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盈利一年多,仍在生存线挣扎?

2020的下半年,随着是5G的普及,手机耗电量进一步增加,共享充电宝的需求将更大地释放。有了用户和使用频次,围绕共享充电宝的探索仍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过年放假的欢愉,是三五好友一起聚餐、K歌、玩桌游,但手机电不够怎么办?有充电宝呀。

“风口遗猪”、真香定律,共享充电宝短短三年多的历史跌宕起伏,如今似乎来到了“扬眉吐气”的新时代:用户离不开,头部企业皆实现盈利。

盈利之后呢?

2019年,低调赚钱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以街电、来电、小电、怪兽等“三电一兽”作为排头兵,步调一致地开始涨价。

越盈利越涨价似乎是个悖论。是共享充电宝企业韭菜割得太凶,还是需要资金开拓更多创新业务,亦或是共享充电宝从未走出困境?

已经盈利,但仍在生存线挣扎

早在去年此时,共享充电宝全行业基本实现盈利已经成为共识。

2019年3月,街电COO何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头部玩家基本都是盈利的。

聚美优品内部,“街电”也成为最有盈利能力的那部分业务,其2018年的财报显示,当年街电实现营收9.3亿元人民币,在集团业务总营收的占比达22%。红星新闻曾报道,一位接近聚美优品的人士透露,“没有街电,聚美早就不行了”。

除了街电,“三电一兽”剩余的企业也都相继在不同时刻宣布实现盈利。

相比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在产品、运营的成本更低,使用人数和频次反而更多。

媒体曾报道,市面上常见的5000毫安充电宝,订单量大于1000的前提下,出厂价在30元以内,一个小机柜,通常4-8个充电宝,成本不超过500元。

2017 年,腾讯科技曾测算每台柜机的利润为 1020~1380 元/月,3-4 个月可回本。那时候,共享充电宝还是按照第一个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1元的标准收费,在如今最低2元一个小时的标准下,每台充电宝机柜回本的时间减半。

成本低、回本快,规模还在扩张。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全年用户规模达到1.5亿人次。

共享充电宝盈利一年多,仍在生存线挣扎?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则更为激进,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增长将达到3.05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

刚需、高频、小额大众,这成为共享充电宝盈利的缘由,也让王思聪的吃翔赌约再次被人重提。

然而,伴随盈利而来的并不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模式创新和新业务拓展,而是令用户大跌眼镜的“大涨价”。

曾经一元一小时的场景已经无处可寻,普遍达到一小时2元、3元,部分场景比如KTV、酒吧、电影院等地,甚至按15分钟2元收费,一个小时就高达8元。

对此,共享充电宝企业持有不同的观点,一名来自“三电一兽”的工作人员告诉「电商在线」,涨价也是为了生存,共享充电宝主要依靠用户充电的租金,但这其中最少一半要与商家分成,有的连锁品牌的分成甚至高达8成以上,此外还得交一笔入场费。

「电商在线」走访杭州商场,一家连锁餐饮店的店员告诉我,此前店里用的是怪兽充电宝,现在撤换成了来电,“因为分成和入场费更高。”

“为他人做嫁衣”,上述工作人员认为,给商户的钱、充电宝产品的钱、加上地推人员的运营成本,其实共享充电宝远没有实现大规模盈利,甚至仍然挣扎在生存线上。

电商在线走访餐馆时,以餐馆老板的名义联系其中一家充电宝企业的地推人员,对方告诉我,目前只能开五五分成,因为“我”的餐馆规模小,这个月只有30多个订单,还是最低的第一等级。

根据订单数,每月100单就能达到第二等级,最高有8级,相应地,根据等级,商户能获得的分成也更高。

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锅都能甩给商户吗?

越来越高的入场费,越来越高的分成,但所需成本却通过涨价转移到了用户身上。名义上共享充电宝在话语权上处于弱势,但这不过充电宝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自我选择。

竞争白热化,序列重排

从来没有像这个行业一样,用户几乎都盼着共享充电宝的几家头部企业合并。

这样一来,不仅借还方便,而且充电宝跟商户也更有话语权,不至于将商户的“贪婪”转嫁到用户身上。

不过,共享充电宝的从业者李翔告诉我,目前来说合并的可能性非常小,几家充电宝企业谁也没有真正的独占鳌头,彼此份额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认输。而且,合并显得没有什么必要,“要其他家产品还是品牌?这个行业的门槛本来也不高,合并对自身没有任何好处。”

合并的可能性小,竞争成为主旋律。争夺优质商家资源就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最关键的一环。共享充电宝厂商下半场之争本质上就是点位之争。

