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行至尾声,零售浪潮持续风卷云涌:下沉、社交、To B、全渠道,战火空前激烈。这场看得见的炮火,不仅是618、“双11”战鼓震天、横枪跃马杀出的数千亿战报,也不仅是企业真金白银狂撒出去的一轮接一轮的百亿补贴。背后,是云端暗战。
这一年,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全面开花;京东喊出全集团技术革命开启京东“技术服务元年”;拼多多持续利用分布式AI的加持支撑起电商第三极;苏宁则利用技术升级打通了零售全场景……
相较于零售C端的战火纷飞,不得不承认,由云端技术支撑的品牌、供应链、IT、零售能力、增值服务等,更加无形且抽象,被讨论的声音仿佛也更小一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场军备竞赛不重要,相反,这才是2019零售江湖最无声、又最核心的较量。
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全面开花
在2019这场云端军备竞赛较量中,阿里巴巴无疑是最受瞩目那一个。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获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更将这场关切推至舆论制高点。
而王坚主持研发的飞天云操作系统,在2019天猫“双11”中,成功支撑起新的流量高峰:订单峰值54.4万笔/秒,单日数据处理量达970PB。这在全球的云计算巨头中绝无仅有,再次创造了历史,也成就了2019新零售史上新的交易奇迹。技术和创新,成为了重构电商/零售增长力的根本所在。
从纯电商时代走向数字经济时代,这在阿里乃至行业是共识。
早在2014年,马云便在论坛演讲时提到他的判断,“人类正在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基于此判断,之后的阿里巴巴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加大投入。而到了2019年,这些技术投入也随着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全面开花得到集中显现。
2019年1月,阿里巴巴发布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时任阿里巴巴CEO的张勇明确提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将帮助企业完成“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技术”等11大商业要素的在线化和数字化。
张勇坚信,所有的商业要素未来都会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全面走向数字化,进而走向智能化运营,数据不仅产生在商业场景当中,同时也在被实时应用。
如今,距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提出也已经过了一年。这一年中,一大批企业利用阿里巴巴集成的能力走向全方位数字化,实现超预期的业绩增长,从消费零售领域开始掀起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革命。
根据阿里巴巴方面12月中旬对外公开的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9月,商家在天猫发布超9000万款新品,这相当于每个天猫品牌商家平均每月发布50款新品。过去一年,2000个淘品牌在淘宝上诞生,C2M产业带定制新品同比增长7倍,商家每月通过阿里妈妈营销推广200万件新品。2019年,超500个品牌4000多款新品接入天猫精灵。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搭建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已为数千万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支持,上万品牌享受数智化供应链服务,以中台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技术正在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目前已有100余个针对企业全面上云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诞生,令企业IT综合成本下降一半、创新提效3倍。
不止于此,12月19日,阿里巴巴宣布新一轮面向未来的升级,大力推进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战略。同日,张勇也发布内部信宣布了新一轮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其中,这一轮架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于技术体系的变革。
具体来说,张建锋在以往担任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事业群的基础之上,又被赋予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的角色,从而领导阿里巴巴未来的技术总战略、达摩院的建设,以及致力于阿里云智能业务的进一步突破。从CTO到技术委员会主席,张建锋在职位晋升的同时,也把阿里巴巴CTO的角色空了出来,由原蚂蚁金服CTO程立担任。
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到,阿里巴巴正发挥其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并且在战略上对技术进行了更多强调。
京东:开启技术服务元年
无独有偶,2019,无论之于京东、还是京东的技术转型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京东集团明确了“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战略定位,明确开启“技术服务元年”,成为京东集团发展进入“新十年”的一个全新注脚。
就在12月9日,京东集团宣布成立集团技术委员会。京东集团副总裁周伯文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而技术委员会由此成为京东技术条线的最高管理决策机构。同时,京东集团整合原京东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业部的架构与职责,设立京东云与AI事业部,由周伯文担任负责人。
在周伯文看来,如果要对京东技术的发展阶段进行总结,那2019年的关口就是京东技术从“内生能量”到“外赋于行”的转变节点。
于“内生”成效而言,京东集团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该集团实现净收入1348亿元,同比增长28.7%,大幅高于市场预期;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0.6%至31亿元。京东零售经营利润率实现了3.3%的新高点,这是京东零售的经营利润率第一次进入“3”时代,而其所依赖的是,京东通过技术升级带来的运营效率提升。
更具体来说,2019“双11”期间,京东通过全平台实时监控系统,采用大数据和AI技术管控价格,实时处理1000多万条价格数据;通过采用智能客服深度学习技术,京东智能客服累计处理超过3416万次服务;通过数字营销能力及智能供应链能力,京东零售单品类商品成交额突破亿元仅用了20秒。
而在“外赋”的规划上,在2019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京东集团副总裁黎科峰首次对外展示了京东集团技术全景图。正如黎科峰表示,通过对原有的中心化技术系统进行改造,通过组件化、积木化的敏捷开发体系,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能力复制,在支持京东不断扩展的业务布局的同时,京东技术也具备了承接更多外部需求的能力,包括对接国际化业务、对外部企业的系统改造等。
