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午间,网上传出消息称,京东到家无人货架“倒闭”,深圳团队将由饿了么货架接手的传闻。京东到家事后对外回应称:京东到家暂时停掉无人货架项目,内部将聚焦到主营的到家业务和达达业务上。
去年无人货架异常火爆,资本市场闻风而动,只是它的命运跟共享单车相差无几,从野蛮生长到现在市场荒凉,众多玩家被洗牌淘汰出局。此前无人货架玩家虽说有各种倒闭转型潮,但像京东这种大企业也撤退的情况还是非常少见。按理说京东到家背靠京东这个巨头实力强劲,为何它也不能复盘无人货架的成功呢?在资本遇冷的情况下,未来无人货架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吗?
无人货架混战后幸存者均受严重冲击 京东到家撤退无人货架释放重要信号
据新浪科技之前的报道,2017年到2018年年初,无人货架这个火得发热的赛道就已经席卷了30亿真金白银,入局其中的玩家更是达到50多个。比如猩便利、每日优鲜便利购、果小美、小e微店等,这些玩家都拿到了上亿融资。在经过各方混战到头部之战两个阶段后,现在的无人货架俨然没有当初的热闹。小谦笔记(xiaoqianshuo)查资料发现,进入2018年半年以来,已经很少有传出无人货架企业出现融资的好消息。
事实上,2018年下半年以来,伴随几个头部玩家发展遇阻,无人货架领域便进入静默期。据北京商报报道,今年6月,哈米科技创始人赵文强发内部信称公司将调整业务模式,团队要做好“过冬准备”。今年7月,饱受倒闭传闻的无人货架企业果小美上线“宝贝仓”业务,主业切换成微商,彻底告别无人货架赛道。随着无人货架行业幸存者越来越少,这也进一步证实企业在无人货架领域生存越来越不容易。
无人货架领域除了吸引一些初创企业,巨头们的动作其实也很积极。饿了么推出无人值守货架e点便利,京东到家GO投入市场,顺丰打造无人货架一站式平台丰e足食。巨头们提前占坑也是不愿错过风口,但它们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这次京东到家对外宣布停掉无人货架项目还是让人疑惑,毕竟今年京东到家还是有一系列的举措在推动无人货架的发展。
小谦笔记(xiaoqianshuo)认为京东到家背靠京东的商品供应链跟物流,同时它的融资能力还是很厉害,它在无人货架领域就算是亏本经营应该还是能支撑下去,为何还是在年底砍掉这个项目呢?随着京东到家这样的巨头也在无人货架上撤退,似乎意味着这个行业凉凉是迟早的事,为何无人货架这股热风冷的这么快?
京东到家撤退无人货架也是意情理之中 无人货架仍是一种不够成熟的商业模式
2018年以来,不少无人货架早期创业公司在融资受阻后已经先后倒闭或转型,不过像京东到家这样的巨头宣布“撤退”的似乎还是业内首例。当下新零售已是巨头发展重点,尤其是像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它们在线下新零售的尝试多种多样,阿里的饿了么跟蚂蚁金服在无人货架的动作还是一如既往,为何京东到家会斩断无人货架这条业务线呢?有哪些因素造成京东到家的这一操作呢?小谦笔记(xiaoqianshuo)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四点。
第一,无人货架难以给京东的零售战略形成较大的协同效应。根据之前京东到家在无人货架上的动作来看,它在7月份还计划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加大投入智能货架的投入,虽说并未披露投入的数量有多少,但至少说明京东到家曾经还是有对无人货架寄予厚望。只是无人货架并不像达达跟到家业务一样,能够为京东的新零售贡献很大,目前基本上还是烧钱趋势。由于用户的消费频率不高,无人货架短期内也难以成为京东的新零售产生一些经济效益跟协同效应。
第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是今年对于京东来说也是上市以来最黑暗的一年,不仅刘强东深陷负面新闻,最关键的是市值蒸发近400亿。根据京东Q3财报,这一季度的活跃用户数较上一季度的3.138亿下滑3%至3.052亿。不仅是用户数,京东的营收增速也在持续下滑,2018年前三季度,京东营收的同比增幅逐季下滑,分别为33%、31%和25%。因此,对于京东来说也许砍掉无人货架这种亏钱业务也是必须要做的。
