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蓝虐童事件全面爆发,中国版《熔炉》上映

本文来自连线家:最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又被爆出了猥亵儿童的丑闻,事件曝光后,伊能静、章子怡等明星妈妈纷纷微博发声,在红黄蓝涉嫌虐童、性侵一事全面爆发的今天,《嘉年华》的上映可谓恰逢其时。

前段时间的携程幼儿园虐童事件还没有完全过去,最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又被爆出了猥亵儿童的丑闻,而且丑陋程度难以想象。

“打针注射”、“喂药”、“裸身罚站”、“脱光衣服做检查”……光是看到这些词语,就足够令人气愤,但是随着接下来的内幕不断被曝,人们更加瞠目结舌。

事件曝光后,伊能静、章子怡等明星妈妈纷纷微博发声,尤其是章子怡一条“听说有三种颜色上不了热搜”的微博更是直接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位,引来网友疯狂点赞。此后,事件进一步发酵……

而就在事件全面爆发的今天(11月24日),一部关注女童性侵的电影《嘉年华》上映了。仿佛是有预见性一般……

《嘉年华》透过两个不同年龄段、不同成长背景下的女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女性青春成长的残酷故事,冷静但不乏力量,勇敢但保有暖意。在这部电影中,性侵案件只是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呈现了社会在这样的事件发生之后的一种失职,以及这些女孩在逆境下如何去成长,怎么样去面对。

若不是因为红黄蓝幼儿园的事件,或许《嘉年华》根本不会被关注。猫眼专业版显示,上映首日,该片排片仅为1.4%,是当天新片里排片量最低的一部影片,但是该片却收获了12%的最高上座率。目前,网上关于增加《嘉年华》排片的呼声四起。

事实上,这部几乎被院线集体忽视的影片,不但是入围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唯一一部华语片,而且还获得了第54届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导演三项提名;并且在第一届平遥电影节上,斩获费穆奖最佳影片;在土耳其安塔利亚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

其实,不管这部影片有没有得奖,在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频繁发生的今天,这样一部影片的出现,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正如《嘉年华》海报上“救救孩子”四个大字所呼吁的那样……

救救孩子!《嘉年华》被誉为中国版《熔炉》

《嘉年华》面世后,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韩国的同题材电影《熔炉》,相同的题材,不同的切入,《嘉年华》重点在性侵事件之后人们的反应,而《熔炉》重点在性侵儿童的施暴过程。

看过《嘉年华》后,很多观影的专业大号和影评人士,都不约而同给出了“中国版《熔炉》”、“我们也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的定论。”

但在小文看来,不同于《熔炉》的重口味煽情,《嘉年华》没有苦大仇深,甚至连性侵两个字都没出现。它克制、冷静地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描述了案件中的女性群像。

16岁的黑户少女小米,三年里漂泊了15个城市。现在,她在海滨小城的一间旅馆打工,时时面临着因为年龄身份问题而被辞退的危险。在她替前台顶班的某个深夜,一位成年男子领着两名小学女生开了两间房。

两个女孩都12岁了,一个叫小文,一个叫小新。当晚,小米在监视器中看到男子强行闯入少女的房间。第二天,她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回到学校,每人吃了一片同学给的药,“吃了,肚子就不疼了”。

直到老师发现她们的大腿内侧,有伤痕,这才通知了家长。女孩们被送到医院检查。当发现两人处女膜破裂时,另一位受害者小新木讷地问小文,“处女膜是什么呀?”

《嘉年华》把事发经过,拍得极其含蓄和克制。但并非回避。

女导演文宴说——这部电影不仅仅是用暴力来告诉我们伤害有多大,更是告诉我们暴力过后,身边的人以及整个社会的态度是怎样的。

旅馆老板害怕惹事,扣下了关键的视频证据;小米害怕丢掉工作,在真相面前一再撒谎;案发当晚,小文和小新曾经向前台点了四罐啤酒。喝啤酒似乎不是一个好女孩该有的行径,于是警察审讯的时候对她们的口供表示质疑,不停追问喝酒细节;医院被权贵收买,几次对小文检查,先后得出了不一样的结果……

