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战事升级:资本驱动下,五年内将完成行业整合

本文来自连线家,“当下的便利店是被资本裹挟的市场。未来三到五年间,行业整合不可逆转,便利店竞争将走向寡头时代。”

金钱永不眠,华尔街这句名言在便利店业态得到了充分体现。

6月3日,武汉TODAY便利宣布获得30亿元估值,共计于半年内拿下5亿元融资,刷新业界记录。而在此前,包括福建见福便利、131便利店、西安每一天在内的多家区域便利店品牌,均于今年上半年获得融资。

便利店曾被比喻为“弯腰捡钢镚儿”的业态,这种投资较重、回报周期缓慢的商业模式突然变得炙手可热,有一张说法是资本在无人零售碰了壁,最终回过味来,开始“看好”传统型便利店。

“经历了无人便利店的泡沫,资本认为传统便利店是一条好赛道,不能再犹豫,也做好了中长期布局的准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表示。

是故,当红杉资本、春晓资本迅速拿下六七个便利店项目,使得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资本不再冷静,它们急于寻找便利店界的“种子选手”,并在幕后推动便利店业态整合。

资本的频频布局加速了便利店行业的躁动。这体现在,便利店品牌频现跨区域扩张,本地化壁垒加速消亡。例如本土便利店巨头美宜佳于6月7日宣布即将进驻上海,江苏、浙江、贵州、海南等地,意图完成其华中、华南、华北的市场布局。

“当下的便利店是被资本裹挟的市场。未来三到五年间,行业整合不可逆转,便利店竞争将走向寡头时代。”福建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表示。

资本态度转变 从无人零售转向传统便利店

去年的时候,一位传统便利店高管告诉记者,“资本看不上我们,认为传统便利店发展速度太慢,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十倍的增长空间,我们也看不懂资本投资的无人零售是什么逻辑。”但不久之前,该传统便利店宣布获得某投资机构数亿元融资。

更为戏剧性的是,随着多宗便利店大额融资项目落地,不少关注零售领域投资的资本方开始焦虑。“原本大家都在观望,看哪一家便利店最具发展潜力。但没想到以春晓资本、红杉资本为代表的几家势力迅速瓜分见福便利、TODAY便利、每一天等各区域内的种子选手,此前按兵不动的资本方就坐不住了。让外界看来,便显得今年的便利店业态异常火热。”某零售高管分析称。

原因在于,不少无人零售项目被业界证实为“伪命题”,例如盈利模式无法跑通,货损难以控制等原因,导致解散风波、撤站传闻、恶性竞争事件频发。一位VC(创业投资人)表示,“VC已经谈无人货架色变了。现在我们对于这个方向非常谨慎,他们想融到资很难了。”反倒是传统便利店业态,逐渐进入资本视野。

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社区便利性消费需求的增长,使便利店业态打破实体零售业来客数下降的困局,获得高速增长。例如天图资本CEO冯卫东就曾向媒体表示,“投便利店是近几年的投资趋势,因为便利店具备快速成长性,是线下零售未来最有潜力的领域。”从行业数据也能看出,2017年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行业增速同比达23%,门店数量达10.6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900亿元。

另一方面,资本方逐渐为便利店业态开辟出一条提速扩张的路径,有利于解决单个便利店品牌增长空间有限的痛点。其中协同便利店开发平台化运作能力,向第三方商户输出供应链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商品开发能力等赋能型投资,是不少资本方扶植区域龙头企业的重要策略。例如TODAY便利拿到红杉资本两亿元B轮融资后,即表示将重新构建人货场,搭建大数据云平台,赋能产业链生态圈,开启迭代更快的鲜食供应模式,从而孵化新的盈利模式。

此外,寻找类似于美宜佳、全家等相对成熟的便利店品牌,借助它们品牌并购、从而获得指数倍增长也是不少资本方的重点发力方向。举例来说,全时便利曾于2月份宣布收购四川GOGO超市连锁有限公司便利店业务。全时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全时2018年将重点推进行业并购,目前已有多宗并购项目正在洽谈和推进,目的是通过自身发展和行业并购多种路径,实现“百城百万计划”的既定战略目标。

如何卖个好价钱 做大规模OR练好基本功

资本驱动下,便利店操盘者趋向于从供应链、商品、运营能力等方面扎稳基本功。这是便利店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倚仗,如果未来需要与资本谈判,也能成为占据有利位置的筹码。

举例来说,在企业内部进行数字化改造是不少便利店经营者布局的重点。例如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衡认为,数字化也是传统便利店发现自身价值的好机会。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出现,让便利店更容易连接消费者。这就为企业沉淀数据,进而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营销服务打下了基础。

