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冲击港股市场   索信达能否在“人工智能”的风口起飞?

近日,索信达正式对港股市场发起冲击。

据IPO早知道消息,近日索信达在今年3月提交的招股说明书失效后,再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这也是其在经过十个月的整顿后,一次全新的IPO旅程。2018年11月,索信达在新三板摘牌,至此,其两零三个月的新三板生涯正式结束,将目光瞄准港股市场。

只是,从新三板撤退时,其市值还不到3.4亿元人民币,这次赴港上市能够为其赢得乐观市值?在如今聚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索信达能否脱颖而出?

这就有必要来聊一聊索信达的一些过往曾经了。

“销售”转型“技术”的索信达

索信达成立于2004年3月份,起初并不从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业务。成立之初,索信达从事硬件销售、维修和支援服务。而后,在宋洪涛的带领下,索信达逐渐进行业务转型。2013年,开始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2015年,开始探索人工智能的技术。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业务主要围绕“数据解决方案、软硬件销售、以及与相关服务为一体的维护支援服务”展开。其中的数据解决方案就包括了数据基建解决方案和分析解决方案,主要倾向于银行和金融机构。

据相关数据显示,以金融行业的收益来计算,2018年时,其排名国内行业第五。在营收方面,虽然其数据解决方案业务起步较晚,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此项业务已经为公司总营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2018年为例,数据解决方案营收占比已46.7%,发展势头较好。

此次的招股书也显示,IPO募资的部分原因便是用于强化及扩张数据解决方案组合,发展金融人工智能实验室。当然,对港股市场发起两次冲击的背后也透露出了,索信达也正面临着相应的难题。这从其2018年开始进行自主软件销售发展新业务,似乎也可以看出几分端倪。

赶往IPO的路上  仍存相应难关

事实上,近年来索信达分析解决方案的营收稳步增长,从2016年的2555万元增至2018年的8038.6万元,年复合增长率46.5%。单从这一项来看还是不错,但细看其近几年来的整体营收,就不难发现是不稳定的。

1、营收增长不稳定  业务能否稳步发展存疑问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2018年度以及2019年期间,索信达的总营收以人民币为单位分别为1.7亿元,1.39亿元、1.85亿元和6779万元。期内,溢利分别为1352万元、2087万元、2264万元和-128万元。

从以上数据来看,索信达近几年的营收增长并不稳定。2017年营收1.39亿元,同比下滑近两成。但在2018年又恢复增长,录得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33.8%。

这其中,主要的来源便是上文中提到的分析解决方案,2018年该项业务的营收占比达46.7%。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分析解决业务实现了稳步增长,但数据解决方案的营收在2017、2018年录得两连降,2019年前五个月时,收入才恢复高增长。

此外,硬件产品收入也在逐年下滑。软硬件销售业务出现营收三连降,至2019年前5个月时,该业务收入为1290.8万元,同比下滑超11%。同时,维护及支援服务的收入为1303.2万元,同比下滑超15%。2018年,二者在总营收的占比中分别为32.8%和20.5%。

从这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索信达的分析解决方案在市场中的需求稍强,但数据基建解决方案业务则受到项目周期的影响,营收波动较大。同时,软硬件销售、维护及支援服务也有带有相应的市场疲态。

整体收入呈现较大起伏,也预示着其业务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可控的因素。未来在人工智能竞争进一步加剧的环境下,强项业务能否稳步增长仍有待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2、行业高度分散、公司份额较低   且供应商和客户过于集中

人工智能的热潮在不断沸腾,但行业内的难题却仍然存在。目前,国内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市场高度分散,这也给索信达带来了相应的挑战,何况目前其市占率也难言乐观。

若按来自提供数据解决方案的收益计算,2018年五大供应商只占有整体市场约9.5%的市场规模,索信达所占份额仅有0.06%。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8年,若按照来自金融行业的收益计算,索信达是华南地区的第五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然而,即使排于第五名,其市场份额仅占0.3%,市占率与第一名相差十倍。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目前行业高度分散的现象也不会在短时期内改变。虽然,目前在国内的排名还过得去,但自身所占市场份额并不乐观。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索信达的供应商和客户过于集中。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前5个月时,该公司从五大供应商处采购的金额占比为64.9%,来自最大供应商的占比超25%。而同期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为47.6%,最大客户提供收入近20%。

