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米上市后的首个年报发布,雷军董明珠的十亿赌约迎来了结局。据小米财报,其年度总营收为 1749 亿,低于格力年初总营收 2000——2010 亿的业绩预告。
2013 年 12 月 12 日,雷军和董明珠立下赌约之时,小米正值巅峰时刻。当年的双十一,手机单品销量排行榜前四名都是小米的产品,这给了雷军与董明珠打赌的勇气。
可雷军万万没想到,脾气火爆的董小姐不按常理出牌,一张口就把赌注从一块钱翻到了十个亿,此后董小姐的媒体曝光度再也不是问题,也把主动权牢牢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最近几年,小米发展的轨道显然偏离了雷军的预期,路演时一句「总不至于连 550 亿美元都不值吧」,道尽了这位互联网老兵的辛酸。小米受困、股价不振,雷军在与董明珠之间的赌约上显得越发被动。
这样的窘境,似乎是他过去几十年创业历程的缩影。雷军没有主动权,从金山到卓越再到小米,一直都没有。
「1」
当你不顺心的时候,全世界都在给你压力。1998 年接任金山 CEO 的雷军,体会到了这种多面承压的痛苦。
1996 年之前,金山的 WPS 是国内办公软件的龙头老大,市场份额一度达到九成以上。
1996 年以后,几乎是一夜之间,WPS 销声匿迹般丧失了国内市场地位,以至于又过了十多年,微软为打击盗版发起「黑屏事件」时,网友们都在讨论金山 WPS 是谁,怎么能和进入中国十多年的微软 Office 相提并论?
雷军心里苦:「我们被微软给骗了」。
1994 年微软正式进入中国,彼时的金山是他们绕不过去的槛。微软先是提出收购,失败后又以 70 万年薪招揽求伯君,到 1996 年实在无法达成合作后,微软登门拜访提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小条件:
希望金山将 WPS 格式与微软共享,双方的文档相互兼容。
这不像是一个多大的请求,WPS 的格式也不算什么秘密,金山便就此答应了下来。
情势自此急转直下。当年 8 月,微软发布 Windows 97,电脑操作系统顺利从 DOS 转向 Windows。由于双方文档兼容,WPS 的大部分用户,毫无成本地迁移到了微软的 Office 门下。
WPS 一败涂地,甚至连战败的结局都没有声音。
雷军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接住了金山 CEO 的职位。
情势危急,责任重大。上任三个月后,雷军便将金山的办公地点,搬到了中关村黄庄附近的翠宫饭店。饭店斜对面的一座名为「西格玛」的高档写字楼,正是微软中国的总部。
雷军此举,有点要收复失地、驱逐鞑虏的意思。
为了重新迎战微软,雷军推倒重来,放弃了原有的 DOS 版 WPS,开发类似 Office 的办公组件,命名「盘古」,寓意「开天辟地」。
奈何对手实在太强大,「盘古」最终不仅没能开天辟地,还烧掉了 200 多万的开发和营销费用。「盘古」失败后,雷军差点没扛住,一度想辞职开个小酒吧逍遥度日去。
想走,也没那么容易。金山上市的紧箍咒,正牢牢地扣在雷军的头上。
1999 年,互联网泡沫再度涌起,IPO 成为科技互联网企业们的共同话题。1998 年成立的新浪,在 2000 年初实现了赴美上市,比新浪年长十岁的金山,也不得不开启上市动作。
为了上市,雷军被券商和交易所牵着走,从香港创业板、深圳创业板,到后来的深圳主板、纳斯达克,最终成功在香港主办上市时,雷军已经奔波了整整八年。
这八年时间里,BAT 三大巨头相继上市,看着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三位后来居上,雷军的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上市过程是一把枷锁,拖的越久枷锁越重。它是雷军的紧箍咒,也是金山的五指山。
频繁更换上市地点,让金山的整个业务受到了巨大影响。2000 年,券商们劝雷军到即将开市的国内二板上市,结果国内二板迟迟不开。金山被迫转向国内主板,上市要求却要连续三年盈利,一转眼就又耽误了三年。
这三年时间里,雷军意识到了网游的巨大市场,但受限于盈利要求,始终无法进行大规模投资。原因很简单,一投资就亏损,亏损就影响上市进程;不投资,重大的商业价值被浪费,怎么选?