每次脱下裤子,就好像把小文的刚愈合的伤口撕开进行窥探。医生不顾小文的感受,在媒体面前公开发表检查结果,被人们议论纷纷。甚至受害者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的父母,事后也无法给予应有的温暖。小文的母亲把小文的衣服从衣柜扯出来骂她说:“叫你穿那些不三不四的衣服”,然后还被她妈妈拉去厕所剪掉了长发。

小文和小新是受害者,本该被谴责的是施暴者,而不是她们。对遭受性侵的未成年人实施羞辱和冷漠,是对受害人的进一步伤害。性教育在我国的缺失,则是把未成年引向恶魔的无形推手。

在这起性侵案中,老师、家长、警察、医生、律师、商贩,每一个社会角色的面目都一一浮现。唯独,那个性侵者始终面目模糊,甚至一直逍遥法外!

不过,电影透露给我们的信息,足以拼凑出那个罪犯刘会长的身份全貌:滨海小城的一位有钱老板,同时还是两名女孩其中一位的干爹。他权力通天又秘不示人。他无迹可寻又无所不为。在他强大的关系网背后,是无处不在的、可以颠倒是非的影响力。

虽然《嘉年华》没有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还是会让人想到2013年海南万宁的校长性侵案。虽然犯人被判了刑,但最后维权人士被群殴、被刑拘……这也是文晏导演为什么拍这部电影的原因。

《嘉年华》只是还原了这些社会本就暗藏的疮疤,最终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对两名少女而言,这世界本应该像嘉年华一样在眼前打开,然而遭遇摧残,留下的是可能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正如文晏所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像是嘉年华似的时代,天天都是喧嚣,过得像过山车一样的。

它被誉为中国版《熔炉》,排片却极低

在红黄蓝涉嫌虐童、性侵一事全面爆发的今天,《嘉年华》的上映可谓恰逢其时。

影片题材涉及的是在中国大银幕上几乎前所未见的“性侵女童”事件。导演文晏曾经担任过《白日焰火》的制片人,早在3年前,她就关注到了层出不穷的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拍摄一部电影,来为保护未成年人发声。

她将电影定名为“嘉年华”,英文名则是“Angels Wear White”——白衣天使。主题和片名鲜明的反差,再配上电影中颇为冷峻的叙事风格,营造出的是一幕幕触及内心底线的人间悲剧。

但这样的良苦用心,并没有为《嘉年华》换来应有的回报,除了在电影奖项上获得提名和业内有口皆碑之外,它在商业上的先期表现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比如今天在全国的排片,仅有1.4%,排在新片最后一位,即使是劣质的国产恐怖片,场次也排在《嘉年华》前面。这意味着许多观众即使专程走进电影院,也不一定能看到这部片子。

但我们有义务让更多人认识这部电影,特别是现在这样一个非常时刻。

《嘉年华》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没有拘泥在性侵这件事情上,它称得上是一部当下女性生存现状的百科全书。透过两个不同年龄段、不同成长背景下的女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女性青春成长的故事。这两个女孩,一个是周美君饰演的小文,她和另一名女同学被某高官带去旅馆,并实施了性侵,从此她的生活堕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嘉年华》的出现,似乎是在提醒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像小文这样遭受过身心摧残的孩子,有许多像小米这样受困于没有身份窘境的孩子,而更多血淋淋的事实,或许还在隐秘的地方,没被我们发现。

抛开性侵与女性生存这两个主题不谈,单从作品本身出发,《嘉年华》也是今年首屈一指的独立佳作。除了刚才提到的导演文晏之外,电影中的几位主演,都贡献了极为优秀的演出,比如文淇,今年14岁的她,将小米的隐忍与倔强诠释的入木三分,称得上是今年华语影坛最惊艳的表演之一,而她也不负众望,成为了本周将要颁发的金马奖影后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而其他如耿乐、刘威葳、史可等实力派演员,他们的加盟也使得这部电影在人物塑造上更加鲜活生动,即使跨界如王栎鑫,在片中饰演的小混混,也并不脸谱化,可见导演确实用了很多心思来打磨剧本琢磨人物,目的只有一个——将最真实的生活呈现到观众们的面前。

这样的影片自然是各大电影节的座上宾,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的入围、平遥影展最佳影片的光环,再加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三项重量级提名的荣誉,《嘉年华》已经满载荣耀回到了这里。

但是当它真的要走上大银幕,接受更多观众检阅的时候,却成为了资本洪流所鄙夷和抛弃的对象,这对一部用心拍出来的电影来说,公平吗?