另一方面由于无人货架由于补货周期不稳定,采购方式通常都是由供货商集中运送到仓库,然后企业再进行逐个分配,中间增加的流通环节费用基本都要企业自掏腰包,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虽说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背后在商品供应链上不愁问题,还有京东、沃尔玛都能给它提供商品,但是无人货架走货规模小,采购成本并不低。
第三,无人货架产品种类单一,用户购买频率并不高。虽说无人货架是抢占办公室等新型消费场景的项目,但是不得不说受限货架限制,它的产品品种单一,它并不能像写字楼附近的便利店一样商品种类选择更为丰富。无人货架的品类主要是饮料、零食,品类少,消费者选择非常有限。而传统零售店品类齐全,除了各种各样的零食、酒水,还包括香烟、牙刷牙膏、毛巾、碘酒等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对于用户而言,品类和低价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但这两方面,无人货架并不占有优势,因此,用户在无人货架上的消费频率并不高。
第四,虽说无人货架场景应用丰富,但盈利问题却是最大痛点。在场景应用上,京东到家Go的使用场景将延伸至楼道、电梯口、社区、商场、加油站、娱乐场所、培训机构等一切有流动人群的开放空间内。看似无人货架的场景丰富,应该能吸引不少的用户消费,但由于仅靠赚产品差价的形式并不现实,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这也导致京东到家一直处于烧钱亏本的现状。
不论是京东到家还是其它玩家,为了抢占市场前期都在疯狂的盲目的扩张,但这种只看数量不重质量的扩张方式并不能让无人货架这个行业健康发展。众多玩家的退出淘汰其实也并非坏事,反而让资本对于无人货架这个行业看的更为理性跟客观,外界高唱凉凉的无人货架未来该何去何从?
京东到家斩断无人货架也是敲警钟 无人货架想要东山再起并不容易
在资本裹挟下急速发展的无人货架行业从“志在四方”滑向“崩盘前夜”,尤其像以京东到家这样的重量级玩家的退出也进一步证实无人货架的发展前途未卜。在经过一轮大洗牌的前提下,资本市场对于无人货架的热情也渐退,无人货架要想回到曾经的巅峰已不现实。对于无人货架来说,要想收拾残局,未来还能从哪些方面尽可能的改善下局面呢?
在风口大的时候,众多无人货架企业都获得资本市场的巨额融资,接下来它们的动作都是集中在盲目扩张抢争夺市场。虽说铺点有必要,但在整个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这一动作带来的后果就是只是抢占一时地盘,后续还要被资金跟高成本运营拖累。因此盲目扩张的点位战已经停止,在下个阶段,玩家们应该将重点放在提供运营上。如何用更低的成本提高运营的价值,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投入。
无人货架行业存在的主要大问题是投入与产出不符,而这背后主要原因是供应链管理做得太差,物流和供应链端的建设都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这些是需要长期建设和投入的工程,而且在此过程中需要企业长期的不断地摸索,提高供应链中的生产、物流、营销、销售等环节,提高大数据精细化管理的力量。不论是小玩家还是大巨头,它们都需要多维度、全链条的能力加码才能玩得转。
当下无人货架行业已经从1.0阶段进入到2.0阶段,未来它需要企业用大数据管理、精细化运营的方式来提高无人货架的商业价值。目前无人货架行业还是问题多多,对于幸存的玩家来说,未来还是要集中精力解决这些痛点跟难点,尽可能的用更好的运营方式来吸引到用户消费。只是它要想再受资本市场热捧,也许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