心累,却没有办法。
员工们的期望是雷军的另一个心结。他在后来的采访里不止一次提到,一位员工从 1999 年入职开始,就跟家人说自己的公司要上市,一直说了八年,才实现自己吹下的牛。
雷军坦言,当初每天给员工画饼,画到最后负债累累。如果不上市,一辈子都还不清。
说这些话的时候,雷军以金山 CEO 的身份坐在《波士堂》的直播间接受采访。神采飞扬的他,说到这里逐渐显露出了疲惫与无奈。节目最后他说:「我希望将来有一天,你们会因为雷军这个人请我来,而不是金山 CEO。」
没过多久,金山上市的喜悦还未消散完,雷军一个人背着双肩包迈出了金山的大门。
他辞职了。
「2」
疲惫的雷军身后,不只微软的压力和上市的纠缠,还有被迫卖掉卓越网带来的无力感。
作为最老牌的科技企业之一,金山与微软缠斗在软件市场之时,忽略了互联网的大浪潮。唯一可圈可点的成绩,是卓越网。
1998 年 7 月,经常和雷军讨论技术趋势的高春辉,用了一年的时间将自己的个人网站做到了 69 万的累积访问量。两个人再度聊起互联网浪潮的时候,雷军觉着再不做互联网就晚了,一拍大腿决定投资高春辉:
「必须先做,然后才会知道该怎样做」。
但金山的董事会不同意:我们是做软件的,怎么就突然转向去做互联网?
雷军比较坚持,最后争取了一个小额投资、试错的机会:五十万。
过完当年春节,高春辉到金山上班,他自己的个人网站从此更名换姓,成为金山的卓越。
卓越成立之初,到底做什么业务雷军和高春辉心里都不大清楚。两个人摸着石头过河,最后选定了软件下载——既能吸引尚属小众的互联网群体,又和金山本身业务有关联。
雷军没有想到的问题是,软件下载业务对服务器的承载要求如此之高。短短四个月,卓越首页的独立 IP 突破一万,扩充服务器便成了当务之急。高春辉倒不乏魄力,上来就给雷军递了一本在全国放几十台服务器、广州和上海多放镜像服务器的计划书。
那段时间,雷军都得躲着高春辉,因为他心里清楚,一旦答应了高春辉的计划,原本的五十万根本不够。
高春辉见雷军总躲着他,实在没办法就给雷军下了最后通牒:「不买服务器,任务完不成」。一个月后,犹豫不决的雷军终于拍了板,不就是服务器吗,买!
这份魄力没过多久就变成了后悔。
服务器架上去后,卓越网的访问量倒是蹭蹭往上涨,但雷军怎么也想不明白,累积这些个下载用户到底能用来做什么。一边看不到盈利方向,一边沉重的运营不断烧掉金山的资金,雷军心里开始盘算,到底该怎么办。
1999 年末,雷军拿着 15 页的 PPT 找到金山大股东张旋龙,翻来覆去要告诉对方互联网的伟大前景。张旋龙也没听明白,但即将上市的新浪刺激了他:雷军是个牛人,互联网是个风口,雷军干互联网,能成!
没过多久,联想就和金山共同投资卓越,投资额达 1640 万。
拿到了钱,高春辉提出了他的下一个扩充服务器的计划,要把卓越每天 60 万的访问量再上一层楼。
雷军却改了主意,因为卓越不要继续做软件下载了,卓越要改做电商。
手握千万投资,雷军做起电商想来是信心十足。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缺钱的情况会再度发生。
卓越起步的时候,每天处理 100 个订单感觉很容易;从 100 单到 500 单,库房开始紧张,东西也送不出去。最紧张的时候,所有员工都被赶到库房里做包装。
五百到一千,一千到一万,越过了一万冲十万,到日订单突破十万的时候,跟原本相比做得都不是一个生意,光北京的库房就得 3 万平方起。货架摆进去,买货架就得 3000 万。货装满流水线运转起来,至少要 3000 万美金。
2004 年,账上没钱的卓越进入第四轮融资阶段,美国亚马逊伸来了橄榄枝。这是雷军第二次与巨头打交道,他也将再度感受到巨头的杀伤力。
双方初步洽谈拿出了三个方案:一,亚马逊小范围投资持小股;二,亚马逊大范围投资持大股;三,亚马逊全资收购。
此时的雷军意识到,自己竟然没有可选项:
选方案一亚马逊不同意,作为巨头,他们要强势进入中国,卓越拦不住;
选方案二雷军不同意,你持大股之后继续增资,我金山跟还是不跟?跟,亚马逊出手就是几个亿,要不起;不跟,迟早也是出局。
风险投资倒是另一个选择,但 2004 年互联网泡沫刚破灭了一波,VC 投资谨慎且强势,出钱可以,得让人家控股。
雷军此时束手无策,卓越要规模有规模、要营收有营收,但想继续做下去,缺钱;给钱的主,一个比一个实力强,不管怎么选,到最后都难避免丧失主动权。长痛不如短痛,雷军一咬牙,把卓越给卖了,买方,自然是巨头亚马逊。
7500 万美元,这个价格对于金山和联想联想来说,都不算亏本买卖。传闻雷军个人有 10% 的股份,如若属实,这笔交易对雷军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但是,在创业过程中遭遇举步维艰的困境,自己却无可奈何,这种痛苦的滋味,大概只有雷军自己知道。
「3」
经历了金山和卓越的痛苦,雷军悟出了自己的经商哲学。顺势而为四个字,成了小米能够平地一声雷的理论基础。
雷军终于在摆脱了金山的枷锁、选对了风口行业之后,感受了一把掌握主动权的滋味。
2011 年小米横空出世,成为很长一段时间的互联网现象。从业者无人不服、无人不学雷军,他的「极致、专注、口碑、快」七字诀,成为了互联网创业者的革命真理。
2013 年杨澜采访雷军问,从个人价值角度,你还希望通过(创办小米)这件事,来证明自己吗?
