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任力到创造力的转变,苏宁智慧零售转型背后的阿米巴经营重构

本文来自连线家,之所以苏宁能从传统零售时代向智慧零售时代迈进,并得以实现了其第二曲线的非连续性增长跨越,离不开的自然是其对未来变化的前瞻性洞察,以及在不确定的市场中,能以超前的组织变革形式进行战略应对与调整。

最近几天,互联网新贵——小米集团,话题热度不减。

在继其赴港IPO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小米又在几天前冷不丁地搞出了一个大新闻——推出了其史上最大规模的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新设集团组织部和集团参谋部。

在很多人看来,尽管早期小米游击队的打法,能为公司高效地创造出许多奇迹,同时也锻炼出一批优秀的骨干精英。但如今,面对一个营收过千亿、员工近两万的上市公司,为了提升大兵团的作战能力,适应未来更大规模的运动战、更长时间消耗的相持战,小米显然也必须面临着从‘游击队’向着正规军、集团军的组织变革转型,让剑在主战场上更好地挥舞。

毕竟,互联网行业向来波诡云谲,新竞品与新趋势日新月异且层出不穷,巨头稍有懈怠也可能因此错失机会,走下神坛。

因而,没有注定成功的金科玉律,唯有在基于变化的思维逻辑下主动求变,并带动企业去适应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挑战,迫使企业在组织与业务上作出配套与调整,以提升组织内部的协同性和管理、工作效率,来迎合变化,并应对经营的不确定性常态。

而从已有经验来看,超前地布局内部组织架构,不仅能有效地应对来自消费市场和行业趋势的变化,并且对企业组织管理和战略规划也有着重要指导作用。比如,业内典型案例苏宁,作为一个拥有25万员工的“庞然大物”,从电器连锁时代发展到智慧零售时代,无论是从转型的复杂度,还是成效的显著性,其都足以成为行业研究的典范。

(苏宁总部)

苏宁成功转型的关键:“新生”的变革底色

与阿里的大胆激进、百度的温和渐进和腾讯的谋定后动相比,我更愿意将苏宁的组织架构变革定义为大破大立。

从零售形态的升级划分来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苏宁从传统电器零售成功转型到互联网零售上半场里的全品类零售,再到如今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时代这28年时间里,每个阶段里其对自身定位的“以变养变”调整,以及每一阶段里对其组织架构的系统化改造,都是达到了脱胎换骨化的程度。

无论是从整个大的战略目标、业务规划到产品,还是到整个营销的模式、组织、人才以及文化等,苏宁几乎在每个阶段都能递进式地裂变出适应各阶段转型所需的组织细胞与功能肌体,并在调整中不断进化、形成新个体。

对于苏宁而言,其变革的底色就是新生:不受母体的本源去框限,容忍并且能推动母体之上生出新的东西,直至这个全新的个体脱离母体,再作为一个新母体呈现。尽管这一过程,有过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转型的迷茫阵痛。

首先,从2006年开始提出营销变革,到2012年向全品类电商成功转型这一阶段,苏宁的转型看点主要侧重于将问题业务模式进行转型、成型和定型。

(苏宁携智能家居、智慧物流、无人店等众多黑科技亮相CES)

在这一时期,苏宁作为标准化的电器零售商,不仅受到了互联网技术和消费升级趋势冲击,面临着生存危机的大考验,同时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注定了传统零售商向互联网转型,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高风险博弈,然而苏宁当时就拥有着对行业趋势的高精准性判断与洞察。

在那时,对于苏宁而言,能够坚定且聚焦式地对互联网零售这一新模式进行转型探索与尝试,考验的无疑是苏宁的定力与承受力,这需要极大的决心来承载。

要知道那几年,转型中的苏宁承受了不小的业绩压力。这对于一个在以利润为基础、需要承担市值要求的上市公司而言,苏宁的压力是非常明显的。因而“不破则不立”,便成为了苏宁这一痛苦变革过程的真实写照。

而当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谈及苏宁的转型时,他也表示:“苏宁28年,就是一个不断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每跨越一个困难,苏宁都会历经一次脱胎换骨。”

其次,从2016年开始至今,当苏宁转型到互联网零售下半场的智慧零售,进入一个新的起点,人力资源建设又成为了苏宁这一时间内,战略规划和组织管理转变的关键环节。

而今回头来看,之所以苏宁能从传统零售时代向智慧零售时代迈进,并得以实现了其第二曲线的非连续性增长跨越,离不开的自然是其对未来变化的前瞻性洞察,以及在不确定的市场中,能以超前的组织变革形式进行战略应对与调整。

(苏宁易购集团高级副总裁、CHO孟祥胜在2018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峰会讲述苏宁转型经验)

北大管理学陈春花教授曾经说过:一个自驱动的组织,就是要变革自己,只有变革自己才能成为自驱动型组织。任何组织在今天都不是传承过去,而是必须面对未来,必须要回到未来的基本规律当中。而苏宁在其战略转型过程中,所践行的组织变革策略,便是对应着这一自驱动的演变原理。

业务特性决定组织架构需求

在传统零售时代,行业和资源的边界相对清晰,企业在一个条块分明的空间寻求立足点,遵循的是「竞争逻辑」,与竞争对手在竞技场与竞技手段的博弈对抗上,空间与玩法也非常之有限。

(苏宁全球首个818燃客城将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1号馆惊艳亮相)

