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科技这阵大浪掀起的时候,众多淘金者一拥而入,纷纷镀上一层金身赚的盆满钵满。可当浪潮褪去,金身变成了裸泳。
零壹智库10月9日给出的P2P网贷行业三季度报表明,截止2019年9月30日,行业在营平台数量仅有621家。在行业接连爆雷和相关监管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科技行业氛围低迷。
在To C端的淘金者们为了挖掘更深层次的金矿你争我夺时,巧辟蹊径,在To B端做起给C端的淘金者们卖水生意的平台也并不好过,品钛就是其中之一。近日,品钛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财报,净利润大幅上升,但与此同时品钛的总营收却并没有给人惊喜。
从报表中给出的数据来看,截止至6月30日,品钛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人民币3250万元相较同比增长218%,约为人民币1.032亿元;但其总营收和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777亿元相比下滑了17%,仅有人民币4.795亿元。还值得注意的是,品钛促成的贷款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1.2%,总额数为人民币70亿元。对于财报中收入的减少,品钛给出的回答是,因为其目前的重点业务转向了技术服务的提供。
号称B端服务第一股的品钛拆分积木盒子去掉P2P,逐步趋向于专注B端服务。但是如今的B端服务蓝海,大佬、后起之秀不断涌入,已经不是可以等品钛一步接着一步向前走的安逸之地了。
下海B端,众神云集
趋向B端是互联网金融科技行业大势所趋,但B端门槛较高,技术要求严苛,且收效不如C端来的明显,在早期的市场当中做B端的生意被看做是吃力不讨好。不同以往,现在B端的这块蛋糕吸引着无数的想要分一杯羹的各路英雄好汉,众多资本纷纷入局。
蚂蚁金服曾宣言“只做Tech,不做Fin”,在今年第二季度持续加大自身To B端业务的筹码,对恒生电子全资控股,扩大境外业务,在香港金管局获得“虚拟银行”拍照;据蚂蚁金服最新融资报告显示,蚂蚁金服的技术服务收入在2017年到2021年的占比将会提升到65%。
腾讯金融当中金科技方面的营收在财报中单独列出,第二季度收入达到229亿元,腾讯的C端场景和基础用户的庞大,是腾讯发力B端的优势。马化腾曾表示过:“互联网已经进入To B 下半场。”腾讯正在依托C端原有的基础发展B端市场,据易观给出的报告《2019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中,腾讯金融市场份额达到39.44%。
互联网金融科技的赛道,被强大的巨头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由大资本领头,众多的中小金融平台对B端的渴望也愈来愈加剧,争夺动作迅速。
趣店合作资金余额从第一季度的246亿元增加至第二季度的287亿元;拍拍贷的二季度机构资金合作所产生的借款金额占总撮合贷款的部分到达44.8%,环比增长13.9%;品钛半年报透露在上半年新促成的贷款中,金融机构的占比70%,同比上升了36%。
其实,品钛很早就已经瞄准B端市场,积木盒子的创始人董骏曾说过关于品钛(PINTEC)名字的由来:在英文里,PIN代表半导体处理器上的针脚,起到的是连接作用。品钛(PINTEC)正是要做商业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跨场景金融连接器,为客户赋能,实现我们的企业使命:“做启动未来金融的引擎”。以技术为重,作为主营业务的输出。
