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则《人人网,谢幕开始》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该新闻源于人人网宣布关闭站内信系统,网友引发伤感而作。后来陈一舟回应并宣布将调整站内信升级方案,将暂停站内信功能升级,并承诺永久保留站内信内容。甚至面对一直支持的人人用户,陈一舟表示:只要您的青春持续闪光,我们的奋斗就不会停止!
然而人人公司还是把人人网给卖了,价格2000万美元。
创办于2005年末的校内网,自从改成“人人网”之后,迎来了最辉煌的几年,但随着新型社交平台的冲击,以校园关系为主导的人人网开始走下坡路。
2013年8月,开心农场正式从人人网开放平台下线。2015年,站内信迎来最后的时光。2018年,人人网正式被卖。用时13年,曾经被称为“中国版的Facebook”并没有延续Facebook的好命和成功。
2015年的那场轰动只是谢幕的开始,虽然人人网极力否认。同年八月,陈一舟出任北京多牛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牛传媒)董事,时隔三年,将人人网卖给了多牛传媒。也许2015年已经开始再为人人网找出路,今天被卖并不偶然。
人人网13年,从辉煌到崩溃,好似一场青春大梦。从三年前的虚惊一场到今天的谢幕成真,从表示奋斗不止到很高兴为人人网找到一个新的归宿,令人唏嘘不已。
人人网谢幕,惋惜之余也让旁观者思考未来社交平台如何走。
社交平台发展史,是一部互联网传播信息变革史
经历了BBS的荒蛮时代及各类博客的圈地运动,以六度空间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化网络SNS得到全面爆发。
能够得到全面爆发,主要是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改变。BBS和博客时代的内容生产没有门槛,缺乏内容梳理和传播机制,大量信息被淹没。同时,PC时代,主流网站以内容为中心,而熟人关系却在网络中无法渗透。社会化网络SNS的出现,以关系链作为过滤机制,用信息流进行内容分发,人们的上网体验及信息传播得到了很大改善。
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中国SNS网络达到鼎盛时期。但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方式仍然在不断突破及创新。
彼时,在即时通讯领域一骑绝尘的QQ,上线QQ校友。QQ空间应用迅速崛起,QQ空间在用户体量上迅速获得压制性胜利。QQ庞大的关系网络,让人人网望尘莫及。
社交平台的格局并没有因为一时的SNS大战结束而巩固。在人人网、QQ空间争夺SNS谁是第一时,创办了校内网的王兴又在微博客领域打响了第一枪。随后崛起的微博燃起了圈地之热。SNS领域的代表人人网,左有QQ空间蚕食市场份额,右受微博崛起的夹击。
此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的横空出世,加速了SNS平台的衰落。
从2011年微信上线,历时433天,马化腾宣布突破1亿用户。虽然在微博之战错失先发优势,但是在2012年,朋友圈上线,微信完成了通信工具向社交平台的升级,基于手机的熟人社交圈正式出现,微博、人人网受到重创。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微信变奠定了社交领域霸主地位。
QQ及微信两大社交护法利器,让腾讯社交帝国之位无人撼动。
在社交领域,玩家如过江之卿。回首看社交平台的发展变迁,是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演变。用户作为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社交平台用不同的方式将节点建立联系。平台赋予了用户可以分享可以传播信息的价值,用户填充了平台的内容。
从BBS到SNS,从微博到微信,所有的平台都在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连接用户;二是,如何提高用户使用效率,三是,如何提高用户使用时长。这三个问题的探索,一直贯穿整个社交平台发展周期。
即使坐上社交头把交椅的微信,也在焦虑得面对不断兴起的社交之秀引发的用户流失问题。所以社交平台无论大小,都将不断探索将用户如何继续圈在自己的领地内。
算法推荐驱动社交媒体变革
虽然拥有多亿用户的腾讯已经成为社交领域的寡头,但是社交创业的浪潮并没有结束。想分食社交这块大蛋糕的一直不缺后来者。自微信朋友圈上线后,仅隔4个月,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推荐,自称“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的今日头条横空出世。
