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走访河南基层医生不觉间都来到第三天了,坐上盛大医药小史的车,我们要完成今天郑州的采访,下午还要赶往河南武陟。感谢盛大医药的同仁辛苦的陪同,炎热的三伏天要陪着笔者跑每一个诊所,今天还格外不一样,他们还派了公司的摄影师一起跟随拍摄,我们一行四人开启了这一天的采访任务。
管城回族区王大芹中医诊所-王大芹:四代传承,坚守中医40年
坐落在街角处的王大芹中医诊所,透过洁净的玻璃门,看着一位长者弓着腰在给一个患者诊治,笔者四人走进诊所说明了来意,王大芹医生稍直了下腰抬眼看了看,很严肃的说:“我不需要采访。”笔者回应了一句,“我们不是来采访,是来观摩的。”他瞬间笑了,眼神也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他温和地说:“原来是来观摩的,那我接受。”
诊所内散发着一股清香的中药味道,王大芹医生一边给患者看病,一边说,老了,眼睛也花了。一边推了推架在鼻梁的上的眼镜。这位出生在大跃进那个时代,他执着地坚守着中药治疗的理念已有40年之久,对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有着深入的探索。一直坚守在中医药事业的一线,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给患者带来康复和希望。
看着王大芹面对患者时,他的目光温暖而专注,仿佛能洞悉病症的根源。他凭借多年的经验和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制定出个性化的中药治疗方案。
1983年春,卫校毕业的王大芹就在上蔡县开启了诊所,王老记得很清楚是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开业,当时开业的诊所名字是:广济诊所,是王大芹和他的父亲一起开的。儿时的记忆中,他就看到祖父和父亲的一些诊疗场面,父亲还经常让他读医书-《药性赋》《方剂》等,对他的影响很大。
在忙碌的诊疗过程中,王大芹医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的不适。但他没有选择退缩或放弃,反而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他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展示了一个医生不仅要有才华和技术,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而他一直在中医药事业上默默奉献着。他深深热爱着中医药文化,秉持着中医药的传统和价值观,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他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大芹医生的不懈努力和奉献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的活力和潜能。他的探索和创新为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希望。他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更多人了解和信任中医药。我们对他的付出和贡献深表敬意,并希望这些能激励更多人加入到中医药事业中。
郑州管城王伟超诊所-王伟超:自己干诊所,快乐要比在医院多许多
一行四人我们顶着烈日,来到王伟超诊所已经十一点多了,我们走进诊所,治疗的患者已经很多,3张病床上已经都有输液的病人。王伟超一边和我们打了招呼,一边又去忙他的工作了,我们和旁边一个带孩子的妈妈了解,他们基本都是这周边的居民,有点头疼脑热的就来找王医生看看,今天孩子有些咳嗽,就来了。
1983年出生,今年40岁的王伟超,毕业于郑州大学专科,之后又在西安交大续本。毕业后就在县医院上班,由于编制问题,一年后就出来自己干了,这一决定并不轻松,意味着放弃了在医院获得的稳定职业和待遇,选择了自己创业,开始独立经营诊所。
王伟超在自己的诊所里忙碌着。居民们纷纷前来寻求他的帮助,身上的各种疼痛和不适让他成为他们的“家庭医生”。看着患者在治疗后痛苦减轻,王伟超感到满足和快乐,他说,这样的工作,他要比在医院里快乐许多。他深知自己的工作能够给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这种成就感是在医院里无法体会到的。
王伟超用自己的才能和热情帮助了大量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他的成功来自于他对医学专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患者健康的关注。
谈话间,有一个青年人扶着一个大妈进来,说自己把大妈撞了一下,他害怕大妈身体被撞到哪里,一定要带大妈来王伟超诊所看看,大妈一直说没事,我们好似看到了这个新时代的很多的正能量的出现,也许这也是让王伟超开心和高兴地一些方面,他可以接触到不了一样的人们,他们也给了他很多的积极地影响。
从王伟超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医生,并不一定需要在大医院就职。通过创业和独立开设诊所,医生们可以在更加自由和灵活的环境中提供服务,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王伟超医生的故事也启发了更多医务人员,让他们意识到医疗事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职位和待遇,更在于对患者健康的贡献和改善。
郑东新区郑东畅德堂诊所-高作允、常艳平:面对医疗行业变革的挑战,寻求自我发展与适应
我们一行四人赶到郑东畅德堂诊所已经是下午快一点了,我们就近在旁边的餐厅吃了点东西,一则我们大家也饿了,二则高作允和常艳平医生他们应该也在吃饭和休息一下,我们也稍微休整一下。
走进郑东畅德堂诊所,身穿深色T桖的高作允略显有些疲惫的样子,但听说我们是来采访的,74岁的高作允老人瞬间精神了许多。他有着四五十年的从医临床经验,1977年毕业于淮阳卫校,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借由他的关心帮助,一个很有威望的中医师教了他很多中医理论知识,让他可以真正发挥自己的医疗技能。
他曾经在乡里的卫生院工作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高作允走上了中医的道路。近年来,医疗行业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加,让他感到困惑和无奈。1992年拿到了当地的西医内科证,可现在很多资质是要重新按新规定来,他有些自己的想法。
对于医疗行业的风险和挑战的增加,高作允老人感到困惑和无奈是可以理解的。医疗行业的规章制度经常发生变化,对医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他而言,拿到的西医内科证已经
有近30年了,新的规定可能需要重新获得资格,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这时,儿媳常艳平接过来讲,父亲虽然有些自己的想法,但他还是遵循行业的规范和要求。他可以积极主动地了解新规定,并尽可能满足相关的资质要求。笔者也和高老聊到,在面对挑战和困惑时,可以寻求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咨询相关的医疗机构或医疗管理部门,了解最新的政策和规定,以便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盛大医药、医家头条与常艳平夫妇合影
尽管存在困惑和无奈,但他们还是保持乐观的态度,坚定地为医疗行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应改变,他们可以继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并与其他医生一起推动医药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祝愿所有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医药行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我们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和奉献,医疗行业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此文由医家头条撰写
未经授权,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