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在线教育:一场有缘无分的单相思

总的来看,公办教育系统未来势必将重视线上教育,但它不会取代校外K12教学平台。从用户层面来看,或是冲品牌、口碑付费寻找优质的学习内容,或是寻求一些公共渠道提供的线上免费资源,行业格局会因此变得更加固态化。

疫情,毫无疑问是当下全国人民最关心的话题。而在抗击疫情的另一面,由于疫情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需要我们尽快解决。尤其是中小学学生们的学习问题,牵挂着无数人的心。

如今,随着“停课不停学”口号的响起,线上学习在全国得到推广。很多K12在线教育平台也都想以此为契机进行推广,大都以免费课程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教育资源,就连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也来凑热闹,推出相关的授课服务。

然而,理想不代表现实,从多个维度来看,结合现实各地方学校“停课不停学”的实际举措,所谓的线上教学发展契机,对于不少K12在线企业而言或许只是一场空欢喜。

疫情引发的线上教育战场:搞内容的干不过卖工具的

因为疫情原因,各地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延期开学,为了不影响学生们正常的学习进程,需要进行线上教学。然而就目前观察到的信息来看,很多校外K12在线教育企业似乎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在郑州,前几天笔者同几所不同小学在职教师交流时了解到,上月底他们已收到各自学校通知,一旦确定延期开学,就在钉钉上进行线上授课。

当郑州很多老师已经在着手准备线上教学时,在下沉市场的数字鸿沟就暴露出来,在线上教学模式的跟进上明显有些漠然。在笔者家乡,新乡市下属的一座县城,笔者同几位乡村教师交流时,问起推迟开学会不会线上教学时,他们表示“不清楚,应该不会”。直到2月3日,朋友表示接到通知要在“一个什么钉钉”上准备线上授课。

有一点,无论是五环外还是五环内似乎都没有流露出寻求校外在线教育平台合作的迹象,即使现在有很多免费的资源可以用。

在下沉市场,可能很多老师、学生也没有尝试过这种线上教学和学习的模式。在笔者家乡,城里的乡村的老师都在学习和熟悉这种新事物。作为对标产品,腾讯的企业微信似乎没钉钉动作那么快,不过它也开设了相关的服务,而且微信本身用户基数大,老师通过企业微信直接在群聊中发起群直播,家长和学生在微信直接收看。

无论线上教学存在不足,地区间信息数字鸿沟多么明显。可现在也不得不赶鸭子上架,毕竟学习是耽误不起的。毫无疑问,此次大规模的线上授课势必会成为在线教育市场教育的一个“引爆点”。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学校迟迟不开学,学生和家长会自发选择线上课程,这对于各大在线教育企业而言是机会;可当教育回归社会公共资源这一本质,“国家队”进场,由体制内教学机构发起线上授课行为时,校外的K12在线教育企业其实没什么太大机会。

体制内教育机构,学生自己的老师作为课程内容的提供方和创作者,所有学生都会参与,毕竟跟上学校教学节奏才是第一要义,是学习过程中的“主食”,其它的课外辅导再好也只能算“加餐”。

除钉钉和企业微信以外,百度网盘也成为很多老师传递教学资料的重要工具。此外,据湖北当地媒体《楚天都市报》报道,从2月1日开始,武汉各中学开始组织高三等毕业年级开展在线教学,老师们通过教育云、QQ群、B站等多种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

很多互联网渠道被当做教学工具被广泛使用。相比较而言,那些坐拥大量名师资源以及优质教学内容的在线教育平台却没什么声音。

可见,过去很多行业人预测的“体制院校+在线教育平台”的组合没能出现,“体制院校+教学辅助工具”倒是逐渐蔚然成风,卖内容的现在明显不如工具类产品吃香。“停课不停学”口号下,各个学校充当线上学习“新势力”反客为主,在线上教学摸索多年的独角兽们的存在感反而大大降低。

此外,从近日教育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来看,似乎也打消了K12在线教育平台趁此机会大规模扩张的想法。