而今,随着零售行业在互联网竞技场上的全面互联智慧化,传统零售时代主导下的那套严格按照矩阵流程的模式与打法,显然也难以适应智慧零售经营模式下的机动、灵活、协同和强创造性等业务特性。

与此同时,当过去那套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难以实现高效运作,并失去意义之时,相应的组织管理自然就需应势而动了。

尽管俗话说“船大难掉头”,大型企业的转型,从组织建设上来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然而在苏宁看来,企业变革中最深层的、最关键的是人的变革,其中包括思想观念的变革,人才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等。尤其对于处于高速成长机遇期的企业来说,“人的变革”更是企业最难做又亟待去做的事情。

因而,为了深耕业务需要,并打造出适应互联网经营模式下的协同创新商业生态,苏宁在其组织演变的过程中,不仅将原本25万人的庞大组织结构进行了颗粒化梳理,并将权限布置在听得见炮声的前线。

同时还按照“事业部公司化、小团队作战、利润中心制、内部市场化”四大组织理念,分解为100多个大团队和4000多个小团队,并按照阿米巴经营的模式,将每一个品类、每一个品种、每一个品牌的运作都产生了一个独立的BU,变成本中心为经营团队的利润中心,并按所得利润来考核,超额完成奖励更多。不仅考核每个“阿米巴”的领导人,而且考核到每个“阿米巴”人员每小时产生的附加价值,真正落实到“全员经营”的方针,发挥到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在的创造力,一改传统经营模式中员工打工的心态。

“阿米巴”(Amoeba)在拉丁语中是单个原生体的意思,稻盛和夫提出的“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是以各个阿米巴的领导为核心,让其自行制定各自的计划,并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目标,让第一线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

通过把过去大一统的组织,转变成了内部将近上万个不同精英的小团队,苏宁效仿阿米巴经营模式这一组织变革,不仅实现了从组织转变到人的经营组织碎片化,同时还通过共享组织云化、内部协同网络化,确保了其整合效应的发挥和转型风险可控,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再造。

南京新街口淮海路的苏宁极物店

苏宁易购集团高级副总裁、 CHO 孟祥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描述了这个被重构的过程,即从“高速列车”到“联合舰队”,将组织打碎重组。他表示,过去的苏宁做连锁讲究标准化,追求组织的克隆、复制、规模,人员需要服从、投入、执行,每节车厢不能独立动,都要跟着总部走,由总部这个车头推动;现在的苏宁,伴随着产业板块的多元化、事业部公司化等,更像是联合舰队,总部是艘旗舰,下面的每个单元都是独立的军舰,要既能独立作战,又能有机整合、集团作战。

当然,随着苏宁在智慧零售多业态布局的加速落地,围绕着“人”所做的组织变革“文章”——人才的引进、储备与激励,也从过去的“陆军单一作战”,变成了现在的“陆海空联合作战”的多元化人才结构。

近两年来,针对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中高端科技人才抢夺,苏宁在人才引进的方式上,更是动作不断。不仅升级秘密武器“1200工程”——全面启动海外管培生计划,同时还针对苏宁IT体系的专业化扩容,打出了“万千百”计划的“王牌”,在全球范围内网罗顶尖的IT人才,为智慧零售发展做好技术人才的“扩军”准备。据统计显示,目前苏宁研发团队硕士以上文凭比例已经超过20%。

(1200管培生进行培训)

在激励方案上,为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并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苏宁还推出了颇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股权激励计划:以几乎市场半价的方式对1600名核心骨干进行股权激励,并约定若苏宁易购2018年度营业收入增幅不低于30%,则可在锁定期满后分批出售股票。

对于苏宁而言,无论是从“万千百”计划、“1200工程”等“抢人”模式,还是与业绩挂钩的高吸引性股权激励,在人力资源的建设上,苏宁所体现的始终是向着一个价值型增长性组织方向去发展。通过不断设计新角色,让更多人参与到组织绩效中来,并将人力资源的真实价值最大化地释放,同时更实现了员工从过去工作胜任力向未来创造力的转变,从机制上助力公司内部造血能力的持续性。

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认识:企业要么实施变革,要么就会灭亡。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有些企业虽进行了变革,却反而加快了灭亡,这其中就涉及到组织变革模式的选择与组织体系的设计问题,而苏宁成功转型的经验则成为了很好的借鉴。

从过去苏宁的多次变革历程可以看到,其在组织变革思维与执行路径,除了紧紧地坚守着零售行业的本质,坚守渠道的商品经营和顾客服务外,在其转型期间,苏宁还通过练内功、强后台、建体系,一点一点地聚沙成塔。

而正是其站在未来看待现在,立足于未来作现实变革的结果,从而才促使苏宁能够在组织转型过程中,得以打造出动态面对未来生长的竞争力。

当然,苏宁也常怀危机意识,并敢于自我批判,既不执着于过往的成功,也能将自己置身于未来,而这些因素的叠加,都成为其自驱动变革文化形成的关键。尽管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竞争环境,但在每一阶段中,苏宁所做出的战略决定,则更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未来的竞争。

而孟祥胜也表示:“苏宁还会不断的去调整,不断根据业务需求再去变化,进一步细化小业务单元,让苏宁这头大象起舞,助推发展战略的执行落地。”

(日处理包裹可达到181万件的苏宁云仓)

可以预见,随着未来苏宁在智慧零售方向的纵深化推进与精细化深耕,苏宁这一动态式的、持续生长且面对未来的组织体系设计,在未来相信也将能高质量地转化成为巩固其28年变革成果与领先地位的优势竞争力。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