未成年性侵案频发,《嘉年华》上映意义非凡

小文不想用文艺片来定义《嘉年华》。毕竟,它没有造作自恋的文艺腔。也不想用商业片来低估它,因为它有比商业片还震撼的力量,它突破了国产电影涉入现实的常规尺度,借一宗性侵,实打实地质问了整个社会。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从自己的经验推出,儿童性侵犯仅是少数极端事件,但事实并非如此。

全球40多年的研究表明,儿童性侵犯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的重大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14 年全球预防暴力状况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每5名女性中就有1名、每13名男性中就有1名在18岁之前受到过性侵犯。而根据美国国家失踪及受虐儿童中心(NCMEC)统计,美国有1/5的女孩和1/10的男孩在18岁以前遭受过性侵。

或许你不信,或者觉得那是美国,不是自己的国家,那再看这一组数据。

相关报道显示,2013至2015三年间,中国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968起,受害儿童超过1790人,这一数据尚不包括表述为“多名儿童”等概数的情况,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其隐案比例是1:7。

也就是说,一起性侵儿童新闻的曝光,或许意味着7起案件已然发生。

此外,一项对中国6省市6所普通高校2508名大学生的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4.8%女生和17.6%男生报告在16岁之前经历过性侵犯。广东省妇联和检察院调查2008~2011年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受理的案件发现,在18岁以下的女童案件中,涉及性侵犯的案件竟然高达75.34%。

而让人更触目惊心的是“女童保护”基金的另外一组数据,“女童保护”基金对2015年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进行统计发现,超过70%的性侵儿童案为熟人所为。

受性侵儿童的最高比例女童能达到11.5%, 男童也有9.6%,中国有上千万未成年人,事实上儿童遭遇性侵的几率并不比碰到交通事故低。

可见,事态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很多。

这些年,无论是南京高铁猥亵养女事件还是留守女童被性侵案例,当这些社会阴暗面被曝光在公众视野下时,民众用键盘充当着自己正义使者的武器,喧嚣着“把这个禽兽抓起来”“还是不是人”,如此“正义凛然”的话充斥在网络平台上。

我们附和,我们赞同。我们有太多愤怒,却太少思考。层出不穷的事情在媒体上逐渐冷却翻篇之后,人们又恢复到什么都没有发生的状态。

愤怒就像曾经向河流中投入石头,掀起过波澜,很快恢复平静,死寂到你甚至连波纹都察觉不出。那些遭遇过伤害的人,他们后来怎么样了?没人记得去关心了。

《嘉年华》的故事,很像一则社会新闻。女童被性侵放在当下,是一个非常可以引发讨论和关注的题材。影片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它从始至终都没有通过影像来发泄情绪获得共鸣和认可。它只是引导观众去认识反思这个案件的媒介。影片理性地揭示了,比性侵更让人心寒的,还有现实中无形而隐晦的羞辱和冷漠。

也许我们无法阻止“虐童”事件的发生,但当这种“有责任感”的电影出现时,作为观众的我们其实也是可以贡献出一份微小的支持的,不要再如导演文晏感叹那般——“女童性侵事件早就有,只是大家不议论。”

在韩国,电影《熔炉》上映后,韩国国会颁布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在废除了死刑的韩国,该法案的惩罚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这部修订案又被大家称为“熔炉法”。

《熔炉》,是根据韩国光州一所聋哑学校校长性侵儿童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是,这部电影上映后,因为影响深远,百万网友签名抗议,导致案件重申,促成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又名“熔炉法”)的修正,在韩国,这是一部被称为改变韩国的电影。

这也被认为是《熔炉》这部电影最有力的地方,胜过拿下所有电影节的奖项,因为它承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

眼下,被国人誉为中国版《熔炉》的《嘉年华》能有同样的吸引力吗?小文不敢奢望!

小文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那就是赶快给《嘉年华》腾出点排片的空间吧!毕竟,钱是赚不完的,孩子的未来才是社会最大的财富!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