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 新品牌被天猫翻牌子的四种姿势(4)

品牌对渠道的依赖与国内零售发展现状有关。不成熟的市场竞争让零售商占据主导优势。

品牌控制权争夺

—运营背景—

由上可知,如果销售渠道一家独大,即便是一线品牌也会遭到平台压制失去市场主导权。一线品牌尚且如此,更勿论二三线品牌。

由于无法获得与平台对等的市场话语权,二三线品牌处于供渠合作的弱势方,销售额受制于渠道政策,很容易被平台方所控制。这种现象在天猫造星运动中尤其明显—每年都会推出新的明星品牌,比如2017年的玛丽黛佳、2018年的完美日记(彩妆品类)。

天猫造星动机分析:

  • 标杆效应:为中小品牌树立榜样,吸引更多的新兴品牌加入天猫。
  • 平台控制:突出天猫的运营控制力,有利于提高品牌的合作门槛。
  • 盈利模式:能够带动中小品牌的淘内投入,增加平台的广告收入。

处于电商流量和平台模式的考虑,许多中小品牌将天猫作为电商运营的发力点,以天猫店销售来争取京东、VIP更好的合作条件。

站在品牌的角度,这是一种相对高效的电商运作逻辑。但对于天猫和京东,谁也不希望别人摘了自己园子里的果子。于是围绕二三线品牌的控制权争夺成为了平台运营的重要内容。

—实际操作—

对于二三线品牌,平台借助强势的市场地位,在品牌控制权争夺中处于优势:

—品牌控制—

一线品牌即使出现偏向性运营,也可以凭借市场投入和品牌力快速的修正渠道份额。

但对于二三线品牌来说,想要挣脱核心平台的控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原因分析:

  • 品牌张力:品牌力不足以支撑用户主动购买,销售严重依赖于平台促销
  • 市场投放:站外投放规模和精细度有限,店铺流量依赖于站内运营分配
  • 运营策略:以销售额为运营目标,重短期促销投入、轻长期品牌打造

品牌对渠道的依赖与国内零售发展现状有关。不成熟的市场竞争让零售商占据主导优势。无论是线下的超市,还是线上的电商,品牌都固守着渠道为王的运营策略。只要能够搞好渠道关系,年度销售达成就在眼前了。

由于缺乏跨国消费品牌长期持续的品牌投入,二三线品牌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如上图)。

对于天猫来说,已经养大的孩子(比如淘品牌),是不可能拱手相让的,他们必须也只能够将绝大部分的毛利和市场投入贡献给天猫。天猫的策略一如传统零售一样简单高效:利用品牌对于平台销售额的依赖,不断挤压品牌市场预算,迫使品牌没有余力支持竞争平台。

—品牌迭代—

事实上,多渠道运营是品牌发展的必然需求,再强势的平台也无力阻止这一进程。

所以平台运营在加强品牌控制的同时,需要考虑规避客情变化导致的运营困境。

除了不断强化控制力之外,天猫的另外一个策略显然更加切合本文的主题:造星运动

动机分析:

  • 行业热点:不断推出新的明星品牌,制造热点引发行业关注
  • 品牌迭代:同类新品牌的快速崛起给同类品牌制造竞争压力
  • 炮制希望:快速更替的明星品牌可为中小品牌注入更多希望

如同高考状元一样,每年都引起师生和家长的热议,这就是天猫希望的行业关注和品牌希望。至于品牌迭代,更是彰显出天猫控制力,迫使同类优势品牌持续加大对于平台的投入。

从迭代品牌的选择上,CK认为平台会着重考虑如下两个方面:完美日记分析:

  • 经济发展:整体经济形势不乐观,用户消费趋向于保守,更看重性价比
  • 行业现状:彩妆处于用户教育普及阶段,低价产品可降低用户试错成本
  • 市场基础:在小红书的运营投放让品牌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和消费人群
  • 品牌投放:站内外主流渠道的投放预算,可以支撑品牌的年度规模预期

从以上分析来看,完美日记的快速崛起似乎合情合理。虽然事后分析总有点XX诸葛亮。不过作为一个老采购,CK有一点是确定的:对于品牌来说,所有的零售平台都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所以打铁还需要自身硬。

絮絮叨叨写了很久了,认真的说CK也有点魔障了。因为关于采购对于品牌的控制,CK原本想的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写起来有点吃力。也许还会吃力一段时间,中间不合适的地方请大家见谅。CK会努力的善始善终。如果大家不爱看,CK能理解,认真的说写的我自己都不爱看(捂脸)!

原内容转自 CK商业逻辑研究院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