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030篇]我的产品方法论:从一款脖子不会酸的颈枕说起(6)

我们是基于生活理念挑选商品,而非基于品牌驱动。

三、关于商品的使用场景

有上文可知,一个完整的消费决策过程,三种主要人物的角色作用如下:

分析:

购买者:为商品买单,消费决策受到个人偏好、使用人偏好和外界信息的影响
使用者:具体使用商品,与购买者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决策过程及品牌策略
影响者:帮助品牌影响购买者,具有一定说服力,购用关系影响品牌选择

因此品牌宣传的策略是一个倒推的过程:找到使用者,明确他与购买者的关系,然后再确定合适的影响者合作。那么除了广告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可以影响到使用者?CK认为商品的使用场景值得关注。

3.1 用户消费动机分类

炫耀:通过消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在特质,以获取周围人群的社交关注。
自我愉悦:通过消费满足自己的内在心理欲望,让用户感到一种自我满足。

简单地说,炫耀就是为了让人们显得与众不同,从而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比如女孩的LV、男生的潮牌以及孔雀的开屏,作用都是如此。如果说社交需求驱动炫耀性消费。那么自我愉悦恰恰相反。一件舒服的睡衣、一套漂亮的餐具,仅仅为了是让自己开心,与社交无关。

从实际的消费经验可知,炫耀消费毫无疑问的占据了我们日常购买的主流。这一点可以解释我们会买苹果手机、穿潮牌BOY,却不愿意买一套舒服一点床品让自己睡个好觉。因为我们内心渴望在社交中获得关注!

3.2 解析显性使用场景

由于炫耀性消费更多是在寻求周围人群的社交关注,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显性使用场景。

如果回想破洞裤的流行,我们就能理解这一点。并不精致的设计让我们在人群中获得了很高的辨识度,瞬间给人留下酷女孩的印象。而这正是女孩们内心想表达的东西。

分析:

可视化:大多数炫耀消费都是高度可视化的商品,获取社交关注速度最快
性格化:炫耀消费商品都具有独特的品牌内涵,帮助用户传递内心价值观
标签化:产品设计上都努力突出品牌的辨识度,帮助用户获取高社交关注

要成为炫耀性消费品牌,就必须获得高辨识度,而这取决于用户社交圈对品牌的认知程度。

这种现象被称为围观势能,即越多人认可品牌所代表的特质,品牌就越容易获得溢价,用户愿意支付的货币成本就越高。因此当产品处于显性使用场景时,社交价值取代商品实际价值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这就是一个酒神包可以卖到五位数的真正原因。

3.3 解析隐性使用场景

与炫耀性消费相反,自我愉悦消费追求的是通过消费让内心获得满足,与社交无关,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隐性使用场景。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人爱看书,有人爱做饭。只是快节奏的网络社交冲淡了这些,似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炫耀一下才有价值。

分析:

隐性化:自我愉悦消费一般与个人居家生活有关,不容易传播,社交属性弱。
认同感:用户认同产品传递的生活理念,认为它们能帮助实现自我满足。
替代性:品牌属性比较弱,用户忠诚度较低,更忠诚于产品品质而非品牌。

简单的说,我们是基于生活理念挑选商品,而非基于品牌驱动。此时的用户迁移门槛较低。

比如用户需要一条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至于品牌是张三或者李四,只要品质相近,用户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品牌偏好。因此当品牌产品处于隐性使用场景时,商品实际价值的性价比评估成为改变用户消费选择的胜负手。用户理所当然选择更有性价比的那种。关于二分之一颈枕总结上文所述,用户使用场景的差别对于品牌营销、市场定价有着直接的影响

分析:

显性使用场景:用户更在意社交价值愿意支付高价。品牌更注重产品内涵的塑造
隐性使用场景:用户更在意产品性价比对价格敏感。低价+投放是品牌的杀手锏

对于二分之一颈枕,它的使用场景有哪些?用户需求是什么?品牌营销有什么不同?

分析:

办公场景:典型的显性使用场景,产品设计的可视化有一定的社交性,但比较弱,不能高效激发社交讨论
出差场景:典型的隐性使用场景,无法为用户带来高效的社交关注。产品体积限制了用户认可产品的实用性

由以上分析可知,二分之一颈枕尽管十分轻盈,但对于出差场景来说并非最佳的选择。因此主打显性使用场景—办公室更加适宜。如果我们选择办公室人群为主,那么在外观设计、内容策划、品牌故事上都需要有一个比较大的调整,以突显产品的社交价值,否则将难以规避同质化产品低价竞争的问题。原内容转自CK商业逻辑研究院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