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享车位其实处于私人资源和准公共资源之间的共享,有私人车位的共享,也有公共车位的共享,如果共享车位能够获得市场验证,那么将由它带来一个新的契机,其它准公共资源的共享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会。
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的风还没过,共享领域又迎来一位新的选手:共享停车位。
从日常生活经验来看,共享停车位确实是刚需,开车的朋友可能都深受停车难之苦,出门办事停车难、开车上班停车难、出门旅游停车难。因为商务区人流量大,而商圈、医院、旅游景区等地的停车位少,停车需要很久的时间,“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在某些地方并不夸张,而另一方面,周边不少社区的停车位则大量闲置,许多闲置车位上面醒目的写着“私家车位,请勿停靠”。
今年6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16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去年我国停车消费超过4000亿元。在这背后是全国停车供需失衡的巨大缺口,在中小城市,平均两辆车共享一个停车位。
中国产业信息网的资料显示,与日益增长的汽车保有量相比,我国车位的比例严重偏低,停车位缺口超过了5000万个,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与发达国家的1:1.3相比,我国停车位比例严重偏低,停车难已经成为困扰一二线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的普遍难题。
另一方面,买车容易,养车难,也是广大车友的共识,其中停车是其中很大一笔开支。停路边,担心被贴罚单,许多人花十几万元买的停车位每天就停晚上几个小时,白天出去后还得继续交停车费,工作的地方办月票又是几百元。而那些租车位的车主在社区停车花费几百元,上班地点停车还需要几百元,固定停车成本就达到了1000元。再加上出去办事,临停又是钱,总之一个月下来,停车的费用让不少车主大喊心痛。
而自家租的或买的停车位白天基本荒废,自己在外停车还要额外花钱,仔细一想,这些重复的花费让人捶胸顿足。
市场刚需+政策加成
在这种情况下,共享停车位出现了。共享停车位,简而言之就是
个人或商业物业将车位的闲置时间挂上平台,其他临时需要停车的车主,可通过相应的APP搜索空车位并前去停车。如小区拥有私家车位的业主可以在工作日白天时间将车位进行共享,晚上则不再分享。
对于共享车位这种新兴的玩法,很多车主们都表示,愿意将自己车位临时出租。家住重庆南坪商圈贝迪龙庭小区的张先生称在共享停车位还未诞生时就想过在上班时间把自家车位租出去的想法。
除了市场刚需,政策推动也是共享车位发展的关键。今年4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陆续出台了鼓励发展共享车位的文件,9月,重庆南岸区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部分社区试点共享车位。
“共享车位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设施负担的前提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支持,将闲置停车位资源的使用权与供给信息进行精准匹配与联结,通过提高车位的使用效率,极大地增加了城市停车位供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共享场地领域的专家,淘会场联合创始人袁昌兵称。
现在市面上的共享车位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C2B2C 模式,车主把车位的闲置时间放在平台上,共享给其它人,主要是做的是增量市场。
另一种是B2C模式,与大型停车场合作,如大型商业综合体、写字楼、中商端社区等等。这种模式侧重的是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把存量市场的效率做得更高。共享与租赁的核心区别在于能否使现有的资源产生新的价值,从共享经济的发展来看,着重于增量市场的C2B2C模式会有较大的前景。
前景乐观+困难重重
既有市场刚需,又有国家政策加成,共享车位的模式的确很有想像空间,但目前也有很大的难题。
首先是共享车位有很大的区位限制,能够共享的车位一般都在人流量集中的商务区,如商圈附近的车位,医院附近车位、工作地点附近的车位,这类停车位的需求量大,车辆出入频繁,而一般的社区停车位很难有大量的停车需求,没有需求,共享就没有了太大的意义。
另一个是管理和技术的问题,如何区分共享停车位与未共享的停车位。与其它场地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不同,车位的低辨识度使得用户找到预定的停车位往往会花费较长时间,有时甚至超过了不使用共享停车位的时间,用户体验差将会流失许多尝鲜的用户。研发新的管理和识别技术及更新硬件设备是当务之急,但前期设备更新的巨额成本由谁来买单?