据品钛官网上给出的信息数据表明,品钛的商业机构用户达到了183家,其中金融机构客户占比高达45%,约有83家,包括了去哪儿、携程、中国电信翼支付、小米、唯品会、民生证券等大用户。而依靠品钛信贷解决方案来得到贷款服务的注册用户就已经有2510万左右,通过多种解决方案累计的贷款总量为人民币292亿元。品钛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的用户通过合作伙伴的渠道已经累积17.6万人上下,交易额约达48亿元人民币。
较早的进入B端市场的品钛,把握住了很多资源,基础坚固。但在如今众多高手入局的互金江湖里,B端市场原本就存在的众多关卡更是筑起了高墙,品钛有老江湖的优势,却不知道能不能在众神云集中保留住位置。
困难重重,B端不易
B端等待挖掘的金矿吸引着无数的淘金者,但是B端还没有形成完全成熟的市场体系,想要取得大刀阔斧的进展实在是太难。在C端的流量模式中比较能够淘到金子,而B端想要挖掘到金子却要困难得多。
首先,核心技术是形成竞争力的关键,可B端的技术壁垒难攻破。C端主要面对的是消费者群体,依靠的是运营营销聚集流量从而带来盈利。而在B端市场没有过硬的技术,就无法取得各大金融机构的信任。能够跟进金融机构项目进程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想要在发展B端服务的获得客户的重点,没有实际的技术输出能力,仅是助贷合作或者提供模型是远远不能够确保具有生存竞争力的。
其次,技术输出需要人才,而人才又是千金难求。不同于C端,各大金融平台想要往B端发展,需要不断的改进其技术领域的研发。B端服务当中对于风险的把控要求严格,从而就需要技术的不断更迭,也就需要精通金融科技技术的人才,技术人才的需求不容小觑。
再者,对接金融业务繁多,金融平台项目输出难保达成。因为对接的金融机构领域过于繁杂,每一领域需求各异,而且对于金融业务、行业相关政策的不够了解,就很容易爆雷导致项目的流产。最后,B端输出成本较高,盈利见效慢。B端市场难以盈利始终是难以解决的难题,在项目中普通的产品技术输出,适应性较差;提高产品技术输出的标准,成本又变得难以把控。
早期涉水B端的品钛,2016年全年总营收为人民币5490万元;2017年的全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5.68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963%;在2018年品钛的总营业额收入实现人民币10.526亿元,同比增长约为85.1%。
但是在今年品钛给出的上半年财报中,和去年同期相比总营收下降了17%,为人民币4.795亿元。同以往的增势相比,品钛的在上半年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同样命运的还有在今年8月15日上市的新秀玖富数科,成功的上市并没有敲开B端市场的大门,营收不尽人意。
玖富数科发布2019年二季度财报中的数据表明,玖富数科第二季总营收为人民币10.47亿元,和上年同期营收为人民币24.91亿元相比,同比下减了57.98%。与此同时玖富数科急于转型,但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居高不下。
几年时间,B端的竞争变得风起云涌,虽然B端市场早已经不是初期被看成是费力不讨好的市场,但其还是存在一定的门槛。现在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几近被互联网金融科技所取代,品钛提前预见先机的进入了B端的蓝海,在前期就把握住了很多机构资金合作对象。但是在品钛早期的资金结构上积木盒子的营收来源占据了绝大部分,造就了大众对品钛更像是P2P的印象。
在前有大资本领头,后有不断涌入的行业新秀的互联网金融科技的行业里,品钛作为在B端的试水者,在越发艰难的处境下能否稳居地位?