当然,在看到京东技术越发枝繁叶茂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其背后是京东集团对技术研发的巨额投入。
京东集团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该集团在技术和内容上的投入高达110.28亿元,同比增长27.61%。此外,京东集团方面还透露,2019年前三季度,京东体系所属上市及非上市企业合计研发投入超130亿元。
同样,京东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回报也充满期待。在2019年Q3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刘强东就表示,未来5年,京东集团的技术服务收入的增长幅度会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成为集团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拼多多:分布式AI支撑起电商第三极
或许很少有人意识到,拼多多能在三、四年之间,一跃成为中国电商第三极,不只是其瞄准下沉市场,更与拼多多背后的技术支撑有关。
在拼多多崛起之时,本土主要消费品市场已被传统电商平台占据,不过市场痛点犹在。彼时,淘宝将义乌小商品市场搬上了网,京东将中关村电脑城搬上了网,而农贸市场还未被搬到线上。不过,农产品上行难度颇大,并严重依赖中间环节,仓储、物流及高强度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使得每个环节的成本增加30%以上。
对此,拼多多通过产地直发模式,巧妙地绕过了“中间商”。首先,就是以算法推荐为核心模式,实现“货找人”,确保订单量的相对稳定;其次,以拼农货的模式,帮助消费者建立“计划性消费”的概念,社交拼团的模式,将购买农货,从一个冲动性的即时消费,变成了预期的计划消费;再次,拼多多将上述相对稳定的未来需求传递给农民,后者可以根据需求来发货,变成了需求决定供给等。
换言之,不同于PC购物年代,“人找物”抑或“物为先”的特征,拼多多通过拼购模式,汇集人群同质需求,并通过AI技术实现人、货精准匹配。目前,在拼多多的研发队伍中,超1000人专注于算法设计和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3月,拼多多创始人兼CEO黄峥宣布将成立技术顾问委员会,并由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前百度总裁陆奇领导技术委员会相关工作。其中的关键技术,正是拼多多一直强调的分布式AI。
对于分布式AI,拼多多技术团队负责人曾解释,集中式AI相当于有一个“中央大脑”,而分布式AI中系统的数据、知识、控制逻辑等信息都是分布存在的,系统中的节点和路径能并行求解,各个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彼此协作,相互联系。
同时,上述负责人还表示,虽然“中央大脑”能够对大量用户过往生活轨迹、消费轨迹、出行轨迹、衣食住行等全场景的喜好进行全面分析,能为整个零售体系提供底层的数据支持,但集中式AI也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用户很难了解自己的需求是怎么被算出来的,算法对普通用户是一个黑箱状态。相较之下,分布式AI更有利于演化出下一代互联网架构,让公共数据和私有数据的边界更加清晰。
在分布式AI加持之下,过去一段时间,拼多多平台累积诞生数十款销售过百万单的冠军农货单品和超过600款销量10万+的爆款农货单品,开拓了包括雪莲果、百香果在内的全新市场。
而拼多多仍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入。根据拼多多发布的Q3财报,三季度,拼多多的研发费用为11.27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40%,占收入比达15.0%。同时,技术工程师占整体员工比例始终维持在50%以上。
苏宁:用技术打通全场景零售
同样是乐于调整组织架构的企业,今年1月,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2019部署会上提出了“极智”理念——“极”是指要有发展的速度,“智”则是指要有发展的内涵。同时张近东指出,未来零售行业将全面迈入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基于这一判断,苏宁全面推进全场景零售战略。
这一战略意味着在2019年苏宁一方面要保证规模、门店、品类等方面的增速,还要推动组织、管理、运营、服务等全经营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苏宁深知,打造全场景零售,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各业态之间的协同。所以,2019年,如何运用自己科技能力,协助制造商建立面向未来的消费者运营体系,驱动零售企业能够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场景互联网化转型成为这一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就2019年被各大平台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下沉市场,苏宁零售云作为苏宁深耕县镇市场、成就县镇创业者的核心平台,在今年9月突破4000店,同时正式推出3.0模式,全面整合苏宁内外部品牌、供应链、运营、技术、物流、金融、服务对县镇传统门店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双线融合提升乡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接下来,技术依然会是苏宁投入的重点。就在12月16日-17日,苏宁召开的2020年度工作部署会上,张近东透露,2020年苏宁将继续稳健投入,重点加大智慧零售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强化互联网店面模型建设和升级、打造物流仓配一体的核心能力、提升零售科技能力的研发与应用,据了解,苏宁新增科技、物流等领域基础设施投入将不低于400亿。
在部署会上,苏宁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荆伟也表示,2020年苏宁科技将全力打造场景零售OS驱动引擎力量,加速苏宁全场景零售科技力的形成。从深化全场景零售构建,推进数智化经营攻略,持续建设以场景零售OS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化能力,支撑苏宁新十年战略的落地。
显然,回看过去的2019年,多变与未知,无疑是各行业在这一整年最大的感受。对于中国零售行业来说,2019年,也是重大的拐点年。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走向饱和,此前各大平台所依赖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企业的生存面临诸多问题;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从线上世界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整个零售行业发展的未知性增强。在这样的大拐点下,位于经济浪潮之端的零售巨头也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积极求变。
而在过往的历史中,巨头们的发展重心常常引领着一个时代的发展,这也让这些企业的发展路径成为各行业企业学习的样本。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各平台再次罕见一致地将未来押注在“技术”。尽管可能形式各有不同,但无一不反映了技术本身在它们自身发展中获得了更高的定位。
如今,站在2020年开启的时间节点,我们也真诚地希望这一转变,能让中国零售企业穿透迷雾。同时,我们也将承担起见证者的职责,见证这一切的到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