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1500亿估值从何而来,三次融资都花哪了?

本文来自连线家,6月8日上午,蚂蚁金服正式对外宣布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额达140亿美元,高于此前传闻中的100亿美元,又一次打破全球互联网企业单次融资记录。

6月8日上午,蚂蚁金服正式对外宣布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额达140亿美元,高于此前传闻中的100亿美元,又一次打破全球互联网企业单次融资记录。估值方面,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近日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在其最新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给出了1500亿美金的评价。

据了解,本轮投资除原有股东继续跟投外,还新增了多家国际战略投资者,其中不乏全球知名的主权基金,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华平投资、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美国银湖投资、新加坡淡马锡、泛大西洋资本集团等全球顶尖资本。

蚂蚁金服方面透露,新轮融资将加速用于支持支付宝的全球化拓展和自主科研投入,也将用于培育全球新兴市场的本地科技人才,助力当地的数字化转型。这家自诞生以来便以科技立身的巨型独角兽企业,已经逐渐形成以技术为主的成熟商业模式。

科技基因备受认可

一直以来,国内专业机构从未吝啬对蚂蚁金服的科技实力的赞赏,安信证券首席分析师赵湘怀曾提出,蚂蚁金服价值驱动的双引擎分别是技术和全球化,技术决定深度,全球化决定广度;中信证券则高度评价蚂蚁金服是绝无仅有的找到了金融与科技平衡点的稀缺标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时代产物。其中,天时包括提早布局带来先发优势;地利是指诞生于场景、服务于场景,以信任和便捷完善了互联网场景交易闭环,这是它的基因,也是核心竞争力;人和则是阿里巴巴基因带来的团队凝聚力、战略前瞻性和高执行力。

近年来,蚂蚁金服的科技创新和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也深深影响着作为中国新兴科技企业代表之一的蚂蚁金服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让更多的国际伙伴看到了蚂蚁金服的科技基因。例如,蚂蚁金服公布了BASIC战略,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和云计算成为其投入重心,据媒体披露,2018年蚂蚁金服在区块链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在前述《互联网趋势报告》中,Mary Meeker将蚂蚁金服列为全球TOP20互联网科技公司排行榜第九位,在上榜的9家公司中排名第三;2017年,蚂蚁金服还曾被美国权威科技杂志《MIT科技评论》评选为“全球最SMART 50家公司”之一,自研的刷脸支付还入选了《MIT科技评论》的另一榜单“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这意味着蚂蚁金服的科技实力得到了世界权威媒体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金服还将这些科技基因输出世界。目前,蚂蚁金服已经携手合作伙伴打造了9个本地版支付宝,覆盖印度、韩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中国香港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阿里2018年财报披露,支付宝与其全球合作伙伴的年活跃用户数已达8.7亿。

2018年3月13日,挪威Telenor集团和蚂蚁金服宣布合作将巴基斯坦最大手机钱包Easypaisa提升打造为当地版“支付宝”。对此,巴基斯坦总理沙希德·哈坎·阿巴西表示:“我们赞赏并欢迎蚂蚁金服的决定,希望可以撬动技术和数字支付的力量,给巴基斯坦百姓带来普惠金融服务,创造未来发展的机遇”。

4月26日,蚂蚁金服又牵手孟加拉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bKash。负责信息通信技术的国务部长祖奈得·艾哈迈德·帕拉克评价说:“这不光对bKash是好消息,对于整个孟加拉国也是好消息!”而bKash股东、和尤努斯齐名的世界最大NGO组织BRAC创始人法兹勒•阿拜德,更是当场向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表示:“我们很想学习蚂蚁金服是如何用数字化的技术来做普惠金融服务的。”

科技的蚂蚁如何炼成?