从上线到2015年,今日头条完成了产品的规模化,产品功能不断丰富。依靠算法推荐,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今日头条已成为仅次于腾讯新闻的第二大客户端。
2015年下半年开始推出头条号,今日头条开始从内容分发延伸到内容创作环节,今日头条已不再掩饰他的社交野心。截至今年2月,头条系全球用户总数约10.5亿,去重后用户总数约9亿。其中,今日头条DAU约1.2亿,用户日均在线时长54分钟,是仅次于微信的第二大国民App。
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头条快速扩张,从头条体系分裂出来了短视频业务,甚至通过投资或者自建的形式,不断在海外攻城略地。截至今年2月,今日头条App已在北美、巴西、日本、东南亚等地区拥有超过1000万海外用户。
微信在社交领域根深蒂固,一家独大,有模仿者,也有另辟蹊径者。今日头条靠算法推荐起家,引入社会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方法论,不断被整个头条系所复用,并引领了一种新的信息分发的主流模式。头条的崛起,不仅使得微信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也同样让微博领域的佼佼者新浪微博和搜索引擎的老大哥百度受到威胁。各大公司纷纷掀起“头条化”的热潮。
头条系的成功代表了一种模式上的优势,也再次验证了社交平台的变革就是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变革。
当以内容为中心,熟人关系无法渗透时,即时通讯出现,提高了点对点的沟通效率。想要人们长久留在社交工具里,必须提供足够多的内容吸引用户留下。所以出现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工具。信息流让人们自由分享内容,当信息内容过多时,人们无法筛选信息时,便出现了靠算法驱动的信息流,通过大数据分析人们的喜好和兴趣,让人们可以获得个性化的信息。
随着各大社交平台和新闻客户端加码上线算法推荐时,这也会引发新的矛盾,被社交平台支配的用户没有自主选择信息的权利,被动的接受平台安排好的喜好内容。总有一天,算法推荐带来的无关内容,会被用户所诟病。但社交产品将会不断探索新机制以弥合这种矛盾。
社交领域创新仍是主旋律
社交软件给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移动社交体验盛宴。像微信这样强大的社交应用仍然有着无法触及到的用户。除了今日头条这匹黑马,正面与腾讯交战,也有不少新的玩家在社交领域高调亮相。
无论是西方最主流的新经济自由主义,还是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都没有寻找到解决“赢者通吃”的良方。所以社交软件的不断消亡和产生,也说明了社交领域的吸引力。就在今年上线的子弹短信,一度热度超过微信。
大家纷纷议论子弹短信能否颠覆微信。之所以大家对子弹短信抱有如此大希望,主要“天下苦微信久矣”,还有子弹短信最大亮点莫过于准确率极高的语音输入,通过语音将其转换成文字,使得收发信息都能更加直观高效。
得益于软件本身的优点和创始人老罗的自带媒体属性,子弹短信发布后第十天总激活用户量超过400 万,而自亮相以来短短三天时间时间已经完成了1.5 亿融资,成为了“史上融资过亿最快项目”。子弹短信如同烟花一般,在放出耀眼的光芒之后,变快速转凉。
社交领域的终点永远不是颠覆微信,因为微信自己也有瓶颈。微信,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典型的硬件设施的平台级颠覆。经历了7年的发展,微信建立的生态已不是一个社交平台能轻易颠覆的,但是用户对于平台也有“七年之痒”,从原来疯狂的加微信好友变成了删减通讯录里的陌生人,微信公众号活跃度也在不断降低。一路狂飙7年之后,也遇流量天花板。
熟人间的关系链一旦形成就很难转移,但新一代的互联网网民成长起来,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和社交话术,面对多变、表达活泼的新生人群,一代巨头也显露出疲惫。从腾讯疯狂押注短视频,也能看出腾讯对于未来的焦虑。
互联网造就了Facebook、Twitter、微信等大型社交平台,这些由中心化组织控制的平台通过聚集数以亿计的用户,管理着平台内容的生产、传播和分享规则,有用户就有流量,创造生态圈自我供血,产生源源不断的利润。
正因如此,全世界的科技巨头几乎都有着一个社交梦,社交是进行其他业务的基础,巨头们在社交领域的布局前仆后继,旁观者垂涎欲滴。
社交领域的战火会一直此起彼伏,有颠覆就有新生。未来的社交产品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微信是否会被颠覆,不得而知。但是主旋律一定是不断的创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唯有创新,才能不在时代的潮流中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