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熬夜抢菜,公司“起死回生”,疫情中的生鲜电商在拼供应链

疫情终会结束,当用户重新回归线下,线上不再是用户的第一选择。这时,线上生鲜电商如果不能通过优化供应链上线更为优惠或更为优质的选品,即便是业已获得了廉价的新客,也无法成功实现留存。如此,一切将功亏一篑。显然,这不是生鲜赛道的从业者们想看到的未来。

腾讯新闻《潜望》 李儒超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去年12月就因“融资失败”进入停摆状态的武汉生鲜电商企业“吉及鲜”,在这个春季复活。

在武汉封城一周后的2月1日,吉及鲜宣布复工。根据其公告,复活后的吉及鲜暂时只服务武昌地区,但很快会将服务重新扩展到全武汉;截至目前,已经开通了武汉地区600多个小区配送。

这只是生鲜赛道突然繁荣的冰山一角。根据QuestMobile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中国生鲜电商整体日活用户从平日的不到800万,在春节期间突破1000万,节后再次突破1200万。以节后日活用户计算,相对于平日,增幅高达60%。

至少从数据上看,生鲜公司在这段时间内非常活跃。

然而,知情人士告诉腾讯新闻《潜望》,虽然生鲜电商公司的交易情况达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但行情下真正赚到钱的公司并不多,“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有关方面的严格管控,当然,这本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真正的利好,在于关注度的提升和信心的提振。大量用户的涌入,势必带来下一步资本和资源的涌入,而原本昂贵的拉新成本,突然归零,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事实上,在部分地区物资高度紧缺的背景下,菜有多少就能卖多少,消费者根本不在乎生鲜电商品牌是否熟知—–这就意味着,只要能获得足够的货,就能在这一轮竞赛中脱颖而出。

关键问题在于能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并不多。

用工荒、缺货,生鲜电商交出的答卷明显并不如想象中完美。在前所未有的机遇之下,生鲜赛道的玩家们,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风口之上,“危”“机”并存

疫情压力之下,用户被“逼”到了线上。即便是往常对互联网接受度较低的中年及以上人群,也在这次疫情之中不得不低头,开始加入线上抢购大军。

这进一步催生了交易金额与订单数的快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大年初八平台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0%,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较上月增长超300%;《财经涂鸦》则爆料称,盒马鲜生近期订单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20%。

而在局部地区,则达到了夸张的地步。以依托苏宁小店建立的苏宁菜场为例,在南京、上海两地的用户倍增,日销达到春节前的6-8倍。

除了上述全国范围的生鲜电商收获发展,区域性电商迅速走向前台的现象也值得关注。

腾讯新闻《潜望》发现,武汉市商务局2月17日发布的“武汉线上买菜攻略”最新版中,不仅出现了兴盛优选这一总部位于湖南的地方性社区电商,还出现了供销集市、吉及鲜、天香果园这类仅在武汉当地运作的平台。

以供销集市为例,该平台运营公司由武汉供销集团全资控股,在中国供销合作社体系之下。虽然该电商平台知名度不高,但由于拥有供销山绿冷链仓库及农资物流仓库保障仓储配送资源,使得该平台在本次疫情之中仍获得了武汉官方推荐。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襄阳、鄂州等多个湖北省内城市。短时间内出现的百花齐放局面,使得生鲜赛道的繁荣令人瞩目。

但不少平台显然并没有做好迎接市场需求的准备。在缺货压力和消费者的囤货需求下,众多平台的人力依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尤以盒马鲜生最具代表性。1月下旬开始,不少用户反映,即便在盒马上成功抢到货,也有一定概率遭遇配送小哥约满的问题。这一用工荒,最终导致了盒马不得不去向市场“借”员工。

2月3日,盒马公开宣布接纳云海肴、青年餐厅(北京)的员工到盒马各地门店工作。到2月10日时,已有32家企业的1800余人加入盒马。

但2月10日开始,随着共享员工的逐步复工,人力紧缺的问题又再一次困扰盒马。

根据2月12日盒马发出的公告,因订单量大增,以及共享员工未来一两周将陆续返回原公司,盒马当前人员缺口大约1万人,加之今年要在全国开出上百家新店,全年人员缺口超过3万,涉及配送、餐饮、采购、营运、技术、市场等多个工种,配送员尤其急缺。