多事之秋:品钛落难
品钛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魏伟在给公司的内部信中认为:好的公司是能够经受得住寒冬的,品钛能够坚持到未来市场的复苏与行业春天的到来。
从2012年开始创业到2016年品钛正式成立,专注于服务企业客户。上市之初魏伟表示,创业是场马拉松比赛,对于还是一家年轻公司的品钛来说,上市不是胜利的锣鼓,而是起跑的发枪令。
在经过了一段赛程之后,品钛在互联网金融科技的赛道上的步伐变得吃力。品钛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品钛将重心放置技术服务的提供,但品钛收入构成占比技术服务的营收却同比下降了4.0%,仅为人民币3.838亿元。与此同时,构成品钛收入三大部分的其中之一分期付款服务费,同比减少51.7%,降至人民币0.82亿元。
品钛方面表示分期付款服务费收入的大幅减少,是由于公司账面分期付款贷款的减少,和品钛目前正在转向资产轻模式的趋向相符合。但品钛的技术服务费,即向小微企业和客户个人提供信贷服务系统所得的收入,没有在转型的过程中有所提升,反而略微减少,不尽如人意。
而且4月30日,品钛曾因没有及时上提经过审核的2018年年度报告,而受到纳斯达克的提示函,品钛仅表示“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财务报告及相关披露内容”,并无过多透露其他原因。在8月28日,美国律师事务所Bronstein, Gewirtz & Grossman宣布对品钛一些高管或董事展开调查,而品钛表示,律所的调查仅是一种程序性行为,不能够表示律所有任何证据或者公司有违规行为。
风波动荡远没有从品钛离开,9月6日,品钛的CEO兼董事会主席魏伟因病临时休假,在休假期间,董骏被任命为新的董事长同时担任代理CEO。“临危受命”的董骏能否结合品钛的状况,将品钛再重新带到B端赛道的前端,棋子还没有落下之前,世事难料。
剥去积木,断尾求生
互联网金融科技行业的焦灼和挣扎从2018延续到了2019,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金融行业的互金潮流,现在依旧能一眼就看见愁云笼罩。
C端互联网金融科技市场是一片明争暗斗的红海,“三降”政策的备案使频频爆雷的市场变得警惕,各大金融平台为寻求更好的发展,使业务能够符合监管要求及转型需求,兴起了逐渐减少P2P业务对自身公司发展所占比重的趋势,例如品钛的积木盒子、有信的人人贷、以及陆金所等金融平台。
品钛一直对外宣称是为不同金融机构与商业机构提供智能零售金融解决方案,金融科技赋能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但一直为外界所认为品钛只是一家披着P2P的金融科技公司,品钛上市前的招股书中显示“P2P平台积木盒子为品钛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客户”,且在早期,积木盒子的资金在品钛当中一直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比重。
财报显示2016年,积木盒子还未被品钛拆分独立之时,其在品钛的资金来源中占比高达了99%。而后品钛将积木盒子拆分到当时刚成立的积木拼图集团,不再将积木盒子作为旗下的子公司。随后品钛不断逐渐扩大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作为一开始为品钛提供主要资金来源的积木盒子占比逐年下降。
2017年积木盒子的资金占比降至81%;2018年占比则已经下降到了62%;最新的2019年上半年财报里表明,在新增促成的贷款中,积木盒子资金降低到了一半以下,仅有30%左右。而金融机构的占比已达到了70%,同比上升36%。
金融机构资金占比在不断的上升趋势,增加了品钛在向服务技术业务转型的信心。虽然剥离积木盒子是为了规避行业风险,但在更大的程度上是有助于品钛的转型,发展资产轻模式。但是同时受到积木盒子资金来源下降的影响,贷款业务有所下降也是不能忽视的。
结构调整,科技占重
品钛首席财务官Steven Sim先生表示:“面对艰难的宏观经济状况和整个行业的挑战,我们继续执行增长战略,并将业务重心转向提供技术服务。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投资以优化我们的技术服务,扩大我们的全球覆盖范围以及创新我们的智能贷款解决方案。我们有信心,我们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一流服务的领先能力将使我们能够为PINTEC带来持续的收入增长。”
2019年上半年财报表明,品钛的毛利润为人民币2.76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3%,毛利率从2018年同期的40.9%提升至57.3%。毛利率的上升主要是由于账上贷款业务量的下降,所以融资成本降低和信贷损失准备金减少。