雷军回,在金山的时候心理会失落,但做小米之前,已经有足够的自信,是带着必胜的信念来的。
可雷军手里的主动权并没有握太久,他口中的互联网七字诀,也逐渐在国内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被逐渐遗弃。
2017 年到 2018 年两年间,小米产品好评度不断下降,「极致」被遗留在 Mix 这一一代神机之上;
2013 年之后,小米发布红米,曾经号称「制作一款产品才能做好」的雷军,率先开启了机海战术;
小米的用户口碑,也在华为荣耀的强势攻击之下土崩瓦解,迫使雷军说出了「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反击宣言;
唯一被延续下来的,是快。
或许是金山上市的长途跋涉给了雷军刺激,在创办小米之后,雷军对速度有着强烈的追求。2017 年,雷军喊出 10 个季度重回全国第一,对「快」的追逐进入了强求的状态,尽管他手里,并没有握着足够的资本,守住自己的主动权。
十二年一个轮回,现在看小米的雷军,与当年金山上市时的雷军何其相似。对外强敌压境,只不过这一次的强敌不是海外巨头而是国内同僚。
华为眼看要在全球市场超过苹果追赶三星,2019 年的销量目标定在了 2.5 亿台;
OV 两家也没给小米喘气的机会,双方都在 2018 年发布了抢眼的旗舰产品,今年干脆打起互联网手机这张牌,iQOO 和 Reno 怎么看都像是将目标对准了小米 9 的核心用户;
同时,雷军还要向资本市场证明小米的盈利能力,挽救在 10 元左右徘徊的股价;
曾经身后带着渴望眼神的同事下属,这一次变成了米粉们。在雷军的微博上,经常能看见他一边为自家的产品站台证明米粉们的跟随没有错,一边要用「去工厂拧螺丝」的梗,安慰抢了几轮都买不到手机的用户。
雷军晒出自己的小米螺丝刀时,也实在能看得出他的无奈,好像除了去工厂拧螺丝以自证诚意之外,他找不到其他的办法,实质性地解决小米的缺货问题。
2013 年,雷军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出了第一条文字内容:
销量真的不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相比销量和利润指标,我更在乎:小米手机产品是不是更酷,用户体验是不是更好?还有,是不是更好买,售后服务是不是更健全?小米刚上路,还有不少问题,所有小米员工都在非常努力改善。期待得到大家理解和更多鼓励!
如今时隔六年,这句话仍然适用,唯一不同的是,小米已经上路太久,只不过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了好多次。
想来雷军如今的心情,比在金山的时候没好太多。面临着对手的竞争,承载着米粉的期盼,死扛着资本市场的压力,连旗舰产品价格涨个几百块,拼命堆料生怕用户不满不说,前期还得在微博上进行几轮预热。
不知道雷军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不会想,我要是能随心所欲自由自在,那该多好。
「4」
两年修完大学课程,大二自己的代码被写入教材,大学毕业那会儿,雷军口袋里揣了 4000 块的积蓄,那是当年一个普通职工两年的工资总额。
29 岁担任总经理,38 岁带领金山上市,49 岁的雷军把小米送到香港成功 IPO 时,且不说 31.4% 的股份值多少钱,光激励红包,就领了近一百个亿。
雷军这辈子,怕是和穷无缘了。
年少成名、腰缠万贯,雷军非常成功。
可成功背后,有他自己的不甘。且不说后起的二马创造的腾讯阿里市值几何,80 后的张一鸣创业功成,如今 750 亿美元的估值也远远将小米甩到身后。
雷军也问过这个问题,是其他人就是比自己聪明一万倍,还是其他人比自己勤奋一万倍?雷军创造的光辉否认了第一个问题,他的互联网劳模身份,否认了第二个问题。
没人能回答雷军,他自己也不能。雷军只是像一直以来的状态一样,带着被动和无力感,不断地往前走。
如今来看,IoT 大概是雷军最后的翻盘机会。这一次他早早地押注了风口,就等着行业风起时候,再度迎风飞翔。只不过,谁也不知道,从软件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一路被动过来的雷军,能不能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
小米年报上,手机和互联网双双受挫,只有 IoT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 86.9%。
这大概是雷军审视小米时,唯一的安慰。
作者:互联网圈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