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麻花:国产喜剧电影真的难逃精神胜利法吗?

本文来自连线家,做喜剧电影,如果一开始就放弃了深刻的立意,就意味着自绝于高级的表达艺术,那么也请把简单的道理讲清楚。

相比往年,这个国庆电影档有些寂寞,不仅在于票房的总数据不那么好看,也在于喜剧不再“万能”,相比去年《羞羞的铁拳》一骑绝尘,今年《李茶的姑妈》和《胖子行动队》的双重夹击,也没有带来欢乐的海洋。

作为受众人群最广的合家欢代表,尤其在中国这片缺乏幽默细胞的国土上,喜剧具备天然的优势,自从周星驰的巅峰期过后,国内喜剧电影一直处在一个不尴不尬的处境。

后来德云社、徐峥、大鹏和开心麻花等喜剧品牌百舸争流,最后开心麻花将“国产喜剧电影第一厂牌”收入囊中。截止今天,除了《驴得水》这部编剧和班底都出自外人之手的电影,开心麻花风格风格电影一共上映四部,前三部票房皆是节节攀升。

  《李茶的姑妈》

但这次不一样,尽管前期宣发造势依然凶猛,随着口碑不断下滑,《李茶的姑妈》还是无可避免陷入了高开低走的境地,根据猫眼数据,国庆档票房不到6亿,排名第二,被《无双》和《影》夹在中间。相比《西虹市首富》上映前风波不断,有爆款话剧打底的《李茶的姑妈》被寄予厚望,这个结果显然在意料之外。

代表国产喜剧先进生产力的开心麻花究竟怎么了?或许我们可以透过它,看到喜剧电影目前所面对的僵局。

当优点不再是优点,缺点就会暴露无遗

2015年凭借《夏洛特烦恼》,开心麻花一举成名,密集的笑点布置,巧妙的包袱设计,神来之笔的配乐,细致入微的群像表演,唤醒了市场的热情。

但一飞冲天后的开心麻花从此再无建树,恐怕在知乎上力捧《夏洛特烦恼》的大V梁边妖也未曾想到,他不相信的“下一部电影里还会继续重复今天这种省力、安全但是卑微的迎合。”正是开心麻花后来一直沿用的模式。而且事实也证明,在普遍缺乏创新的市场上,这样的重复依然可以持续让人买单,只要将原本成熟的话剧搬上大银幕,就可以票房大卖。

于是,自2015年开始,在变现的迫切驱使下,开心麻花暂停了话剧内容的创作。大文娱战略启动,公司IPO动作频频,人员纷纷独立门户,热钱涌入和团队分化同步发生,品牌大树着急开枝散叶。在电影票房节节攀升的大好形势下,豆瓣评分的逐渐跌落也显得微不足道。

作为电影行业新人的开心麻花,商业气质醇熟得不像是从创作舞台过来的新手,相比耗费心力打造内容,他们选择了流水线生产,因为还有大量观众拿着电影票等着进场购买欢乐。

近年来的国内市场,非一线城市的消费崛起成就了拼多多等一大批针对二三四线城市的品牌,电影行业也是如此,遍布在各中小城市的大银幕,可以让人们轻易看到最新上映的各种影片。相对一线城市的精英们,二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仍未建立起系统的观影体系,审美品位的巨大割裂,给了电影市场的后起之秀充分的运作空间。

作为喜剧代表的开心麻花能轻松收割,和小镇青年的崛起不无关系。

在这里,不在乎电影语言贫乏,无所谓套路陈旧,只要有密集的笑点,迎合的意识形态,就很容易成为爆款。但另外一个现象的发酵速度之快让人措手不及,口碑对市场的影响之大,在今年衍化出灾难性的后果。坐拥影帝梁朝伟和流量鲜肉吴亦凡的《欧洲攻略》因为首映评分断崖式下落,次日票房跌幅超过了70%,而投资逾7亿主打特效的《阿修罗》更是因口碑上映三日就紧急下档,更不用说还有品牌加持的《爱情公寓》电影,心虚到下午才开启排片。

  《欧洲攻略》

在质量主导的口碑市场上,影帝大咖、流量鲜肉、炫目特效、品牌积累都齐齐失效,开心麻花自然不能幸免。

因“颠覆”崛起的开心麻花,在“保守”的路上走了三年。当曾经的新奇成为审美疲劳,脸谱化的人物,烂俗的老梗,混乱的叙事结构,自相矛盾的价值体系,在观众眼中都化为了一场金钱与性的恶俗闹剧,负面吐槽传递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让跟风的大众也不愿再买单。人们如梦初醒,三年过去了,为何开心麻花的电影还像一出舞台剧?