与此同时,品钛的获客成本降低至人民币7970万元,减少了36.4%。是由于品钛的知名度上升,业内认可度提高,商议价格的能力得到了晋升。还值得注意的是,品钛从2018年年底优化其产品结构,直接解散了在线下的直销团队,从而营销与促销费下降至人民币4220万元,同比减少了17.6%,营销效率也有所提高。
品钛收入渠道有技术服务费、分期服务费以及财富管理费。分期服务费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的占比在一定的程度上有降低,上年同期为29.4%,上半年末则只有17.1%;技术服务费的占比从上年同期的69.2%,提高到上半年末的80%。正如前文所说的品钛要做“做启动未来金融的引擎”,金融科技正在成为品钛的主要输出能力。
技术服务费营收占比上升的同时,品钛技术研发的力度也在持续加大。
2018年末的财报中,技术的研发费用为人民币9500万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2.8%;今年的上半年财报中,研发费用为人民币4510万元,同比提高了15.4%,研发费用的成本在上半年支出成本总额中的比重占到了22%。
品钛以资产轻模式自居,轻资产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技术的把控。品钛的SaaS+模式是以原先的SaaS的服务为基础,再加上业务咨询、决策支持、流量和场景接入、联合运营等多项在加持的服务。这一模式区别于传统的SaaS,提供软件服务的基础之上,为合作方解决后续的问题,加固了品钛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5G要兴起的当前,品钛对于金融科技的5G潮流也在探索合作。9月20日品钛与中国电信甜橙金融签署了《5G时代金融科技生态共建框架协议》,共同签署协议的还有苏宁、蚂蚁金服、云霁科技等企业。
品钛进行业务优化调整,使得技术成为主要的对外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科技行业大趋势不谋而合。但这股潮流对于品钛等体量较小的企业来讲,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不如行业巨头。而且在变现时间漫长的B端市场,单纯埋头的技术输出是远远不足的。
海外寻路,另求出口
5月8日,品钛发布正式在新加坡成立国际总部,宣发最新型数字化财富管理产品SquirrelSave。品钛国际业务负责人的周静表示:“新加坡拥有连接亚洲和其它地区的优越地理优势,以及成熟监管和人才潜力。品钛将通过新加坡国际总部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的影响力。”
早年品钛向B端市场进军时,创始人魏伟就对海外市场跃跃欲试。2017年品钛和香港富卫集团合作在新加坡成立了名为PIVOT的金融科技公司,面向东南亚市场,以品钛的技术优势向当地的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2018年,品钛又与东南亚地区的大华银行合资在新加坡开立了智能信贷技术公司AVATEC,向东南亚的金融企业和金融客户提供新兴的智能信贷评估解决方案。
在国内对于互联网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政策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出海成为互金公司一大扩张方向。新加坡、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地区,是国内互金公司的国际业务主要阵地,蚂蚁金服在泰国收购了当地的企业第三方支付公司Hellopay,进入海外的金融市场。
巨头一般通常采用的都是投资或者收购,以便拿到当地的牌照。品钛选择与当地的大公司进行合资成立公司,虽然耗费较少,但牌照又是一大问题所在。如印尼的金融监管要求,获得牌照必须在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进行注册,然后在监管沙盒进行不超过一年的风险监控,才能拿到正式的牌照。
另外,金融市场各国的监管政策不同,外资企业能获取的政策支持很难比得上当地企业。各地科技水平发展不一,技术人员的紧缺、科技的普及水平、不如本土企业的影响力等等,都是摆在品钛面前的问题。
结语
从互联网金融科技行业的诞生掀起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再到现在互联网金融科技行业频频爆雷士气低迷,互联网金融科技行业显然不能像初期一样野蛮生长。C端各个金融平台容易爆雷产生动荡,导致股价不稳;B端的金融平台彼此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想要从中展露头角,仍需一番浴血奋战。
品钛不断减少积木盒子所占其营收的比重,发展轻资产模式的同时,相对的贷款业务受到影响而下降,营收明显的减少。在金融行业逐渐往技术方面发展的大势下,品钛早期老江湖的优势在巨头面前逐渐消失,试水者能不能吃到螃蟹,已经变得扑朔迷离。
文/金融外参记者林亚帆,公众号ID:jrwa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