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今晚杀回4块钱”一名雪球用户在聚美优品的讨论区如此留言。
进入8月以来,聚美优品的股价在2美元区间上连日上涨,上周五股价飙升24.38%,昨天股价一度突破4美元,但最终报收3.28美元。所以,才有了雪球用户的如上留言。
聚美优品股价走势
提升聚美股价的因素似乎并不来自这家美妆电商的业绩,根据聚美的2016年上半年财报,聚美的净利润下滑三成。股价飙升的逻辑在于聚美新投资的生意——共享充电宝。
此时投资聚美的逻辑是,电商业务的净利润虽然在下滑,但是还有盈利,共享充电宝就相当于“赠送”的业务,毕竟在现阶段3美元左右的股价面前,买不了吃亏,何况聚美还有暂未完成的私有化。
试一试,万一共享充电宝成了呢。
性感的押金业务
今年5月,街电创始团队与原来的大股东海翼公司发生分歧,集体离职。之后,聚美以3亿元现金,火速投资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
虽然,关于共享充电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一直存有争议,很多人不看好这种客单价低的共享产品,但是这丝毫不妨碍,资本对共享充电宝领域的投资。
整个5月,共享充电宝行业总融资额超过12亿——这是共享单车出现时融资额的4倍。一些投资人认为,共享充电是个百亿级市场。
真正性感的计算模型在于押金,虽然充电也确实是高频、稳定的需求。
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标准是1元每小时,但是它的用户押金是99元。聚美3亿元投资街电,纯以押金计算,约有300万押金用户就可以相抵投资资金。
更何况,多位投资人认为,共享充电的用户规模在千万级。陈欧此前接受采访时说,街电一定能成,街电的日订单年底将突破1000万。
目前来看,共享充电宝颇有些拯救聚美的意思,这家目前财报只披露到2016年上半年,在私有化上摇摆不定的公司,今年以来做的最有“价值”的决定就是投资共享充电宝业务。虽然这招致了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戴雨森的反对,以及离职。
只剩陈欧的聚美
今年7月戴雨森离职,证实了疯传数月的“被离职”传闻。戴雨森离开时留下了“我们一起哭泣过,一起拥抱过,互相指着胸口认错过。我们曾并立潮头,浴血奋战,此生无憾”的感性文字。
但这些“真情流露”掩盖不了他同陈欧在业务发展上的分歧,戴雨森的方向是沿着美妆电商业务的上下游进行投资,而陈欧已经在跨界之路上越走越远。
戴雨森被徐小平“带走了”,加盟了真格基金。当年聚美的铁三角陈欧、戴雨森、刘辉,如今只剩下陈欧。而聚美也变成了一家定位模糊的企业。
在投资街电之前,聚美曾有过两次跨界。2016年1月的聚美优品年会上,陈欧宣布聚美优品正式进军影视文化行业,成立聚美影业。彼时自信满满的陈欧豪言:“将在三年内打造成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颜值经济公司”。
2017年4月,陈欧宣布将跨界进入空气净化器市场,推出“REEMAKES睿质”空气净化器。再加上这次的共享充电宝,聚美两年有3次跨界,业务布局同美妆电商领域渐行渐远。
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在公开场合曾不止一次称聚美是它最成功的投资之一,但即便多次力挺,真格基金和险峰长青还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双双携手卖出聚美股票,悄悄退出聚美主要股东名单。
而根据截至8月17日的聚美前十股东持股变化,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摩根士丹利、黑石等选择增持,远山资本(Summitview Capital )、景林投资选择减持,前十股东的净持股增数为负。
从前十股东的这些持股变化,也可以看出,大股东对这家公司的业务发展存在分歧。
押注共享充电宝,陈欧的这次风口投资能挽救聚美吗?
2016年2月17日,市值缩水九成的聚美优品递交了私有化申请,提出以每美国存托股(ADS)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这个价格虽然比最近十天的平均价格高26.6%,但不及其IPO价格22美元的三分之一。
消息一出,投资者一片哗然。有投资人将聚美优品的公司名称拆开,称聚美“无品”。因为,相对于上市之初22美元的发行价格,私有化价格太低了,这意味着聚美优品上市不足两年为投资人造成了69%的亏损。此后陈欧的名字也同“七块”绑在一起,被称为陈七块。
聚美最新的财报只公布到2016年上半年,净营收为人民币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净利润为人民币1.412亿元,同比下滑29.8%。聚美的业绩相比电商行业近30%的增幅来说,可以说是惨淡。
如今,聚美的私有化之路暂未完成,而它在美妆电商领域的优势却在丢失。更何况聚美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跨界了三个方向,未来聚美会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