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需还是资本急需,为什么拼多多如此急于上市?

本文来自连线家,业绩抢眼,三年四轮融资估值即做到300亿,拼多多为何不等估值进一步估高以后再上市?为何急着上市?

文/王吉伟

3年估值300亿,为何拼多多不等估值再涨以后上市?

密集上市潮又多了一员,拼多多于6月30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IPO募资最多10亿美元。

据招股书,截至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单季成交金额662亿人民币(106亿美元),2017年全年成交金额为1412亿元人民币(226亿美元),平台活跃商户数量超过100万家。做到这个规模,拼多多成立仅3年。

成立3年来,拼多多获得了四轮融资。在长长的十数个投资名单中,腾讯、红杉中国、IDG和高榕资本、红杉等知名机构赫然在列,甚至还看到了小米科技的身影。其中,腾讯参与了B轮与D轮投资。D轮融资,据说融资金额高达30亿美元,也有媒体数据显示为13.7亿美元。不管哪个数据更真实,反正其估值已经由之前的150亿美元上升到了300亿美元。

(以上数据截图来自鲸准)

不管是经营数据还是融资进展,拼多多的表现都是优秀的。然而,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拼多多的成长一直伴随着负面消息。在很多网友及媒体眼中,拼多多已成廉价、低质、假货、虚假广告聚集的平台。但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却受到一众投资机构的抬爱,且快速步入了上市行程。

眼下的拼多多业绩抢眼,仅三年就将估值即做到300亿,却为何要急着上市呢?等估值进一步做高以后再上市,岂不是更好?急于上市的目的又是什么?是投资机构早有设想,还是拼多多确实需要上市融这笔钱呢?

从“低价低质”说起,拼多多陷入“供需矛盾”循环

只要有低价格的市场倾销,必定会有低质量的产品。在这背后,是很多原本可以生产更高品质产品的生产线,因为在拼多多冲量及更低的价格,因此生产出了大量降低标准的产品;或者,在生产标准无法降低的情况下,厂家智能降低原材料的标准与出厂标准,以此来的完成短期内巨大的订单量;再就是,原本因为市场竞争市场不需要的产品,因为拼多多的低价机制,很多厂家又将多年不开的厂房机器开大马力,重新做回了直营或者代理的生意

低价,是老百姓在任何时代都要追寻的,但大家同时也在追求高质量。低价格是大家的心理预期,更好的品质才是用户的真正需求。因此,以次充好或者以“一分钱一分货”为由鄙视消费者的行为,是不被待见的,这形同于假冒伪劣,即便拼多多的惩罚力度足够大。当用户对物美价廉的需求与所购买的产品都是残次品的矛盾达到最大化以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譬如,一些用户投诉反而遭到商家歧视,还有用户因为花很少钱买到东西,退货还要掏运费也就不了了之。对很多用户而言低价拼来但不能用的商品,可能就被长期闲置或者扔进垃圾桶了。这样,拼多多帮助那些库存厂商完美实现有偿库存转移,并刺激更多厂商生产更多的价值不大的产品在市场流通,让更多用户用上了“低价但更低至”的商品。

不只是客户端对拼多多有异议,供给端的商户对拼多多的意见更大。拼多多为品控严打商家,多次遭到商家维权,控诉拼多多“假一罚十”“劣一罚三”等规则过于苛刻,处理纠纷平台偏向用户,以至于出现商家到上海总部维权的情况,甚至还传出了拼多多靠高额罚款盈利的说法。买家与卖家均对平台有意见,表明拼多多一方面无法从规则上平衡买家与卖家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也无法更好的监管违规商品于平台的泛滥。长此下去,将来不只是被约谈的问题。

基于低价的C2M,最终牺牲品质伤害用户

有观点认为,拼多多的价值是以C2M的模式帮助厂商实现反向营销。拼多多确实帮助很多厂家实现了了互联网+,但其过于低价的定位,令很多大品牌厂商无法参与其中,也迫使参与其中的中、小型厂商在原材料、工艺、品控等方面着手降低成本,如此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事实上,真正的C2M,应该是在工业4.0、智能制造的大力度降低成本之后,所实现的降价不将质量,这才符合品质电商的定义。

以此而言,小商家在阿里、京东做不下去,本质上正是因为这些平台正在不断提高品控,品质电商是目前各大电商平台都在推崇的,所以打假是必然的。在这个基础上,只要平台提升运营成本,那些靠低价来吸引客户但是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商品,因为毛利率极低以至于无法做各种推广,势必会离开这些平台,继而转向微商等渠道。

