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纯电商时代的结束,新零售已成为巨头们争先抢占的风口,尽管大家对新零售仍存争议,但不可否认,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单纯的线下销售也难以为继,线上线下新融合才是大势所趋。
无人便利店作为新零售风口下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如今在巨头们的张罗下正在积极试点。在通过技术驱动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同时,不用排队,买完即走,也成了无人便利店一大特色。继无人零售店之后,主打办公室消费场景的无人售货架成了资本和玩家们的新宠。
挖掘办公室消费场景,无人售货架成投资新风口
如今新零售已成为投资风口,融资消息更是频频刷新网络。据媒体报道显示,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有数二三十家企业相继获得融资,包括领蛙、小e微店、哈米、猩便利、果小美等。而且大部分融资额度都在千万元起步甚至至亿元级别。在一个领域如此密集且大金额的融资,的确很是少见。
其实,无人售货架作为无人零售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在运营模式上都大同小异,货架投放的场景主要集中在一些互联网企业、外企、创业园和高级写字楼。货架提供商通过和企业的行政部门沟通进驻公司,将零食货架放在企业的茶水间等空闲位置。用户在货架上挑好商品后用手机扫码即可完成支付。然后公司后台可以通过大数据来了解销售情况,分析网点人群的消费习惯,并通过自有物流及时调整商品和补货。
正是依托新零售发展的趋势,无人售货架可以通过终端前置到办公室白领触手可得的地方,这种零售形式打破了传统零售模式的成本桎梏,用户不用再走到楼下便利店或者附近超市,也不必等待配送,只需走到公司角落,手机扫码货品并付款,就能买到需要的零食和饮料,填补了新零售体系下办公室消费场景的空白。
随着消费的升级,零售业正在从价格型消费向体验式消费、个性化消费转变,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也成为电子商务和实体零售业发展的新常态。
新零售风口下,无人售货架为何能异军突起
相比于共享经济风口下的共享充电宝、共享KTV等一批盈利模式不清晰,资本不看好的尴尬局面。无人售货架领域却吸引资本机构频频加码。更有甚者,在三个月内已连续融资三回。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7 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专题研究报告》,2017 和 2020 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的市场交易额预计可分别达到389.4 亿元和 1.8 万亿元以上;2017 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用户规模仅有 600 万,预计未来五年用户复合增长率约 110%,至 2022 年,用户规模可达 2.45 亿人。
的确,无人售货架只是无人零售中的一摊小生意。然而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为何被大家如此看好?
首先,办公室是最贴近消费者最有可能获得线下流量入口的一张门票。如今线上流量遭遇天花板,而办公室这一半封闭的消费场景,天然具备传播效应。由于用户可以直接消费,所以这是一个很高频的最贴近用户的流量入口,一个用较低成本获取高价值用户流量的地方,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流量获取成本。无人售货架能够“收割”更多线下流量。
事实上,传统零售布局场所限于成本,只能尽量寻求辐射更大的商圈,无法更密集布局,因而不得不需要顾客去找场所。但办公室零食货架几乎没有任何渠道建设成本,只需要一个物理上的开放货架,和二维码的牌子,而二维码和小程序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无人售货架满足了办公室白领日间的消费需求。在新零售和无人便利店风起的当下,办公室的无人售货架本质上就是小型和微型的便利店。白领在办公室工作超过8小时,对零食的需求也非常大。无人售货架通过把终端仓前置到Office白领触手可得的地方,可以满足办公室场景里的消费刚需。
相对于天猫、京东,或是楼下的便利店,这一模式拥有快速、短距离等优势,更便捷的扫码支付与更多元的品类,也是他们区别于传统自助售货机的一大优势。
并且,与无人便利店、无人售货机相比,无人售货架成本更低。传统便利店要考虑加盟费、装修费、软硬件设备费等成本,普通便利店前期投入要20万-30万元。后期还有租金、人员工资、水电费、损耗等运营成本。
相比而言,以办公室下午茶为销售场景,通过无人售货架进行销售的企业基本不需要考虑上述传统便利店的运营成本。如今很多企业都是将无人售货架作为公司给员工的福利引入,大部分无人售货架企业入驻都不需要缴纳“入场费”,所以一般不需要缴纳占地租金。目前市面上无人售货架的投放成本仅需要几千元,省去了一大笔店铺租金费用。
办公室零售之争:无人售货架场地之争才刚刚开始
从自动售货机问世以来,就已经算是无人零售项目的最初形态。瞄准办公室无人零售项目谈不上有多少创新,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无人便利店的微缩版。把便利店货架搬到了办公室,而货架本身又没有任何技术壁垒。生意门槛低意味着可以迅速切入市场,好饭大家自然抢着吃,但同时也避免不了同质化竞争。
所以,以办公场景为切入点的无人售货架,在运营模式上都大同小异,但绝对不仅仅是摆摆货那么简单。可以说,在选品、供应链、运营、数据系统开发以及用户服务等方面,都需要入局者快速建立壁垒。
可以看出,近半年来针对办公室的无人售货架出现了诸多创业公司,办公室可以摆放货架的空间毕竟有限。这么多公司都在抢着在办公室摆放货架,这也必然会遇到僧多粥少的局面。
虽然小小的无人售货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主要成本其实是在人力成本以及更多的隐性成本上。就人力成本方面,包括技术开发人员、供应链和运营人员等,每一个货架的运维人员配比其实并不少。另外,订单、库存管理、补货等后端开发其实是成本花费最高的。相较于在传统超市中卖水果,运营商可以随时补货,并对产品品质进行实时把控,无人零售项目更像是一个“黑匣子”,更加大了对供应链管理的难度。
总之,无人零售货架模式因为不需要太高的门槛,所以很容易被别的玩家复制,并且短时间内很难筑起壁垒,低门槛也意味着更多的玩家入局,无人售货架这一领域必然会开启群雄逐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