2月4日,教育部发文提醒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这也说明,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学习环境和学习负担问题。

各个学校纷纷开始组织线上授课,可以预料的是,在接下来学生们每天可能会盯好几个小时屏幕,这对眼睛带来的伤害太大了,这时候如果再挑选一些其它网课,那学生们的线上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有些过于多了,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在接下来,有关部门很有可能会对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加以引导和规范。这时候,民营教育机构如果还大肆推课,即便出于好心,也很有可能弄巧成拙。

此外,山东省教育厅也规定了,明确禁止任何人借线上学的机会借机搭售其他商品和服务,禁止商业广告进校园,这与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中的要求相符。因此,山东的这一规定很大可能被其它地区教育部门所借鉴。

此前,不少在线教育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线上直播课程,课程内容安排也足够丰富,各种PR新闻也撒了出去。如今看来,这些功夫多半是白费了。对于它们而言,疫情下的在线教育,只是一场有缘无分的单相思。

“正规军”杀入线上:K12在线教育新风向凸显

特殊时期,学生们的线上学习时间被体制内教育机构占了,线上学习习惯得到强制性的培养。那么等疫情过后。K12赛道上的在线教育企业是否会迎来新一轮的起飞呢?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结果可能恰恰相反。

一方面,总结疫情教训,未来体制内学校大概率会推行线上教学模式。

教育“正规军”杀入线上,或许不是疫情过去就放弃的权益之际。对于校外K12在线教育机构而言,可能“狼”真的来了。

突然转战线上,舆论对线上授课也是褒贬不一,这也暴露出体制内院校线上教学准备的不足。确实,现在线上教学的确有很多问题,但没办法,只能一边摸索调整一边进行下去。未来,当疫情过去之后,各方也会对此次疫情暴露出的短板进行总结。对于教育行业而言,最大的教训应该就是要完善线上教学渠道培养教师线上授课能力。

谁也不希望再遇到这样的疫情,但我们必须考虑一旦再面临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应对。有了这次的教训,接下来线上可能会逐渐成为体制内院校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

另一方面,要想触及教育公平问题,线上教育必须回归社会公共资源本质。

企业的定义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过去K12在线教育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自己的社会价值。但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这一本质不会改变,它们去做课程做内容最终还是为了赚钱。既然如此,这就需要提到关于在线教育一直存在的这样一个争论:在线教育会加剧教育的不公平化。

知沟理论认定,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以此,我们可以认定:

过去资本造催熟的K12授课平台,解决了学习空间、时间问题。但由于付费这样一个门槛存在,在现阶段其终究只是一个针对部分人的服务,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加大教育的不公平。而体制内各院校组织开展的线上课程不同,它们完全是教学需要而非以盈利为目的,是让线上学习从消费品到公共服务过渡。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会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方式的变革也是如此。近年来,K12在线教育创投如火如潮,传统体制内教育在这一方面似乎声音不大。但从社会意义上讲,让义务教育从线下层面发展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这才是教育作为社会公共资源进步的表现。

当然了,不是说校外K12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内容不如公办机构推出的资源,而是后者的服务性质所使,其线上课程免费的可能性极高。而免费产品对于一个收费领域的影响,很多年前我们在杀毒软件江湖也看到过。360真的特别好用?可能只是免费的威力太大了。

对于校外K12教育机构而言,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空间了,具备真正优质稀缺内容的平台依旧能创造较大的商业价值,但那只是少数头部平台。与公办线上课程相比,校外K12线上平台的整体竞争力明显落了下乘。

在推广成本上,教育部门推广相应的线上课程容易,而校外K12教育平台却很难。关于在线教育平台营销费用高、获客成本高的问题早已突出。随着教育部门对体制内线上课程的重视和扶持,面对这些专业性背书更强的替代品,K12教育平台获客成本可能会更进一步提高。

