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200家企业申请IPO,港股上市潮背后影射独角兽们的无奈
6月21日,同程艺龙赴港递交招股书;
6月25日,美团点评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6月28日,宝宝树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7月9日,小米港股上市,成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港股上市公司;
7月12日,映客港股上市。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4日,港股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超A股39家。显然,这个数字早已超过40,小米已于7月9日上市。而映客上市当日,8个公司一起敲锣。
除了已上市企业,赴港上市名单真的很长。包括斗鱼、猎聘、找钢网、宝宝树、创梦天地等一批独角兽及明星企业纷纷申请IPO,
仅在6-7月,就有数十家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有200多家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了申报稿,同比去年增长了65.29%。德勤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有101只新股,同比去年增加49%。
今年开始,尤其是4月份港交所公布“同股不同权”新规后,大量的所谓的新经济类公司纷纷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开启了赴港上市热潮,其中不乏大量的独角兽企业。
很多企业几年前就已经很有名气,为何不早些上市,非要等到今年扎堆上市呢?事实上,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之下,不管是独角兽还是其他企业,都很无奈。
企业持续融资困难,不得不去二级市场找钱
对企业而言,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尤其是对大量尚不赚钱互联网企业。但是眼下一级市场却出现了融资困难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很多独角兽企业体量已经足够大,像美团上一轮融资已达40亿美元,动辄几十亿融资金额已经很难在一级市场找合适的投资者。
第二,伴随今年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配资收紧。创业项目融资环境更加严峻,也导致在一级市场募资越发困难。2018年5月,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两年来新低,其中5月末企业债券余额为19.14万亿元,融资净减少434亿元,自2017年6月以来首度陷入负值。
第三,从资本角度看,如果企业在融资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对企业的估值也将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估值较高的中晚期项目也将面临估值调整,这也是独角兽们列队IPO的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去二级市场找钱。
港股资金量有限,必须加速抢先上市
至于为何要抢着在港股上市,这还跟港股的资金量有关。港股的资金量相对小,就好比水池的空间容纳有限,上市“独角兽”越来越多的话,越到后面融到的资金就越有限。所以,赶在窗口期第一批上市的公司估值也会比后面好。
恒指指数的涨跌,直接影响未来港股的是牛还是熊的走向。今年以来恒指指数有涨有跌,目前为27671点左右,已经从最高点34800多点跌下来不少。即便当前仍处于震荡调整期,但后续是跌是涨也是难说。
熊市or牛市,也会对独角兽的估值造成重大影响。因此,越早上市对企业市值越有利。
港股上市优势明显,非沪深股市及美股能比
与沪深A股市场相比,港股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相对于沪深A股需审核利润和营收及定价的不够市场化,港股是全球成熟资本市场之一,IPO非常市场化,资金进出更自由,IPO不需排队,定价并不受干预,没有融资数量限制。
同时,近几年港股走牛也是吸引企业的原因之一,这种环境可以让企业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
即便与美股相比,港股也有一定优势。港股距内地近没有时差,更便于快速处理股市出现的危机情况。
除此之外,从之前小米去美国路演的反应来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美国资本并不是太看好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尤其是至今仍未盈利的企业,他们对中国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看不透或者并不看好,因此想要在美股拿到一个高估值会很难。
在港股上市,沪港深三地互联互通之后,港股市场将成为内地资金和海外资金的汇聚之地,独角兽企业在港股IPO之后有机会纳入成为港股通标的,今后既有可能受到海外资金青睐,也有机会成为内地资金的追逐目标。
“同股不同权”新规,刺激企业奔赴港股
事实上,此次大量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同股不同权”新规的发布。
港交所于去年12月酝酿改革,今年4月30日“同股不同权”公司正式生效。该新政允许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等公司上市,这其实是在鼓励价值投资,并给与科技类公司更多的融资机会,以在上市之后做大做强。
“同股不同权”一方面让原来无法上市的企业有机会上市,另一方面也让准备远赴美国上市的企业直接就近选择港股上市。
这既是港交所的一步好棋,也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面。如果港交所继续沿用“所有股票同股同权,一股一票”制度,估计又有很多独角兽公司像阿里巴巴一样因为AB股权等问题赴美上市了,当年阿里可是创造了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IPO。
美元回流经济形势已变,港股市场更自由机会更多
眼下,让创业者与投资者不得不慎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当前经济形势的改变。美联储一再加息,其实对国内资本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6月14日,美联储再一次宣布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75%-2%的水平,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重新回到2%的整数关口。
美联储持续加息,不只会吸引大陆美元回流美国,对会香港美元也是一样的,这将利空港沪深多地股市。有句话说的好,美联储不断加息意味着全球资金的水龙头在慢慢拧紧。
敏感的资本机构意识到,如果美国持续加息,将会导致中国资本市场的钱越来越少,那么其所投资的项目也将会被严重低估。所以,必须要尽快IPO才能保住估值,也便于企业未来的继续成长。
为了防止美元大量外流,在美联储再次加息后,香港金管局跟随步伐,上调贴现窗口基本利率25个基点,至2.25%。
好在,港股市场资金流动更自由,美元能回流也能再到港股,目前就有很多国外资本机构看好中国的新经济企业,或许会在这些企业IPO阶段给予高额投资。这,也算是企业赴港上市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已经投资独角兽们多轮且多年的投资机构更焦急。越是资本市场不乐观,它们越想企业能够快速上市变现。综合考量,它们也更愿意让其投资项目在港股上市。
因为在港股,不只是企业上市周期短,变现周期更短。港交所有明确规范的上市程序,且监管机构更独立透明、高效,一般企业在6-12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上市过程,企业可更好的把控上市时间。
而在上市之后,锁定期也只有半年。锁定期之后,减持方面没有任何限制。这对VC和PE而言,变现周期可以压缩到最短。
上面说了很多,其实对于赴港上市热潮,简单的讲只是两点原因:第一,沪深股市没钱了,企业不得不去其他市场搞钱;第二,经济下行融资环境恶化,再不上市以后就没得玩了。
只是希望,上市不要变成资本的游戏,而是真正助力企业将来的发展。
关注TMT、IOT与投融资,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ID:王吉伟(jiwei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