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小米应用商店在今日上架短视频应用“朕惊视频”,这款小米推出的首款短视频应用,现还不支持个人上传,且还未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架,仅支持安卓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小米相比BAT等互联网巨头布局短视频稍作落后,但移动互联网从来不缺乏“王者更替”的故事,虽然抖音和快手占尽短视频的大半个江山,但在短视频还未分出绝对胜负之前,谁都不承认自己是败者。
作为第三代手机之王的苹果,在过去不久的春季发布会上没有发布任何硬件产品,而是推出了一系列软件服务,这传达出一个信号:硬件领域已碰到天花板。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容量同比下降10%,安卓阵营的智能手机也因为技术落差缩小,推广成本、品牌建设等营销成本增加,市场份额趋于稳定。
从苹果大举进入内容和服务领域的举措看出,手机厂商除了要跟竞争对手一较高下之外,更要与残酷的摩尔定律竞争,没有硬件的突破,只能靠软件来支撑更大的营收。所以小米布局短视频应用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小米上市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公司。正如小米CEO雷军坦言,小米的模式是互联网模式。小米正依托手机载体逐渐向互联网产品与新零售产业进军。例如在新零售行业,小米之家从2016年的60家到如今遍地开花,几乎几天就有一家开业。
作为饥饿营销的鼻祖,小米被手机行业公认为做营销最厉害的公司,而且早期小米通过小米社区以及自媒体体系也玩出了很多花样和活动,此次布局短视频能否发挥小米营销的优势,能否在刀光剑影的短视频领域分得一杯羹呢?
短视频领域新秀频出,大厂加大投入
短视频作为继文字、图片、传统视频之后新兴的互联网内容传播形式,近年来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流量担当。截至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在2018年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增量中,短视频占了33.1%,短视频月总使用时长同比上涨1.7倍。以今日头条为例,其短视频已经超过图文和组图成为平台上最大的内容形态,每天短视频播放频次达10亿;旗下抖音海外版覆盖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在40多个国家应用商店排名前列。
短视频对用户和用户时间的占领的强势增长,使众多互联网企业竞相布局,仅2018年上半年新上线短视频APP就多达127个。最具代表性地当属快手和抖音,这两款产品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验证了短视频市场的潜力。
截至2019年1月,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DAU)已经突破2.5亿,月活跃用户突破(MAU)5亿,在MAU、DAU方面,抖音已全面超过快手,为用户规模最大的短视频App,但快手DAU增速仍然强劲,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抖音和快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一直呈现你追我赶“王者更替”的状态。
虽然抖音、快手已经获得了先发优势,占领了短视频领域的高地,但是短视频仍然具有广袤的发展空间。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吸引了不少像小米一样的新入局者。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短时间内批量式上线多款短视频产品,2018年,腾讯在一年内推出了微视、下饭视频、闪咖、速看等14款短视频产品;淘宝相继上线短视频APP“鹿刻”“哇哦视频”,并加速布局土豆视频、玩货、电流小视频等短视频业务;百度先后推出“Nani小视频”“好看视频”等短视频APP,投资上线了全民小视频、伙拍小视频、秒懂视频等多个短视频平台;以新浪、搜狐、网易等为代表的传统门户网站也不约而同上线短视频APP。
失去先发优势的入局者纷纷发布现金激励计划,试图用互联网常见玩法——现金/红包补贴来撬动用户,例如,网易短视频推出“万人千VV计划”及“万人万粉计划”,哔哩哔哩推出“bilibili创作激励计划”,UC大鱼号开放短视频广告分成等。
无论是疯狂上线多款短视频APP,还是推出创作补贴计划,从各公司战略倾斜和资源投入程度可以看出短视频领域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互联网公司主导短视频娱乐市场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小米布局短视频为硬件注入灵魂
自2016年以来,中国整个互联网新网民几乎接近不增长,人人都在喊人口红利已经基本过去,没有新市场可以开发的时候,抖音却吸走了不少平台的流量,引发了业内关注,开始了人人布局短视频的时代。
短视频平台的价值已不仅仅是单个粉丝和流量的价值。以太网的发明人鲍勃.麦特卡尔夫告诉我们: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个连接能创造N²的效益。所以一个拥有1000W用户的公司与一个有100W用户的公司网络价值差别不是10倍,而是100倍。
短视频让用户在线时间快速增长,也说明了工作需求正向娱乐需求转换,在此背景下,如果在短视频领域没有获得一席之地,或将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掉队。
