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管家》、《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火热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期待未来的智能生活,也担忧自己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替代。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相关人才却存在很大的缺口。腾讯研究院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称,全球AI领域人才约30万,而市场需求则在百万量级。供不应求的人才储备使得相关的教育培训成为行业共识。
日前,中国教育部公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要对2万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进行评测,推动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虽然关于人工智能课程的植入深度以及方法都暂未披露,但国家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重视,可见一斑。这似乎也为我们揭开了一个趋势:在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教育培训的核心方向。
而回顾历史,每一波科技浪潮背后,其实都有一股培育新职业人才的力量。在行业发展初期,领头企业往往担负起了这种培育重担。
从PC时代的微软、甲骨文,到移动时代的谷歌,再到AI时代的阿里、猎豹移动等,它们无一不在培育时代迫切需要的人才。这背后,也是各家企业的人才“卡位战”。他们的做法颇有共性:创立人才认证体系,进行人才建设。随着时代演进,“卡位”的主角在变更,企业培育人才的方式也在升级。
PC时代:巨头推出与自身业务相关的金字塔证书
上个世纪80 年代,IBM 公司推出世界第一款个人电脑,由此拉开了 PC 时代的序幕。辉煌的 PC 时代成就了惠普、IBM、微软等一系列行业巨头。巨头林立之下,各家的认证培训也纷纷兴起,大家推出了与自身业务高度相关的人才认证培训,微软和甲骨文便是当时的典型代表。
自1992年开始,微软就针对Microsoft 软件及其解决方案的掌握程度,为系统网络管理和应用开发人才提供“微软认证”。这被业界视为一张技术金字塔证书,兼具含金量和实用价值,在全世界90多个国家认可有效。随着技术的更迭,微软也在不断迭代其认证体系。
2016 年,新一代的微软认证结构包括三个级别,分别为:MTA(Microsoft Technology Associate 微软技术专员认证)MCSA(Microsoft Certified Systems Administrator 微软认证系统管理员)和 MCSE(Microsoft Certified Systems Engineer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 )。
从PC 的发展进程来看,“微软认证”逐步衍生出极大的行业价值。
其一,“微软认证”率先在 PC 领域中建立一个人才标尺,让企业可以高效地辨别人才的专业水平,提高了行业上下游企业团队建设的效能。在 PC 时代的早期,由于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良莠不齐,大大阻碍了相关企业的发展。
其二,“微软认证”间接加速了 PC 人才的流通效率,让新员工能快速嵌入企业的单元中,缩短员工与企业的融合时间,从而加速企业发展。
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专业化、流程化的人才认证体系,帮助 PC 时代建立了高效率的人才输送渠道,为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无论老牌公司的人事变动,还是新兴企业的人才招募,都能得到充分的支持,整个行业在“人”的推动之下,快速前进和迭代,从而形成全球式的整体发展。
在PC时代还有另外一张有名的认证证书,叫“Oracle 认证”,这是甲骨文公司对于Oracle 数据库专业人员的考核认证,其考核结果分Oracle数据库管理员认证专员(OCA),Oracle数据库管理员认证专家(OCP)和Oracle数据库管理员认证大师(OCM)。
如果说,“微软认证”是为 PC 时代的人才体系构建了一条代表着广度的横向轴线,那么,“Oracle 认证”则是在其中增加了一条纵向的标线,后者的出现,为非IT行业人士进入Oracle领域提供了一个方法标准。
“Oracle 认证”的出现,意味整个PC 时代对人才的考量,开始由综合技术向着专项技术的转变。同时,其也为人才的培训建立一条便捷可靠的路径——系统化学习Oracle体系的物理结构、逻辑结构、内存分配、后台进程等相关知识,通过考试之后,还需要参加Oracle原厂培训或授权的WDP渠道学习,才能到拿到Oracle认可的证书。多层级的巩固和强化,确保了人才的专业深度。
彼时,在巨头的光环下,众多准备就职外企或者移民留学的年轻人才投入众多时间和精力,报考知名外企的各大认证。据统计,微软认证从1992年设立至今,在全球共产生8万名MCSE。
移动互联网时代:开放分享基因下搭建开发者培训生态
到了 2010 年,随着乔布斯发布第一台iPhone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幕拉开。这时,以苹果和谷歌为代表的新公司,开始走向舞台中心。分享与开放的移动互联网基因,促使当时的人才培训,完成了由社区到生态的升级进化。
建立人才认证标准的大公司们又往前迈了一大步。谷歌不仅推出人才认证体系,更在2011年底发布了一个开发者培训网站,免费给安卓应用开发者提供建议与教程,帮助他们自我成长,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受益于此。