“目前我们的运力恢复了约80%,但需求是平时的好多倍,仍然远远不够”,盒马方面表示。

盒马之外,腾讯新闻《潜望》还了解到,如每日优鲜、叮咚买菜、饿了么、美团等主流平台都不同程度存在人力紧缺问题。

供应链依旧是问题

但人力紧缺并未生鲜电商面临的核心问题。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如何做到不缺货、维持供应。事实上,近期以来,在多个城市的多个平台,都不同程度上出现缺货现象。

对此,每日优鲜CFO王珺解释称,由于疫情影响,合作产地的交通和人力遭遇困难。“实际上,在产地货是充足的,但是田地间的蔬菜因为封村、封路运无法运出,并且没有大的零售商快速组织干线和销售的资源,以及政府资源解决这个问题,导致大量的菜烂在产地,而消费端又供应不足”。

考虑到当前特有的背景,想完全规避这一情况显然并不容易,但供应链能力弱、对上游把控更弱的企业,缺货情况明显要更为严重。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腾讯新闻《潜望》,事实上,业内为数不少的生鲜电商都是由第三方供应商供货,这在以往物资供应都充足时弊端并不明显;但在当前第三方供应商自身都遭遇供应不足问题的情况下,生鲜电商想尽可能多的拿到货,就充满了很大不确定性。

腾讯新闻《潜望》了解到,即便是已经发展了部分产地直采通道、并积极建设冷链网络的盒马,直到现在,仍旧有大量SKU还是需要第三方供应商供货。

相反,老牌商超在这方面的把控要更为深入。

沃尔玛方面表示,疫情期间,门店有货率都能保持96%以上。仅春节前后两周时间,冷冻水饺、包点、汤圆都出现过需求激增的现象,同比增长甚至高达1.5倍,但需求依然得到了满足。

家乐福内部人士则向腾讯新闻《潜望》透露,本身家乐福就有自己注册的大仓公司,供应链上游则包括产地直采、合作社直采、市场直采等多种方式。

可以看出,在当前的特殊境况下,更为多元、把控力更强的供应链能力,才能让卖菜平台尽可能快的占据市场。叮咚买菜CEO梁昌霖则直言,卖菜本质上是供应链的生意,这次疫情是个分水岭,强者经此一战供应链会更强,供应链能力弱的公司会被淘汰掉。

可惜的是,真正做好供应链建设的企业少之又少。部分生鲜赛道巨头虽然有意发力,但无奈供应链是个长期工程,至少目前,行业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这从供应链中最为核心的冷链物流系统可见一斑。冷链物流即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疏通程度。

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的数据,中国农产品冷链率仅有45%,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冷链率达到了95%。

这可以看出,国内冷链物流的建设情况仍然颇为糟糕。有行业人士甚至直言,国内几乎没什么能把冷链整个系统做出来的企业,很多公司只能做其中一个链条。

如何尽可能补全包括冷链在内的供应链系统,将是整个生鲜赛道将来必须面对的难题。

而在供应链变得前所未有重要的态势下,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此前深耕B端、深耕供应链的企业,也走向了台前,开始面向C端。

美菜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一家长期定位于服务餐厅的公司,美菜表示其优势在于供应链。当餐厅服务业务受到影响,美菜开始面向普通家庭用户。

而转型的效果,其实有些出乎外界意料。美菜内部人士告诉腾讯新闻《潜望》,2月8日,美菜APP在苹果App Store下载排名第四;2月1日到7日,一周美菜的C端用户注册人数增长了400%,下单用户数增长500%。

这些现象,无疑在向全行业进一步表明,供应链建设的重要性。

疫情终会结束,当用户重新回归线下,线上不再是用户的第一选择。这时,线上生鲜电商如果不能通过优化供应链上线更为优惠或更为优质的选品,即便是业已获得了廉价的新客,也无法成功实现留存。如此,一切将功亏一篑。显然,这不是生鲜赛道的从业者们想看到的未来。

来源:腾讯新闻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