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生元到健合,为何“阴谋论”总能轻俘人心?

画虎画皮难画骨。

近日,健合(H&H)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生元,以下简称:健合集团)喜讯连连,不仅在第三季度的报告期内收益73.2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7.16亿元上升了28.2%。同时,健合还随着财报宣布收购法国有机品牌GoodGot,并称其是“法国发展最迅速的有机婴儿食品公司”,从公开资料来看,GoodGot主要涉及儿童辅食类,例如有机婴幼儿米粉和有机果蔬泥等。

2018110701423630

从财报上来看,健合集团营收仍保持高速增长。不仅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板块(BNC)收益较2017年同期增加27.4%,达42.64亿元。而且健合集团旗下高端、超高端系列奶粉的总销售同比增长24%。其中Biostime合生元“星”系列奶粉同比增长20.5%,HealthyTimes爱斯时光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同比增长202.4%。推动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BNC)三季度收益同比增长17.8%,达到14.853亿元。

甚至根据独立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Nielsen)的数据显示,2018年9月30日前12个月,健合集团占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整体市场份额微升至5.9%。

从引进益生菌到婴幼儿奶粉,再到保健品与辅食,仿佛在战略上合生元从未行差踏错,甚至就连创始人罗飞都被外界称为有着敏锐商业嗅觉企业领导者。然而追溯其前世今生,令人费解的是,从合生元到健合,阴谋诡计成就的帝国,为何史书上就会变成足智多谋?

“糖水”益生菌入局

众人皆知,2002年非典事件,人们对“预防疾病”的关注空前膨胀,当时板蓝根与醋由于被传可以防御疾病亦是被扫抢,价格更是飚至10倍以上。借此,2003年以研制益生菌起家的合生元打出“宝宝少生病,妈妈少担心”的宣传语直击人心出世,跻身保健品行业强有力的新生队伍。

从第三季度财报中可见,益生菌补充剂较去年同期增长45.2%。然而,让消费者一直困惑的是,合生元益生菌真的可以给宝宝带来防护功效吗?

2018110701423781

根据百科释义,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是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国际上对益生菌的定义是,只有活的、有足够数量并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菌种才能称之为益生菌,而且只有活着的菌群才有活性,才能起到调理肠道、提高免疫的功效。

然而根据2017年小红花测评对合生元儿童益生菌粉(益生菌固体饮料/奶味)的测评报告显示,参照《羊奶婴儿配方奶粉中蛋白质体外模拟消化研究》,通过体外模拟实验,将益生菌产品经10倍稀释,调pH至3.0后,37℃保温1.5小时,进行存活率检测。

结果显示:合生元儿童益生菌粉活菌几乎“全军覆没”,标称的39亿活菌,模拟胃消化后仅剩3600活菌。

2018110701423866

要知道这仅仅只是人为控制的模拟场景,面对婴幼儿苛刻的消化环境而言,起作用的益生菌数量又能有多少呢?就连小红花测评也直言,像合生元这样接近0%的存活率,恐怕宝宝们喝下的可能只是一杯有奶味的“糖水”。

并且对于此次结果而言,更让人疑虑的是,如今的合生元益生菌似“糖水”,那么15年前的合生元益生菌又是什么呢?

婴幼儿品牌保卫战与背后的暴利

随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众多乳企受到波及,销量呈断崖式下跌。有数据显示,自此污染事件后,国内生鲜乳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从17.4%骤减至1.29%。

一时间,进口奶粉品牌就占据了我国大半乳粉市场。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8年前的30%左右,跃升到50%以上,而在高端奶粉市场,更是超过70%。直至现在,进口奶粉品牌仍是民族乳企的强有力的对手。

恰逢其时,合生元又投机地介入了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利用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品牌的怀疑,以法国原装进口的超高端奶粉形象,在国产奶粉恐慌下,安然且迅速地占据了国内各大母婴店和超市卖场的奶粉货架。至此,合生元脱离儿童益生菌小品类,成功鱼跃成千亿婴幼儿奶粉领域中的一员。

2018110701423994

可是谎言最终要迎来现实的审判:315打假法国合生元。当时事件爆出后,双方国有品牌与进口品牌的歧义对簿公堂,最后显然是合生元败北而归,不仅被迫将商标“BIOSTIME法国合生元”改为“BIOSTIME合生元”,并且在之后的宣传中也不再讲法国品牌。

事实上,1999年8月合生元公司就在广州成立了,并于2000年注册了合生元商标。直到2008年7月在法国找了一家名叫Lallemand的企业,与其成立法国合生元公司,但实际上Lallemand集团是为合生元提供菌种的。

换而言之,法国合生元只是合生元在乱世中偷梁换柱进入奶粉行业的手段。最让人看不懂的是,合生元长在中国,归中国人管理,卖给中国人,为何却不肯大方的承认自己是中国的品牌?