供应商和客户过于集中将不利于经营风险的分散,一旦供应商方面出现任何问题,亦或是客户未来合作意向的转变,将给索信达营收带来严重的影响。当然,从索信达的经营业务来看,也不断在摸索中前进,但能不能迎来乐观的未来也还不好说。

积极谋求业务转型后 索信达 的IPO之路会好走吗?

根据德勤今年一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金融机构正越来越多地投资于自动化、机器学习和其他节省劳动力的科技。据统计,现在全球19%的金融机构都在使用人工智能。这也就意味着金融领域成为了人工智能的下一个主战场。面对这样的趋势,索信达能把握好么?

1、“金融+人工智能”领域存深度挖掘空间  但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同盾科技发布的相关报告,近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发展非常迅猛,而AI在不同的行业中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金融领域不管是从底层基础设施还是应用成熟度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AI+”主导的行业智能化提升正处于初级阶段,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仍具有极大的深度挖掘空间。

足够的发展空间为索信达提供了成长机遇,从其成长轨迹来看,是以销售软硬件起家,在此基础上逐步转型。而转型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发展数据解决方案业务,其二是开发自主软件进行销售。

就其数据解决业务而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索信达专注于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人工智能业务。这项业务目前的毛利率在持续的提升中,至2019年前5个月时,数据解决方案的毛利率已升至39.2%,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其招股书亦显示,IPO募集资金将用于强化及扩张数据解决方案组合以及金融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方面。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多,边际成本将逐步降低,毛利率有望继续提升。结合自身优势和当前的行业前景来看,仍然有不错的想象空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金融科技行业,如今的金融+人工智能赛道正打得火热。AI成为众多企业看中的门面,但也是BAT等巨头未来布局的重要一环。

今年5月份,腾讯便表示将助力数字政府建设,打造“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事实上,早在2018年腾讯便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云网端安全防护体系与中国银行展开合作。去年1月份,阿里云也已经和民生银行展开合作。而早在民生银行之前,阿里金融云就已经为广发银行、浙商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等近二十家银行提供分布式和金融智能技术。百度的度小满金融亦是承袭了百度深厚的人工智能基因,在获客、客服、风控等各个业务环节大量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智能金融领域的领头羊,并快速与农业银行、南京银行、百信银行等50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了合作。

除了BAT互联网巨头们的逐鹿,亦不乏科技巨头华为的追打,还有行业内的千军万马。可以想见,索信达在“金融+AI”领域的战役并不会打得很轻松。

2、“自主研发软件”的生意   尚待市场的持续验证

就软硬件销售业务而言,由于硬件的影响,导致该业务营收持续下滑,2019年前5个月的收入同比下降超10%,但自主开发软件的毛利率却得到释放,2018年时,自主软件销售营收在软硬件销售营收中的占比22%。

但值得留意的是,自主研发软件收入在软硬件销售业务中的占比仍不稳定。2018年前5个月时,该业务的毛利率仅有22.6%,但至今年前5个月时,毛利率已提升至59.5%,从而带动毛利同比增长超1倍。从以上数据来看,起伏明显。今年前5个月的自主软件营收大增超300%的业绩值得肯定,但其持续性仍然存疑,这对毛利会有较大的影响。

虽然,目前其主营项目数据解决业务的客户基础相对牢靠,手握金融业的优质客户,覆盖国内55.6%的国有银行及股份合资商业银行,中国前15大银行中有8间为其客户,且用户续约率较高。但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市场技术更新较快,若公司的技术与服务更新速度不及进展的话,也将对业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综合来看,在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和复杂化的背景下,索信达的IPO之路并不见得会很平坦。

本文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http://ganggu.meigushe.com/—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