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基因、押金” :共享经济触碰的三大死亡法门

本文来自连线家,讨论死亡,远不如讨论为何死亡更有意义。

讨论死亡,远不如讨论为何死亡更有意义。

如果把共享经济比作一个人的话,2017年一定是他的本命年,而且在不停的犯太岁。

年初,无数创业者看到了共享经济是风口,这使得共享领域迅速聚拢了一批项目,而这其中,让共享经济最荣光,也让他摔的最难看的,就是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成绩单惨烈到不忍再提。死掉的终会被忘记,活着的也在想着如何再谋生路,譬如摩拜单车已经宣布要启动共享汽车项目。

暂不评论摩拜进军网约车是否能结出善果,只说这一行为对共享单车而言是十足不自信的表现。用滴滴CEO程维的话说:“(摩拜进入网约车)实际上是对主业的不自信。如果对自己主业有信心,是没必要轻举妄动的。”.

共享雨伞、共享马扎、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孕育了太多“孩子”,但看起来活的还不错的,目前也就网约车的滴滴和刚融到资的在线短租了。

共享经济为何死的死,伤的伤?它究竟触犯了哪几个死亡禁忌?

资本链

资本是创业者的好朋友,资本也是创业者的“毁灭者”。

在共享项目刚起步时,创业者需要资本去浇灌成长,而正是由于资本力量的倾入,才让创业者的项目得已落地生根,并最终长大成人。

然后,2017年共享经济有点“疯”过头了,资本来不及谨慎评估,生怕落在了哪个同行的后面。于是,当一些创业者拿着自己的项目敲开资本的大门,在一番激情澎湃的演讲后,被热情感染的资本给予的金钱与肯定:“大胆的去做吧,我永远在你身后!”

可是结果呢?

卡拉单车被称为“2017年最惨的共享单车”。这家企业悲催到什么地步?“投放667辆,丢失率达76.5%,投资本火速撤资”说的就是它。接着就是资金链断裂,创始人林斌举家陷入借债还款的境地,最终靠着朋友的借款,退还了29万的用户押金。

林斌还不是最惨的,比他有名的小鸣单车下场更难看。

小鸣单车初入共享市场是风光的,他一共拿到过三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更是达到亿元级。其中,A轮的领投方邓永豪更是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加入小鸣单车创始团队,负责其产品研发、经营战略、供应链整合等方面。

然而6月份一到,风向变了。邓永豪开始向外界表示已退出小鸣单车,称在此前是为了“帮他们在全国找供应商”,并表示自己在帮助小鸣单车搭建好供应链平台后就“退出了”。邓永豪还称,凯路仕和小鸣单车一直没有业务往来,“凯路仕做铝合金碳纤维的车子,跟小鸣不是一个档次”。

最终,小鸣单车的结局有目共睹,在竞争浪潮中被资本抛弃,公司CEO陈宇莹离职,实际控制人邓永豪失联。

因为资本而起的不止这两家,而因资本撤退而死的也不止这两家。

在看到共享经济风口的开始,创业者很容易被脑中的豪情万丈蒙蔽双眼,而资本为了迅速布局并没能给到创业者足够多的经验和警告。待风浪到来时,资本可以轻松抽身,无非是伤几根不动根基的毫毛,而对于创业者来说,赔掉的却有可能是一辈子的身家。

基因

共享经济中除了死于经济链条,还有一种完全是由于企业自己没有造血能力,一时的繁华假象难抵背后致命的硬伤。

2017年上半年,国民老公王思聪与陈欧“吃翔”的赌注,使共享充电宝项目一跃进入大众眼帘,成了资本市场的“网红”。

4月份是共享充电宝企业融资情况逼近顶峰的时候,仅半个月就有多家公司获得融资近3亿元,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进入下半年,共享充电宝开启了死亡的闸门。

10月11日,杭州的“乐电”宣布停止运营,成为首家公开宣布“死亡”的共享充电宝企业。紧随其后,乐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河马充电等7家企业均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从无限风光到惨淡收场,不过半年时间。

共享充电宝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并非资本不看好。相反,资本是特别希望自家投的充电宝能成为第二个“滴滴”。但可惜的是,充电宝与滴滴的先天基因完全不同,其并非高频必需的共享需求,同时,在当前人们还习惯于在出门前充好电且自带充电宝的习惯相比,共享充电宝实在“鸡肋”,“现在哪个店去吃饭不能顺便充充电,共享充电宝有啥可得瑟的。”一位专研中国共享经济的朋友如是表示。

可以说,正是由于本身并不具有帮助用户“迫切解决生活难题”的这一本质,决定了共享充电宝的市场狭隘,用户使用空间存在天花板,企业造血能力低下,被淘汰自然是迟早的事。

押金

共享经济死亡最多的单车行列,是用户押金最多的宝地,也是最后因押金信用问题导致大批用户急切涌入要求退钱,企业又一时处于资金缺口退款困难,随后陷入负面影响叠加而倒闭的主要战场。

那根本的教训是什么?是在当前社会上层出不穷的金融融资骗钱的信用危机之后,庞氏骗局的阵痛让老百姓难以承受,也怪不得用户们“听风就是雨”。

所以,在当前的中国市场,无论是搞共享经济或者其他任何经济,押金模式都是走不通或者很难走通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时至今日,虽然ofo和摩拜活了下来,但隔三差五就要被人们拉出来审视一番:能不能退押金?会不会出问题?是不是拿我们的钱去做了别的?……

押金之殇,已经成了“盘踞”在中国用户心里的隐忧,也成了悬挂在共享经济创业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说完死,我们再来谈谈生。

市值500亿美元的滴滴活的不能再好,刚融到资的途家和木鸟短租也风光无限。分享车和分享房屋的触电者是共享经济最得意的两件作品,它们除了没有触碰上面所说的禁忌之外,自身又有哪些原因使其得已顺利生长?创业者能从中得到哪些教训呢?

首先是市场足够合理。滴滴不用多说,本身的租车市场很大,其诞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且资本上分析,国内外最强的资本基本全是它的靠山,先天优良基因强加下后天手握一把王牌,自然能够成就今天的王者地位。

而途家和木鸟短租们同样优势明显,在线短租分享民宿盘活资源,帮助千万用户解决住宿难题获国家大力支持。同时无需自持产品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使其能够轻装上阵,投资者也持续看好不离不弃,例如去年11月份获得新融资的木鸟短租,梅花创投和达晨始终位列名单。

至于押金,滴滴是短时高频且实时的消费行为,不存在任何押金问题,而发展之初在预订时需要用户缴纳押金的木鸟短租,也早已搭乘阿里系的芝麻信用和京东小白完成了大数据对接,为分值达标的用户实现免押金入住。

避开了共享经济领域里每一个致命环节的生存者们,必然能够活的更好。

同时,无论是滴滴还是在线短租,都与“闪现闪退”的其他共享项目不同,因其面对市场的复杂性和深耕程度,每个平台都拥有着可观的“忠粉”,如滴滴公布的2017年数据,为全国400多个城市的4.5亿用户提供了网约车服务;而有着国内版Aibnb的木鸟短租,也已经服务了712万用户,这些数字为它们构筑了强大的用户壁垒。

无论是讨论生还是讨论死,其背后深藏的商业逻辑才是创业者应该时刻铭记的,共享经济并不是一无是处,经此一役也并非折戟沉沙。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一些问题总能被解决,比如押金、比如信任。等到那一天,也许共享经济新一波浪潮会再度袭来,如果你一切都准备好了,未尝不会东山再起。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