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几年来,一批不是985就是211高知分子纷纷跨界做餐饮,而且都还搞得风生水起。瞧,乐凯撒陈宁就是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学霸,甘其食创始人童启华毕业于同济大学,清华毕业的李林渡放弃百万年薪,自甘“堕落”卖“堕落虾”,除此以外,还有卖米粉的北大硕士张天一、遇见小面创始人宋奇等等。这种自顶层人才就得到提升的情形下,是否能带动整个行业的人才升级呢?很是令人期待!
对行业的影响似乎有限
可能实际上跨界做餐饮的高知分子远不止眼前这些,毕竟只有做得好的才能被人知晓;但即便如此,这些知识或技术大牛出身的新餐饮人,在面对全国400万家餐饮企业及2400万从业人员时,影响力到底能有多大呢?
的确,这些跨界餐饮人的加入,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视角,让很多人不由得感叹,原来餐饮还能这么玩!很能促进传统餐饮人思变!
然而一旦深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跨界餐饮人都是在经营单品类的小而美餐厅。实际上就是快餐的升级版,再植入时下特别能迎合年轻人的概念,然后不断“下潜”,摸索出独特的思路,自然就能脱颖而出。可在这个价值30000亿大市场中,快餐业态的占比并没有想象的高。
在中国烹饪协会最新发布的2016年餐饮百强企业和五百强门店中,“快餐、火锅、餐馆酒楼依然是主力业态,而快餐还未完全摆脱颓势”;
而即便是在被称为高频刚需的2015年,快餐业态的销售规模达到71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32%,但与美国、欧洲等国的动辄30%的占比相比,即使在北京、广州、上海,快餐占到整个行业的比例也仅有5%。随着两年的优胜劣汰,不保守估计也难超10%。
整个业态尚且如此,再能干的高知跨界餐饮分子对行业的影响力又能有多大呢,毕竟基数摆在这里,这确是个硬伤。
但不可否定的是,这批人的成功的确为行业引来了更多新鲜血液,并刺激传统餐饮人的积极变革,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否能促进行业人才升级,还要视其人才输出的能力来决定。
人才培养勉强自给自足
企业经营是件相对公平的事情;也就是不论老餐饮人,还是新餐饮人,都会遇到行业与生俱来的痛点,如营运体系的标准及体系的难建立;缺少人才孵化机制,使得餐厅无人可用等等。
这些高知分子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可以利用以往的经验及技能,对餐厅营运过程中的部分技术难题,能够另辟蹊径。
譬如,为了解决小龙虾个头无法平均的烦恼,李林渡和同学能自主研发好几种选虾方式。很是让人羡慕!
可一旦面对人才培养,整个行业基本都束手无策。这也是为什么营运体系已经建得非常好的企业还会使用刻度嘟嘟。因为其可以合理有效地帮助餐厅构建企业内部商学院、人才孵化器机制、企业核心管理干部层的指挥体系及企业内部检查体系等。在无人餐厅遥遥无期的当下,企业经营的主体仍然是人。因此,如何使员工发挥更大效能也将是餐厅营运的主题。
君不见,乐凯撒为了谋求发展,几乎是病态式的高薪挖各行各业的“墙角”。
而其他高知跨界餐厅,也是大量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自己都是求贤若渴,又何谈人才输出呢?
当然,这样的行为千万别贸然借鉴,尤其是企业内部环境及气氛本就有问题的,不仅易使“好人”变“坏人”,更可怕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