还有,预定了两个小时的共享停车位,中途出现状况,两个小时没有离开,而车主回来了,如何协调?交了两个小时的钱,超出预定时间的费用如何计算及支付?物业如何识别使用共享停车位的车辆?
另外,对于小区来讲,如果外来车辆随便就能进入,住户的财产、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开通共享停车位,无疑增加了小区物业的管理压力。
观望,等待一个时机
总体来说,共享车位的商业模式还处于开发的阶段,这是一个新兴的蓝海市场,但巨大的前期投入,单个企业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完全消化,这和汽车分时租赁面临的难题相似,目前由政府牵头的PPP模式应该算是较好的方向,而在资源方面,共享车位的平台与其它拥有大量物业资源的企业进行合作,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物业资源。
前面已经说到,共享车位的区位限制,使得在商圈、步行街、商场、超市、大型购物中心附近的共享车位有更大的共享价值,而共享车位的平台自己去收录物业资源费时费力,如果与那些拥有物业资源与那些已经收录了物业资源的企业合作,效果会事半功倍。
这类企业有两类。一类是智能物业平台,这类企业为物业提供各种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千丁等平台。另一类是做场地分享的企业,这类分享场地的平台整合了城市的商圈、社区、商场、超市的闲置场地,共享车位其实也是共享场地的范畴,这类企业拥有优质的资源 、完善的运营以及技术优势,国内较出名的有淘会场。
袁昌兵提到,“我们在全国各城市拥有大量的商圈、社区、超市资源,而这些地点正是共享停车位最佳发生场景,如果我们做共享停车位,只不过是在我们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多加一个品类罢了,淘会场相比其它共享车位平台拥有更大的资源优势。”但袁昌兵还说,淘会场是一个专注分享场地的平台,场地分享不需要投入巨大的硬件成本,而共享车位不一样,需要大量更新设备,投入巨大 ,目前还是倾向于与其它平台合作,提供技术和资源,但不排除后期入局。
尽管共享停车位这块刚需市场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但大部份企业和资本都在外围观望,归根结底是由于巨大的前期投入令企业和资本望而却步,《2016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按照市场容量估算,内地停车行业需要投资17万亿元,这个数字显然不是某个企业或资本能独自承受的。而已经存在的几个共享车位平台扮演了开路者的角色,如ariparking、有车位、人民车位等则一边试水市场,一边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大家都在等待一个契机,等待共享车位这片蓝海的浪潮更近一些,等待政府把这个新的风口推上一个顶峰,时机成熟后,相信又是一场资本的狂欢,火爆程度不会亚于“百团大战”、“共享单车。”
准公共资源分享的机会
虽然,离共享车位的模式爆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共享车位模式则是划时代的,它其实是一个契机,由此或将引发新的共享狂潮,不过共享对象发生了变化。
共享经济发展到现在,以往的共享模式大多都是私人资源的再利用,如滴滴、uber等,社会上绝大多数注意力都放在私人资源的分享,越来越多的共享物品开始出现,共享单车、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衣橱…..但这一系列的共享模式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甚至很多称不上共享,打着共享的旗号做着租赁的事。
但其实,共享经济除了这些私人资源的再利用外,还有可以分享的,这主要是城市公共资源的分享,如今城市或社会中的公共资源也面临着分享给更多愿意使用的人。这些资源包括城市的场地,如商圈、社区、写字楼等地的闲置场地,电影院、高校、商场、超市的闲置场地,以及城市的停车位等公共资源,目前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没有产生太大的价值,如果企业能够把这些资源有序的整合并利用起来,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上面提到的淘会场,正在做的就是分享城市的场地。
原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现阿里副总裁高红冰称:共享经济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如滴滴、uber型的私人资源的再利用,二是公共资源的分享,主要体现在公共资源的深开发及准公共资源的强输出,三是建立一套全新的信息基础设施。高红冰称城市的准公共资源即强大的商业基础设施的“共享”才是关键,这个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规模更大,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塑造也更具变革性影响。
共享车位其实处于私人资源和准公共资源之间的共享,有私人车位的共享,也有公共车位的共享,如果共享车位能够获得市场验证,那么将由它带来一个新的契机,其它准公共资源的共享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