这样的场景不是第一次方式,当年徐峥凭借《人在囧途》开创了“囧系列”的喜剧品牌,走到《港囧》的时候也迎来了一片恶评,原因无他,都是在不思进取的迎合过程中走向了低俗化。《李茶的姑妈》也陷入同样的宿命,这部CEO刘洪涛眼中“非常癫狂的电影”即没有内核上的“癫”,也未能实现票房上的“狂”。在接受娱乐资本论采访时,刘洪涛相信导演和主演都是新人的《李茶的姑妈》可以复制《夏洛特烦恼》的辉煌。

但三年过去了,市场已经不是那个市场,观众也不是那群观众。从春晚的东北小品,到徐峥的“囧途”喜剧,再到开心麻花话剧式喜剧,每一代“喜剧之王”都是抓住了当下的市场而崛起,却也因为固步自封失去了原有的粉丝,观众在成长,喜剧人却没有迭代。

小镇青年的世界观,新时代的精神胜利法

在最近的《晓说》里,高晓松与张艺谋探讨电影中提到,中国观众过于在意电影的故事性而忽略了其它的部分,比如音乐、人物、摄影等,从而片面地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这当然没错,但除了专业的影迷,普通观众也很难从场面调度、镜头运动、剪辑等方面去衡量一部电影的水准。电影虽然是一种多样化的视听语言,核心依然还是戏剧,戏剧在于由人物和情节制造出的矛盾和冲突,对多数人而言它就一个故事。

不过随着审美的不断升级,人们越来越关注故事背后呈现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也是戏剧深处所呈现的对于人性、命运和社会等的思考,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浓厚意识形态思维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互联网冲击下观念不断地分裂。这也给电影的制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既有素材又有市场,《我不是药神》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就是刚好踩中了节点,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类型影片向来都不是市场的宠儿,但如今却被大众所拥抱。

  《我不是药神》

开心麻花乃众多的国产喜剧电影,成也如此败也如此,在他们的故事结构里,很多都沿袭了屌丝逆袭这条主线,从一开始就不是奔着精英而是奔着人民群众去的。这个点踩得非常精准,中国最具生机的文化市场其实并不在于各种高雅艺术,恰恰是网络文学,其中最为流行的故事主线就是屌丝逆袭,无论是男频的种马小说还是女频的玛丽苏文,对于成功和跨越阶层的渴望成为中下层最为强大的需求。

艺术的造梦恰好就可以迎合这种需求,对于被焦虑驱逐的普罗大众,既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梦想,在梦境中过把瘾也不错。在金钱万能的社会环境下,价值诉求长期无法达成,为了应对个体的无力感,市场找到了与之对应的精神胜利法来满足需求,具体呈现的心理比如:有钱人都是不择手段上位的虚伪之徒,有朝一日翻身做主人定让他们出尽洋相,一定会有好姑娘看到我内心的真善美。

在开心麻花几部公映的电影中,富人心术不正手段卑劣,屌丝主角虽然一身毛病但内心纯洁,也因此总能得到不在一个世界的女神的芳心。钱是王八蛋,主角一边享受它一边憎恶它,最后轻松悟得真谛,人财双收。开心麻花竭力塑造出了以小镇青年视角为主导的世界观电影,让他们产生代入感,如同特朗普向蓝领工人兜售未来的美国愿景,目的都是为了他们手中的票。

但问题在于,剧中的小人物不但不亲切,还与观众产生了距离感,同样是以小人物为主导的周星驰,就很容易让人有感同身受。同样都源于命运的捉弄,同样都是言行可笑的loser,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关键在于,开心麻花的主角魅力在于一夜暴富的大起大落中被强行赋予的大彻大悟,周星驰的主角魅力在于对抗命运中的奋斗不屈和不忘初心,前者就像鸦片抽的时候兴奋不已,抽完了感觉无比空虚,而后者在幻梦中的叹息无奈让人觉得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大话西游》

故事可以虚构,但情感一定要真实,不然看似离人再近的角色,都会因为故作姿态而远离大众。如果为了搞笑而搞笑,为了表演而表演,为了批判而批判,企图让观众为了笑而笑,这不是对小人物的体恤,反倒是精英居高临下的傲慢和轻蔑。如果市场继续给予良好反馈,那么这种模式就会一直持续,网文如此,影视剧也是如此,劣币驱逐良币就是这样发生的。

这种轻慢在《李茶的姑妈》中发挥到了极致,既然你们喜欢男女身份错置,喜欢看有钱人的丑恶嘴脸,我就全放进来,不仅如此,我还放进去你们喜闻乐见的性喜剧和屎尿屁桥段,这是典型的市场化思维。为了将所有能博人眼球的元素都融合进急剧变化的情节,人物变化的逻辑走向就不那么重要了,于是一场意外的啪啪啪就可以瞬间治愈感情,优雅知性的女首富可以瞬间爱上真情流露的屌丝男主角。

开心麻花自始至终想要传递的价值观都十分明确,即金钱并非万能,真情才最宝贵。如果说《夏洛特烦恼》还一以贯之较为合理呈现出了这个简单的道理,那么《西虹市首富》和《李茶的姑妈》就已经走向用钱换情和用情换钱的逻辑,起码幸福的定义是和钱分不开了。

做喜剧电影,如果一开始就放弃了深刻的立意,就意味着自绝于高级的表达艺术,那么也请把简单的道理讲清楚。如果要深入人民群众,追求市场化的接地气,也请不要无下限意淫和智商矮化,我们小镇青年也是见过世面的好吗?

小说《三体》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鲁迅创作出的“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直到今天依然被人拿去割韭菜,精神鸦片比心灵鸡汤更毒害人心,起码后者传递的都是正能量。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