蚂蚁金服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与其以科技为中心的内生商业模式是分不开的。从十余年的自主研发历史到当下公司现状,从BASIC战略到综合场景应用,科技一直是蚂蚁金服的内生基因和驱动力。

而蚂蚁金服科技能力的锻造,走过了一条从需求倒逼到自觉布局,从应用技术到基础核心,从试验田到成熟开放的征程。

众所周知,全球电子支付从0到1的里程碑式创新,基本来自于支付宝,在担保交易、快捷支付、反向扫码、先享后付、刷脸支付等核心技术上,蚂蚁全部自主研发,引领着行业的发展。例如,蚂蚁金服花了近十年时间,自主研发分布式数据库,开启中国的去IOE化运动,在他们的带领下,目前中国已被公认为跻身全球数据库强国的第一梯队;据知识产权专利媒体IPRdaily报道,2016年蚂蚁专利申请量达1161件,甚至超过了Amazon、Facebook。

巨大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倒逼着支付宝一步步探索应用科技的边界,并且逐渐开始前瞻性研发布局,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着眼未来,蚂蚁金服提出BASIC战略,布局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风控、物联网等核心科技;还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Rise实验室、MIT Fintech实验室、以及清华大学交叉与信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重投基础学科研发。

自身技术成熟后,蚂蚁金服开始对外赋能。从2014年成立之初的”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到2017年初率先提出techfin战略,蚂蚁金服将在金融试验田里沉淀的金融级技术能力,“成熟一个,开放一个”,至今已实现全面开放。我们身边所熟悉的线上和线下的诸多应用,比如支付宝里充值中心、生活缴费、码上挪车等小程序;上海地铁开发的“Metro大都会“App等,背后都是蚂蚁技术能力的赋能。

据媒体计算,在蚂蚁金服的收入结构中,技术服务占比从2015年的14%上升至2017年的34%。有券商预测,2021年该数字将上升至65%,超过支付收入成为蚂蚁金服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另据蚂蚁金服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12月,公司技术岗员工占员工总数超过60%;海归技术专才超过公司总人数8%——科技的蚂蚁,名副其实。

曾经的融资花在了哪里?

公开信息显示,本轮融资之前,蚂蚁金服曾分别于2015年7月和2016年4月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额分别为约135亿元与45亿美金,后者创下了当时互联网领域全球单笔私募融资记录。

几年过去后,当我们回溯这些巨额融资的去向时不难发现,蚂蚁金服这家巨大的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一种多轮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创新型的应用促使应用技术升级,应用技术升级让创新产品进一步扩散,继而带动底层技术创新,然后再发生基于底层技术创新的新一轮应用创新。

众所周知,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的支付宝。从担保交易、公共缴费到手机支付、快捷支付,一系列发源于支付宝的用户体验创新,技术前进的步伐稳健。靠自有资金,蚂蚁度过了支付宝时代的种子期。

企业的A轮融资,一般发生在技术创新的导入期,此时需要的资金量会变大。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彼时刚刚开业的网商银行,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的贷款业务,以及余额宝、财富管理、保险业务、金融云等的技术升级与投入。

仅9个多月后,蚂蚁金服宣布完成B轮融资, 时任蚂蚁金服总裁的井贤栋表示,B轮所融资金将重点用于继续提升安全能力,加大技术投入,继续强化国际布局,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帮助我们重点探索农村金融、绿色金融和国际化,这是责任,同样也是机会。”

在这个阶段,蚂蚁金服的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与开放,开始对外赋能。安全、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投顾、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的研发与开放,成为蚂蚁金服的重中之重;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科技领域一路狂奔的蚂蚁金服求贤若渴,2016年起,蚂蚁全球招贤加速,高管们多次飞抵硅谷拜访,招募了一批顶级技术精英。

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蚂蚁金服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蚂蚁森林、蚂蚁庄园等创新型产品,成为人们积极参与、津津乐道的话题。

文章开头提到的本轮融资用途,依然与科技紧密相关。事实上,纵观蚂蚁金服的每一轮融资,都是将资源投入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之中。这无意间揭示了蚂蚁金服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与传统观念不同,蚂蚁金服仍然是一家科技驱动的公司,并且在科技升级之中,改变了今天的金融服务市场。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