小米在2018年上市时把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公司。但是2018年,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61.2%,占总体营收的9.1%。从这种比例来看,小米距离一家真正意义的“互联网公司”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布局短视屏是大势所趋也是业务需要。
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灵魂。任何无形的变化,皆有有形的载体;任何有形的载体,又能促进无形的变化。硬件与软件相互催化与互生。小米营销平台的官网上,显示自家有三亿小米用户,为互联网业务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依托小米硬件,小米手机应用程序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源源不断为小米带来月活,带来营收。据小米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开发了38个月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的应用程序和18个月活用户超过5000万的应用程序。
小米的第一款比较重要的产品并不是小米手机,而是一款比微信早推出几个月的社交APP——米聊,因敌不过微信,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2018年6月又经过升级,再次复出。可见小米做社交的心仍然不死。无论是做硬件、做社交还是做短视频,背后的逻辑都是信息入口之争。
在手机及智能硬件市场中,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形成实质上的垄断。在短视频领域,同样没有一家企业形成实质上的垄断。在短视频APP同质化的今天,朕惊视频若能另辟蹊径,仍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可能。
朕惊视频是智能手机行业首个推出短视频业务的平台,朕惊视频的推出若能在短视频领域获得一席之地,或许能引起示范效应,引发华为、vivo、OPPO的跟进。
短视频的机遇在下沉市场
从朕惊视频新发布的版本看,产品定位及展现形式上似乎刻意与抖音、快手保持差异,但亮点并不是很多。在2008年,雷军曾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显然在布局短视频领域,小米并没有贯穿这个理念,也许是仍在打磨其产品定位和逻辑。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短视频的迅猛生长将渐渐放缓,短视频新入局者在失去先天优势的情况下,大多采取互联网行业最流行的补贴策略来获得用户。比如近日,聚美优品的陈欧发布了一款主打“看视频,赚现金“的短视频APP——刷宝,还有搜狐旗下的沙发视频,也打出了”看视频就能赚钱“的口号。
无论是年仅三岁就赴美上市的拼多多,还是成立仅两年零三个月以更快的速度上市的趣头条,他们的成功都反映了下沉市场的潜力。这些主打看视频赚钱的短视频APP正是看中了拼多多、趣头条的成功以及下沉市场的发展空间,才会想通过补贴吸引四五线城市下沉市场。
从快手2018年的发展,也进一步印证了下沉市场的潜力。快手DAU从2018年初1亿,增长到年底1.6亿,全年6000万日活增长主要是在8-12月实现的,从用户结构上也能看出,超过一半以上的用户来自下沉市场。快手偏社区,主张普通人公平普惠,希望给中长尾流量以自我表达的机会。深耕“下沉市场”多年的快手更懂用户心态,所以在2018年争夺短视频流量焦灼之际,快手仍然保持着DAU高速增长。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月度活跃设备达到6.18亿,占整体的54.6%,大于一二线城市增量;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增长也快于一二线城市,在绝对值上实现反超。相比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居民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多,且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小镇青年”所爆发的消费意愿强烈,所以除一二线城市,这片占地面积超过全国面积97%的下沉市场拥有着互联网增量红利的全新蓝海。
主打性价比的小米虽然已经成为公认的IoT巨头,但智能硬件和IoT市场还处在行业早期,品牌渗透率难以估算,未来IoT市场仍然有很大变数。所以发力短视频,可以快速获得流量,补足互联网应用短板。通过短视频先行开发下沉市场,可以为未来IoT市场获取更多的消费者画像,为IoT品牌向下沉市场渗透提供基础。
硬件发生着改变,软件应用也在发生着改变。小米本身有着硬件优势,通过做社交、做短视频,抢占信息入口,目的就是为未来发展物联网提供基础。在小米手机发布之初,一直秉承着“不做广告,做内容“的 理念,所以建立起了依托微博、微信、QQ空间、百度贴吧等全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自媒体矩阵。在拼资本、拼产品、拼内容的短视频领域,朕惊视频能否延续小米营销的辉煌成绩,成为自媒体矩阵的一员,我们拭目以待。
科技自媒体“翟菜花”,订阅号:翟菜花,个人微信号zhaicaihua002,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