
当然在投资“开心麻花”之后,顺藤摸瓜,荣正投资还捕捉到了“锦辉传播”、“自在传媒”,“百思传媒”等优秀的文化企业,形成了文化投资的完整布局。
“荣正投资最近五、六年一直深耕文化领域,在文化领域的产业链都进行了布局,因此,在文化领域当中,我们非常了解产业链及各个业务的发展规律,荣正投资也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在判断商业模式及团队方面已经熟能生巧。”郑培敏总结说。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能够间接投中《前任3》等多款爆款电影,正是因为荣正投资的产业链布局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同时,伴随着其投资理念及方法论不断成熟,如今的荣正投资只要按图索骥投资到一定程度,其水平就会达到并且维持在行业的顶级程度,而水平到了,类似《前任3》等高水准的电影及项目也将不断涌现出来,荣正投资就可以间接享受电影的投资红利了。
“我们或许不是中国回报最高的GP,但我们一定是体验最好的GP”这是荣正投资的目标,目前,从业绩及体验来讲,他们已经实现了双丰收。
“投资就是做人”:荣正投资style
从事投资11年,如今的郑培敏对投资愈加敬畏。
“我创业20年,在这个过程当中见过太多贪婪的人,以及各种算计的人,然而,这些人的下场都不太好,因此,做一个简单的人,正直、诚恳,而投资如同做人一样,只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才会走到一起。”郑培敏深有感触的说。
一路走来,荣正投资的路并不平坦,但也难以复制及超越。
“如果说总结荣正投资及我个人创业以来的心路历程,那么我感觉是坚持及专一成就了荣正投资,呆在内心的小镇上耐得住寂寞,拒绝了外面花花世界(诸如纽约及华尔街)的诱惑。”这是郑培敏的心里话,也是他创业以来从各大前辈身上学习到的宝贵经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很特殊的前辈让他受益颇多。
2006年,郑培敏专门坐车到了贵阳,然后从贵阳转车到仁怀,这一次,他是拜访贵州茅台酒厂时任董事长季克良先生。
晚上,一阵酒语笙歌之后,季克良先生不无感慨的说了一句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让郑培敏感同身受。
彼时,虽然作为茅台酒的厂长,季先生贡献颇大,但是,客观情况是,在改革还没有彻底开放的背景下,企业发展与制度改革并不彻底,这让郑培敏对于人生有了更大的领悟,人生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依旧不能骄傲,否则,很容易被屋檐上的梁被撞到。
因此,即便过去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郑培敏依旧简单做人,保持了最初的激情,这让他在长城影视之后发现了开心麻花,在开心麻烦之后发现了自在传媒,荣正投资也开始在投资圈的江湖当中受到很多机构的追捧。
“投资就是做人”,在投资的路上,因为受过很多前辈的指点,因此,郑培敏也将希望继续传递下去,帮助更多年轻人一起成功,成就他人,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