慌不择路的小商家们,在这个时候恰好遇到了拼多多,因此他们蜂拥向这个平台成为“拼商家”,并伴随着拼多多的成长越发依赖平台,最终出现暴力维权的那一幕。拼多多此举伤害的不只是买家,也伤害了卖家。

‍单点突破的重点,在于突破以后如何构造面‍

从经营上来看,拼多多的经营战略类似于单点突破,即在短期内靠低价争夺用户抢夺流量。若确实如此,则拼多多前半段的经营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用户积累为目标,目前单以3亿用户(有媒体质疑可能包含大量注册即卸载APP的用户),就能够支撑其300亿的估值,而且其超快的发展速度也让投资者们为之欣喜。

但以点突破的重点不在于点的业绩,而是在于面能否成型。接下来,拼多多发展重点在于如何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品控、提升客单价等一些列难题。更难的点,在于如何构建行业壁垒防止竞争对说蚕食。最难的点,是如何防止被腾讯抛弃,因为微信是拼多多作为社交电商的主要获客及营销渠道,当前的拼多多,没有了微信有可能会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拿到3亿用户之后,若拼多多不抓紧在完善管理、清理假货、升级供应链及提升用户满意度等维度构造防御的面,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能筑造行业壁垒,主流电商都将成劲敌

在竞争方面,我们还看到了来自阿里与京东的威胁,两个电商平台都已上线了类似拼多多的产品。凭着多年的供应积累、平台的规模以及多重渠道的优势,相信阿里与京东能够做出高配版的拼多多,即让用户实现拼购更高质量的品牌商品,这就意味着消费者能够在阿里及京东花费差不多的钱买到质量更好的产品。

其实不只是阿里与京东,其他任何电商平台都可以做拼购,以增加自身平台用户的黏性,尤其是这些平台因为成熟经验其运营都将比拼多多更更加可控。一但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届时将会有大量用户从拼多多重新迁移至主流电商平台,拼多多的用户流失将会非常严重。

从这个角度上看,拼多多的用户争夺反而刺激了主流电商平台做拼购的决心,让它们也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造了高配版的拼多多。如果拼多多无法短期内筑造壁垒,主流电商平台都将成为其劲敌。

‍高速融资进程,拼多多必需还是投资机构急需?‍

从融资进度来看,拼多多有高速快跑的趋势。之所以如此,或许跟资本运作有关,也可能与拼多多的发展周期有关。在股权分配上,腾讯持股并不多,而腾讯投资的京东亦看不上拼多多,更是上线了竞品京东拼购。

腾讯要在拼多多挣一把快钱,还是今后一如既往扶持拼多多,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腾讯的目的是借拼多多占据低端电商市场,则拼多多会是腾讯战略布局的一部分;若腾讯因为所累积的负面效应而放弃拼多多,这将是灾难的开始。

而在融资金额上,目前有三轮融资和四轮融资的说法。若按三轮融资来分析,其B轮融资仅为1.1亿美元,而到D轮融资金额突然达到30亿美元。C轮到D轮融资金额的巨大悬殊,也为拼多多的急于上市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在资本这个层面还有一点,在于其他投资机构对拼多多的态度。虽然拼多多发展符合它们的预期,短短3年就做到了300亿估值,但现在拼多多的弊端甚至大于利端,且想要完善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及物力,或许这需要一个不短的周期。

是以,资本方快速运作拼多多上市,在当前估值的最高点提交上市招股书,在保证社交电商第一股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个高市值,上市后将会是个一举多得的大好局面,其中各方所得利益自是不必多说。

总结一下,上面所说让拼多多不得不加快上市行程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拼多多自身所需,亟待上市拿钱完善企业,构筑行业壁垒;

2、竞争对手逼迫,主流电商平台更有品质的拼购爆发,将会威胁拼多多生存;

3、资本市场估值最高点,上市的最佳时机,错过了或许就一去不复返;

4、投资机构需求,已经看到了拼多多的短板与未来空间,早上市早套现。

除了以上几点,足够多的负面消息也成了拼多多发展的拖累。但平台售卖违规产品主要是因为监管问题,而“非法冻结商家资金”则是运营问题,成消费投诉榜热点则反应的是消费者对平台的极度不满。

而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以后平台能否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尚是未知数,但过了这个时间也会导致错过最佳上市时机。

所以,不管未来怎样,先上市再说。只是,美国资本市场会为这样的拼多多买单吗?

且,拭目以待吧。

【王吉伟,商业模式评论人,专栏作者,关注TMT与IOT,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微信公号:王吉伟(jiwei1122)】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