而后2013年8月6日,国家发改委根据反垄断法,认定合生元涉嫌纵向价格垄断并开具了一张1.629亿元的天价罚单。纵向垄断的意思是指在上下游,不具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经营主体间达成了排除、竞争协议。

此外,由于合生元一直向外靠拢,其售价可以说是在国内傲视群芳。据业内人士介绍,那时进口奶粉的“到岸价”不过百元左右,但合生元的市场价却在300~400元,如此的利润空间,这让经销商们更乐于推销合生元产品。

2018110701424034

与此同时,合生元旗下奶粉暴利事情也得以揭露。根据合生元历史财报显示,2008年合生元的销售额为3.26亿元人民币,而2012年的财报则达到33.82亿元人民币,5年之内暴涨940%。净利润则从2008年的0.35亿,攀升至2012年的7.43亿,暴涨2022%,同时毛利率达到65.9%,就连蒙牛等一线品牌都望其项背,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婴幼儿奶粉为其带来了80%的销售业绩。

自反垄断事件后,涉及乳企顺应法制纷纷开始发布了一系列的降价方案,使售价下降幅度4%~20%,但合生元却以送积分返利的形式来应付反垄断的降价。这也不禁让人疑惑,难道合生元想鱼和熊掌兼得?既想要不降价就可以完成反垄断措施,又想要捆绑粉丝?但从结果看来,合生元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积分返利不仅使合生元陷入二次剥削消费者的声讨当中,也因此失去了一部分市场。最直接的反映就是,2014合生元婴幼儿奶粉收入同比下降4.84亿元,降幅达12.9%。

保健品是否能成为健合的救命稻草?

正因为品牌、垄断、暴利等原因,导致合生元的奶粉生意遭遇销售瓶颈期。而此时,正值蓝海时期的国内保健品市场,又让合生元找到一块垫脚石。2015年9月,合生元以13.86亿澳元收购Swisse 83%股权,2016年12月又以3.11亿澳元收购Swisse剩余17%股权,实现合生元对Swisse的全资控股。

2017年5月22日,在合生元经销商大会上,合生元集团CEO罗飞宣布,合生元集团正式更名为“健合集团”,这标志着合生元彻底转型。

2018110701424187

事实上,从收购后的Swisse的表现来看,的确缓解了健合的困境。得益于中国消费者对其的喜爱,Swisse逐步成为健合的主要营收来源。从健合集团第三季度财报来看,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部分的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29.3%(经货币调整为36.6%)。

根据独立市场调查公司IRI的研究数据,Swisse于澳洲维生素、草本和矿物补充剂(「VHMS」)的市场份额由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12个月的16%,上升至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12个月的18.9%,于中国之主动销售于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9个月占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总收益37.1%。

大健康产业的兴起,让购买和食用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对保健食品的认知和选择上都有错误或不健全的理解。从公开资料上来看保健品不等同于药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特定人群用来调理生理功能的产品。

2018110701424248

从Swisse的营销上来看,全靠明星、网红推荐带动销量。有专家介绍称,保健食品虽然不同于药品,但也有具体的含量,如果分量不够,我们吃的保健品不过就是精神安慰剂。而针对于此,也不禁让人想问,Swisse通过明星、网红将产品以测评的方式推荐给消费者,那么这些“临时拉来”的明星代言,是否真的对产品进行过长期服用呢?

另外据了解虽然健合集团成为了Swisse的全资持有者,但仍保持着Swisse的独立的运行模式。然而既然让中资成为Swisse的主导者,为何还要坚持100%澳洲,健合集团就这么怕国产的血脉污染了进口的产品吗?

从合生元到健合的19年,完成了小品类企业到国际化帝国的转型。或许健合在选择行业时确实有着雄韬伟略,但从其发展历程上也不难看出,利用市场需求窥探商业契机,转型的每一步看似“步步为营”实际纯为商业暴利?而如今健合集团虽然两条腿走路,但是否能拄拐长走,将不得而知。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