谷歌的开发者培训网站带来的是一种基于全球的开发者生态构建。一方面,其加速了各国的安卓应用开发者之间交流和相互学习;另一方面,这个网站更是为安卓应用的开发提供了庞大的人才输出通道,为安卓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和可能性。
当时打造出新兴安卓生态的谷歌,通过人才认证和开发者交流这些举措,让技术从业者更快更容易地理解了安卓生态的价值,使得大家乐于在生态中测试甚至发布作品,进而推动了安卓生态的蓬勃发展。
AI时代:人与机器人共同成长
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发展,带来人工智能的腾飞,也让拥有广泛应用市场、使用场景和数据的中国,得以和欧美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从2017 年到 2019 年,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在政府工作报告被提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 年,两会首提“智能+”。随着“智能+”时代大幕的拉开,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也相继落地。不同以往,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拥有了人的感知、分析和决策能力。
仅仅只着眼于底层技术的培训,已经远远不够了。要实现人与机器人共生共存,就还必须提升人与机器人的互动能力,一些新兴职业人才如机器人训练师应运而生,这就需要具有前瞻意识的企业花重力去培育。
“机器人训练师”这一新概念由阿里巴巴率先提出。早在 2017 年,阿里就开始对外公开招聘人工智能训练师,主要任务是 “调教” 阿里小蜜、店小蜜等人工智能产品,完成线上零售平台海量的服务咨询。2018 年,该计划进一步升级,阿里巴巴宣布发布机器助手,让人工客服有了 “机械臂”,同时发布人工智能训练师认证体系,计划培养 10 万高价值的机器人训练师,让 10 万人创造的价值超过100万人甚至更多,从而使人得以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让客服更有尊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阿里生态体系内,已有近万名机器人训练师,而且催生了专为企业提供机器人训练的第三方服务商,比如,在杭州亲在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就有 40 名机器人训练师为150 多个店铺提供店小蜜的机器人训练服务,使得 1 人管理 N 家店铺成为可能。
阿里培育的,更多是能操控客服机器人的人才。随着人工智能应用深化发展,机器人落地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多,博物馆、政务大厅、银行、酒店等地,都已经出现了机器人的身影。在这些场景中,机器人面对的服务环境比客服场景更为复杂,与之相对应的,要想操控好这些机器人,机器人训练师也需要越来越强的技能。
在这种趋势下,猎豹移动这样的企业开始吹响了“培育机器人训练专家”的号角,它们已经有着不少的场景化经验积累。三年前,猎豹移动投资了人工智能公司猎户星空,后者已经推出了智能服务机器人豹小秘等产品,新产品已经落地到了多个场景。
为了训练更多人掌控豹小秘,助力机器人更好地服务各行各业,猎豹移动最近就发布了服务机器人行业首个人才认证——猎豹机器人方案专家认证(Cheetah Certified Robot Solution Expert简称 CCRSE),未来,猎豹将构建一个培训体系,包括已经推出的机器人训练专家,基础的机器人训练专员(CCRSA),以及更进阶的机器人训练大师(CCRSM)。
在知乎的话题上,也可以看到有关CCRSE 的众多讨论。不少参与人员表示,CCRSE 可以让零基础的普通人也能在 OrionStar OS 的平台上,进行对 AI 机器人的驾驭,给了更多人了解服务机器人的机会。
(图为知乎讨论截图)
从CCRSE认证的培训内容来看,这个培训,不是教授某种单项技术,而是告知大家如何配置和操练机器人,更清晰地知道机器人导航、语音、视觉、场景化、无人值守、休闲娱乐等核心功能,更进一步,掌握机器人如何落地使用,并懂得如何对机器人进行二次开发以及 OTA 升级。
这是一套集技术、运营和维护于一体的综合体系,不仅培育人才,也训练机器人。
机器人仅有感知能力是不够的,它还要具备认知能力,能看到、听到并理解好它所能获取的信息,并经过自然语言处理、软件开发商等多环节的协作,最终精准地做出满足人类要求的决策,这样才能成长为“成熟的”机器人,具有“十八般武艺”后,才能服务好各行各业。
机器人的“养成”,显然离不开与人的互动。人类越是和机器人进行互动,机器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也就越有能力为人类提供更强更好的服务。这个逻辑类似于我们日常使用信息流产品:当我们用信息流产品越多,信息流的推荐算法就越懂我们的需求,越能给我们提供更加精准、周到的服务。
因此,CCRSE这类新认证的出现,不仅可以为AI行业建立衡量新职业人才的标尺,源源不断地为业界输送人才“新动能”,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促进人与机器人的相互进化。
只有出现更多机器人训练专家和越来越聪明的机器人,繁琐复杂的劳动才能被代替,人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有创造性的活动。从这点来看,猎豹CCRSE人才认证体系的发布,或将成为AI时代里的一个里程碑。
文 |小谦,小谦笔记(http://xiaoqianbiji.com/)创始人,互联网观察员,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微信请联系net1996,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