同时,数字化转型也能为传统便利店企业提高市场估值。北京鲜生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欣曾公开表示,“一家年销售额达8亿元的传统连锁便利店,拥有30万每日客流量,500万活跃用户,1.5亿元的毛利润,还有30%的毛利率,且复购率达20%。资本收购这样一家公司只需花费8400万美元,但同等规模的电商公司市场估值至少是3亿美元。二者估值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数字化程度不同。”

为此,要在行业变革中占据一席之地,区域便利店品牌愈加注重提升基础建设能力。张利告诉记者,单店盈利能力与门店数是他关注的重点指标,要同时使二者获得提升,就需要从供应链建设、组织架构变革、以及自有品牌开发方面展开布局。举例来说,它们与台湾冷链协会,多家7-eleven、全家鲜食供应商达成合作,自建鲜食工厂,同时引进日资便利店的鲜食制作技术、新品研发机制以及管理经验,拟做到与台湾7-eleven同步、同款上新。目的即在于提高商品差异化,增强顾客粘性,从而提升单店盈利能力。

但张利同时表示,从企业发展、提高整合估值等层面来看,门店数相对来说更为重要,这也是不少本土便利店品牌扩区域扩张的原因所在。举例来说,南京、合肥等地属于市场成熟,但便利店发展滞后的“空白市场”。此前,由于当地企业占据大比重市场份额,使得当地市场竞争缺乏,因而没有孵化出具有竞争力的便利店品牌。而外部品牌,也困于资金、供应链以及运营能力等因素,无法进入当地。而罗森、7-eleven进驻南京相当于为其他便利店企业撕开了一道口子。加上资本助力,使大家觊觎许久的空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但是,也有不少便利店企业认为不该过分强调资本力量,例如好邻居总经理陶冶告诉记者,“资本关注便利店,除了在资金上比以前要充裕一些之外,其他方面没有本质性变化。便利店发展始终要扎实练好内功,寻找独特的模式,学会制造型能力,并利用数字化能力和互联网技术,大胆创新、埋头苦干。”

因此,好邻居的战略不会变。首先是融合绿城、鲜生活、易果生鲜等多方资源,探索生鲜店+便利店等多业态形式。其次是重点发力社区店型,加大网点覆盖密度,守住北京市本土便利店龙头地位。最后是不排除对其他条件成熟、竞争不太激烈的市场进行小规模试探。

五年内迎来行业整合 便利店品牌要选对资本

既然大势不可逆,便利店企业也逐渐分化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其中有试图积累更多筹码,未来能与资本方达成战略合作,并占据一定话语权的区域便利店品牌;也有抱着一战定生死,要不收购别人,要么被别人收购的激进者;当然,也有不少将企业待价而沽,希望转手卖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者。

在张利看来,本土便利店选择资本时,应该看重’道“的层面,其一是是否懂你,即理解企业的发展模式,有足够耐心和魄力长期持有一家企业;其二是能否包容便利店发展过程中的错误或缺点;其三则是能否与便利店拥有一致的终极目标。

“谁投了大比重的资金,必然会拥有绝对话语权。这是就需要二者心灵相通,是被第三方收购,还是携资本之力,去并购其他品牌,将影响企业的最终结局。”张利说。

相比之下,南昌乐豆家便利店创始人杨翔更看重“术”的层面,他告诉记者,“现阶段,我们欢迎财务型投资和战略型投资的资本方,但行业整合者,目前来看不适合乐豆家。”在此过程中,乐豆家首先关注企业估值,这关系到未来一段时间乐豆家能否轻装上阵,不惧资金压力;其次是能否从资本层面为乐豆家赋能,例如聚合各方势力协同乐豆家获得品牌影响力、商业模式迭代、以及资源整合能力;最后则是双方能否在经营层面方面达成一致。

而日资便利店品牌则关注“内部”竞争与市场占有量。一位便利店经营者分析称,罗森总部十分看重中国罗森的发展情况,他们寄希望于能借此超越7-eleven,并在中国获得体量优势。为此,罗森计划一年做透一个省份。未来与中央商场、武汉中百具有相似属性的企业,都有可能拿到上述授权。罗森将会以一年开放一到两个省份的速度,逐步拓展区域授权商。到2025年时,罗森将会在中国开出10000家门店。

这意味着,三到五年后,便利店业态一定会出现品牌并购。张利向记者分析称,“民营企业会在兼并与被兼并的过程中逐渐减少,最终不会超过十家。”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