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滴滴发布“安全升级工作进展更新”显示,滴滴将于6月15日局部恢复部分夜间时段的订单(具体开放时间段为,22:00-24:00和05:00-06:00)。出于安全的考虑,目前以上两个夜间时段的顺风车订单,将只允许车主与乘客为同一性别方可合乘出行,即男车主接男乘客,女车主接女乘客。
消息一出,滴滴顺风车业务再度回归到风口浪尖之处,大家对于滴滴顺风车的未来以及滴滴顺风车的新政都展开了大量的讨论。在小谦看来,针对滴滴顺风车推出的夜间时间段的接客规定,这一尴尬的限时限性别的接客策略,看起来是保护女性安全,但实际却会给女司机和女性用户带来巨大的不便。
此次发布新策略之后,滴滴顺风车的司机和用户或许都会大受影响,用户和司机都会有不满意的地方,滴滴顺风车作为平台方所需要把握好的生态平衡,也将被打破。如果不及时调整这一策略,滴滴顺风车这块业务或许将会名存实亡。
新政或导致女性用户打不到车 顺风车10点后对于女用户等于形同虚设
按照滴滴顺风车新政,女用户要在10点后打顺风车,就必须要是女司机才行。
此前,根据滴滴顺风车披露的数据显示,滴滴顺风车车主的平均年龄为32岁,男女性别比为6:1,而使用过滴滴顺风车的乘客已经突破了3000万,性别比例为1:1。
这意味着,如果10点后,滴滴顺风车男女比例和全天的比例保持一致,一个男性司机要获得一个乘客的难度比白天增加了6倍,一个女性用户要找到一个愿意接自己的顺风车司机,难度也提升了6倍。
晚上10点之后,乘客自然都想可以早点坐个性价比极高的顺风车回家,尤其是那些比男人更会精打细算的女性用户会这么考虑。但事实上,10点后的顺风车,一方面打开了可以继续服务的口子,一方面却因为性别限制对女性用户等于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由于男司机难接单,那么有些男司机就会因此放弃做顺风车这个赚油钱的兼职。如果有更多的男司机逃离顺风车,男用户坐到顺风车的难度就更大,那这不陷入了一个由司机和乘客都深受其害的恶性循环吗?
这样的恶性循环,由于是属于一种强制性措施,并且司机和乘客需求都没满足好,甚至还存在强制给专车和快车导流的嫌疑,会让用户花更多的钱。所以这不仅会加大整个用户圈对于顺风车业务负面舆论,还会出现用户流失的情况。
一旦这种情况加剧,最终的后果可能就是:用户要么选择滴滴专车和快车业务,要么就选择其他竞争对手的服务;司机在接不到单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逃离。更加尴尬的是,积怨已久的滴滴顺风车司机们,其实已经拥有大量诱因可能选择逃离这个平台。
在用户的讨伐声中 顺风车司机承担的压力不容忽视
在空姐遇害事件发生后,不少的顺风车司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乘客的不信任。滴滴顺风车所谓的社交化,早就在出事之后破灭,很多用户对于司机只是存在这大量的猜忌和不信任,尤其是在晚上之后,用户与司机更是无法把天聊起来。
其实,如果拿滴滴顺风车完成的资源共享次数与出事次数对比,大多数的司机都是在配合滴滴完成了一件方便用户的事情。但在出事之后,虽然和大多数的司机无关,但讨论滴滴顺风车司机的危害性的话题也在社会各界和媒体中蔓延开来。
这样一来,滴滴顺风车司机甚至都替滴滴挡住了大量的炮火。可是,作为本意也就是将闲置资源用起来赚个油钱的顺风车司机来说,遭受猜忌甚至谩骂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也希望可以得到顺风车乘客的信任,滴滴顺风车所引起的巨大舆论只会让顺风车司机感受到巨大的委屈和压力。
如果此前抗住舆论压力还留下来的滴滴顺风车司机,他们还只是因为压力到达了一个即将爆发的临界点,那此后滴滴做出的很多整改措施,对于司机们来说却显得非常不公平,这会引起司机们的批量逃离。
除却时间段的限制,滴滴顺风车车主每次接单前需进行人脸识别,甚至部分城市还有全程音功能。6月22日后,顺风车还将小范围上线测试护航模式和安全共建卡功能。开启护航模式,乘客可自动分享轨迹给紧急联系人,平台实时关注行程轨迹并在异常时介入。安全共建卡功能则可展示车主和乘客上传的真实照片和车辆等信息,可供双方在行程开始前相互查看并核实,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且不说这些措施在实际运营中会不会给乘客和司机的安全都带来明显帮助,但滴滴推出的这一系列整改措施,还是可以给有心人漏洞可钻。
6月4日的时候,央视新闻再度爆出滴滴顺风车的审核漏洞:一名男子使用租赁过来的汽车竟然顺利通过了滴滴顺风车司机审核,并顺利接单。
漏洞是很难不存在,但滴滴在一味提升用户安全性的新措施下,却加大了滴滴顺风车司机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也忽视了滴滴顺风车司机的利益。
可以说,一系列的整改对于司机来说是一种框架,反而约束了他们,整个流程繁琐而且自身信息是否得到保障心里没底,但很多流程的实际意义也并没有那么明显。
比如说滴滴专车提醒您系好安全带,这样一句提醒的话。坐在后排的乘客很多都不会系,而司机也本身就是说说,司机最担心的是忘记提醒而被扣分扣钱。这样一种流于形式的流程,事实上反而会加大乘客和司机的负担。
虽然笔者也是一名消费者,并且从来没有做过滴滴司机。但对于滴滴这个平台来说,司机跟乘客应该是平等的,然而在具体的出行中,整治方案都是保护用户,那司机就不需要被保障?司机的一些信息被泄露就没事?
极为重要的是,顺风车司机不是专车和快车司机,一般情况下,顺风车司机整体的收入要比专车、快车低。
很多用户没有区分顺风车跟网约车的概念,以为只要打了个顺风车司机也要为你提供满意的服务,然而顺风车司机的提成没有快车、专车的提成多,却也要给用户提供一样的服务。
要提供的服务于快车和专车对等,忍受的舆论抨击却是更多的。这叫司机们如何可以找到心理的平衡呢?同样都是滴滴司机,但就是因为滴滴顺风车接连出事,滴滴顺风车要承受大量非议,让很多司机都难以启齿说自己在做滴滴顺风车。大多数滴滴顺风车,真心就是赚个1毛钱,却承受100块钱的委屈。
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此次顺风车的新策略,尤其是对于司机来说,缺乏公平。如果一味地只是安抚乘客做出更好的保障,而不是重新构建司机和乘客之间的信任体系,那一个缺乏互相信任的平台,也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而滴滴此次计划试行的政策后期如果强制推动,最终引起也可能是乘客与司机的共同反感,引起乘客和司机的争先逃离。那这样的话,滴滴顺风车最终可能会乘客和司机两边都无法讨好,从而导致顺风车业务名存实亡。
小谦,互联网观察员,多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微信联系net1996,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