小电公关总监刘彬告诉我,他们目前有一大批大部分地推人员,用于线下商户的拓展。

有行业从业人士形容,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竞争就是“狼吃羊”,这使得撬走其他充电宝企业的用户成为地推人员工作中重要一部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地推团队就是当初滴滴、美团、饿了么地推团队原班人马。”

“有的商户因为价格问题,有的因为服务问题,所以目前占据有着点位的充电宝企业是一直在变化的。”

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 去年7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共享充电市场份额中,街电占比28.6%,小电占比27.0%,怪兽充电占比25.1%,来电占比15.6%。

半年多过去,刘彬则告诉我,目前他们的充电宝日订单数已经达到了行业第一。不久前,怪兽一笔5亿的融资到账,市场格局进一步动荡。谁也不敢休息片刻,稍一放松,原本的优势就荡然无存。

小电的创始人唐永波,拥有10余年本地生活服务从业经验,他的运营策略映射到小电的发展, 进一步争夺优质点位是最主要的任务。小电刘彬表示,2020年竞争更激烈的一年,他们会对一二线城市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拓展。

怪兽充电则在供应链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它今年以来先后获得小米科技、顺为资本等机构的数轮融资,创始人蔡光渊始终强调自己背靠紫米科技的供应链优势。

加上最近的5亿元C轮融资,怪兽背后站着的支持者显然更多。相比而言,被聚美优品收购的街电和从充电宝起家的来电,在去年因为专利之争中出现衰微的迹象,市场份额被小电、怪兽乃至云充电吧分食。

目前来看,从用户数上,街电仍然是第一,来电也有对大场景阵地的深耕,或许能有出人意料的逆袭。

快速决杀出头部,然后兼并、统一,仍然是用户的希望。因为目前而言,过度的竞争最后买单的仍是消费者,行业的粗放竞争使得企业无法与商家达成统一的沟通,也是造成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横向对比可见,摩拜单车卖给了美团,小黄车ofo还在努力还债,哈啰单车升级为哈啰出行,从单车到助力车,从打车到顺风车,共享单车生意的想象力已经有了更宽广的边界。

而目前来说,共享充电宝在缓慢而又激烈的竞争中,仍然局限在“抢地盘”,甚至充电宝本身的迭代也非常有限。

「电商在线」采访小电、怪兽、来电等头部企业,除了来电因为“战略调整”的原因拒绝回应以外,上述企业都认为,目前共享充电宝仍是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苦活儿”,距离发展的创新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电子烟、出海扩张,尴尬的创新业务

共享充电宝在创新业务上并非没有尝试。

小电向「电商在线」回应:已经探索出小程序广告变现和线下场景变现的道路,赋能商家精准获客。

此外,小电还和铂涛集团、汉堡王、苏宁易购、必胜客、真功夫、汤城小厨、外婆家、云海肴、保利影业、卢米埃影业等品牌达成了合作。

云充吧的创新在机柜本身,它的座机镶嵌了一块几乎占满整个面板的LED显示屏,可以进行广告投放;同时,云充吧把充电宝的连接线安置在两侧,这样设备的正反两面都留有广告位。


为了更好的广告效果,云充吧还和包括檀健次、蔡健雅、王凯、罗云熙、花希等艺人,以及阿狸、小王子、初音未来等动漫IP达成了深度的合作。

街电在出海业务上,开启扩张。今年4月,街电公布了进军韩国市场的计划,当时已在首尔等重点城市布局,预计两年内完成30000台产品的终端铺设。除了街电,此前来电也正式在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落地。

除了广告和出海,据媒体报道,售卖电子烟也是共享充电宝寻求创新盈利的方式。怪兽方面,开始与国内电子烟品牌接触;街电方面也可能开发自动售烟机。

电子烟、广告变现、出海扩张,这些创新业务看起来充满想象力,但都一一没有后文。电子烟因为政策原因,仍是敏感的事物,广告变现曾经以P2P等互联网金融广告为主,如今P2P爆雷,互金行业风声鹤唳,共享充电宝的广告受到重创;至于出海,目前也没有看到新的成果。

租金仍然是共享充电宝的最主要的营收,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好在,目前共享充电宝用户总数巨大,数据显示,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手机使用时长也在持续增加,从2017年到2019年,用户单日手机使用时间已经从235.2分钟增长到358.2分钟。

2020的下半年,随着是5G的普及,手机耗电量进一步增加,共享充电宝的需求将更大地释放。有了用户和使用频次,围绕共享充电宝的探索仍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来源:电商在线 祝颖丽)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