具备优质教学内容的校外K12在线教育平台仍然存在巨大的价值,但对于很多中小玩家而言,难的不是内容,而是口碑效应。教育课程作为一种虚拟商品很难拥有真实商品所具备的标准化,这也意味着教育机构很难通过产品本身的直接比较去战胜对手。中小玩家想让更多用户知道自家的师资力量课程质量只能加大广告宣传,但这就又回到前面我们提到的营销成本高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K12领域在线教育赛道的行业格局很难发生大的变动,资源会愈发的向头部集中,这些已经建立品牌优势口碑效应的平台将很难被颠覆和超越。

可见,虽说现在线上学习习惯将得到快速普及,可对于很多K12在线教育平台未来发展而言可能不是春药而是毒药。

K12光环不再:资本替代效应凸显

关于疫情过后我们对于教育产业未来发展的种种分析也只是猜测,但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那些提供教学内容的在线教育平台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冷落。钉钉、企业微信、百度网盘等工具类产品将会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这或许也在给行业一个启示;相对于内容教育平台,教育工具类产品的使用空间更大些,抗风险能力更强些。这或许也将成为未来教育资本创投的一个新的风向。

我们所说的工具类产品,这包括线上教育的基础设施供应商,例如提供SaaS等底层服务的技术提供商。

相对于纯教育类平台,这种非教育教学类的产品更容易发生网络效应。过去教育一直都有规模不经济这一特征,传统教育市场CR4占比相对较低,新东方+好未来也不过占据教育行业5%的体量。这就像一个魔咒,理论的增长空间和实际的市场份额相差较大,教育企业规模化始终有一层无形的桎梏。但如果只是做管理软件却能抛开这一桎梏,实现快速扩张。

还有就是学习中我们可能用得到的各类工具类产品,例如百度网盘。现在开不了学,学生的新课本也发不了。很多线上分享工具盛行,五环内自不用说,在五环外,笔者所在县城的乡镇学校,很多老师也都开始学习通过百度网盘给家长们分享教学材料。

此外,一些帮助学生解答作业难题、查询单词汉字的工具类平台同样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具备较高的普适性。无论以后线上教学授课以谁为主体,这类平台都可以与之加以配合。事实上,在去年很多K12教育平台增长陷入瓶颈时,这些工具类平台却仍在高速发展着。

艾瑞咨询去年第三季度的观察数据显示,在线教育领域流量最大的APP依然是作业帮、有道词典、快对作业等作业/单词类产品。增速方面,2019年9月在线教育类APP同比增速最高的互助文档增速684.1%。

由此可见,即便没有疫情这一“黑天鹅”,工具类平台的发展势头已经高于内容类平台。只不过现在“黑天鹅”出现,有关部门对体制内线上教学的态度可能出现变化,这一发展势头可能会表现得更加强烈一些。

除工具类产品以外,现阶段义务教育以外所涵盖的课程也有可能成为教育赛道发展的重点。

例如素质教育,新高考在录取环节则强调“两依据一参考”(依据考试成绩、平时学业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因而近年来除了传统的音乐(包括乐器)、美术、体育以外,编程、科学、航天等各种新兴品类也取得了飞速发展。

传统应试教育门类体制内院校具备足够的师资力量,而素质教育不同,很多学校素质教育师资力量明显缺乏,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需要校外培训机构的参与,这就有了投资的价值。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资格证书培训,譬如二建、教师、会计等,以及一些就业考试,譬如公务员、特岗教师培训等,也可能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最明显的就是公务员考试培训,不再是中公华图的“美苏争霸”,近年来线上线下各式各样的公考培训机构层出不穷,这背后自然归功于资本的推动力量。

总的来看,公办教育系统未来势必将重视线上教育,但它不会取代校外K12教学平台。从用户层面来看,或是冲品牌、口碑付费寻找优质的学习内容,或是寻求一些公共渠道提供的线上免费资源,行业格局会因此变得更加固态化。

K12风口结束,资本替代效应下,工具类、素质教育、职业教培等长尾市场逐渐走向教育投资舞台的中央。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ID:VIPIT),转载商务合作加微信:13124791216,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