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提”720万罚单,平安银行被罚为何成为常态?

2月3日,深圳银保监局披露显示,平安银行因汽车金融事业部将贷款调查的核心事项委托第三方完成、代理保险销售的人员为非商业银行人员等15项违规,被罚款720万元。

不得不说,平安银行在公众印象中似乎是有那么些争议。一方面近年来,整个平安生态的高速发展,世人有目共睹;另一面,平安银行方面,在违规、被罚上似乎表现得有些过于高频。不违规就那么难吗?平安银行是真的不差钱不在乎罚款吗?

被罚常态化:平安银行缘何总是违规?

720万,绝对是个巨额数字,但如果结合整个平安银行被罚史来看这似乎又不算什么。

去年5月,因涉“为非法平台提供支付服务等违反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利用内部过渡户办理客户备付金互转”,以及“为单位商户设置个人账户作为收单账户”,平安银行合计被罚款570.69万元,加之被没收的违法所得,平安银行合计被罚739.81万元。

去年9月份,有媒体报道称,前8个月平安银行都能收到罚单,开出行政罚单的中国银保监会监管机构有17个,总计罚单金额1700多万。

此外,去年10月有媒体报道称北青金融统计发现,进入2019年以来,平安银行已累计收到各类监管罚单83张,合计罚款金额已近2700万元。

中小微企业受融资难、融资贵的困扰,金融机构本应产融结合对小微企业进行扶持。而去年11月18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了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因个人贷款业务借贷搭售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出现违规在个人经营贷款过程中搭售高额人身险产品的问题,被责令改正,并罚款50万元。

12月20日,大连银保监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平安银行大连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贷款被贷款人转作保证金开立银行承兑汇票,被罚30万元。

被罚了这么多,有些问题还不止一次发生了一次。例如前面我们提到的违规清算等问题。从2017年至2019年,平安银行已连续3年遭央行重罚。2017年合计处罚金额1334万元。2018年合计处罚金额高达1334万元。平安银行真的避免不了违规清算问题吗?还有其它违规行为,行业白纸黑字的规定就真的这么难遵守?

尤其是一些屡罚不改的行为,这让人感到很困惑,很多人也不禁联想起马克思说的那段话:“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

过去十年,金融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从互联网金融再到科技金融,整个金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与此同时,各类金融机构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警觉。要知道合规和风控,一直被认作是是金融行业的关键,规范性操作、合规性经营对银行经营管理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这有这样才能让储户、客户、投资人放心安心。

此外,在稳金融风险、严管银行业的政策大背景下,违规的成本其实真的特别高。对于平安银行而言,虽说家大业大,可即便自身再怎么资金雄厚产业覆盖广泛,还是守好各种规定底线为好。时时刻刻自省,不要再多次因为违规被罚款了。

银行被罚殃及其它业务“池鱼”?

如今的平安,绝对是国人眼中不折不扣的金融巨头,安全、可靠,有实力。平安银行、平安保险、陆金所、好房贷等等,旗下涵盖多个我们所熟知的金融平台或者业务。各业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企业的生态系统。

但就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般,各要素之间彼此看似相对独立其实联系非常密切。

对于很多人而言,与其他金融金钩相比,银行应该是安全稳定可靠的标志。如今平安银行却经常曝出被罚款的消息,而这似乎不是什么好的现象。人们看到这样的报道,可能最容易记住的就是“平安”和“罚款”这两个大字。

纵所周知,合规是任何一个金融机构对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平安银行多次被罚这就可能给整个生态形象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尤其是保险业务方面,真的是信任比黄金更重要。

有这样一种说法:兑现落后于承诺的时间越长,该类交易就越需要信任的支持。

从用户端来看,和其它传统行业相比,保险的受教育程度可以说是非常低,国内用户对保险的认识不足,原先的需求就没有被完全激发。而对于公众而言,买保险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信任问题。

众所周知的事,寿险业真正的发展也就不到20年的时间,读懂上万字的条款真的太难了,由于保险产品的复杂性和非必买性,人们对保险还知之甚少,即便买过保险的人可能很多人也说不清楚合同都有什么,包括销售自己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时候,保险成单其实凭借的就是信任经济。而这样一来,保险公司自身的品牌形象则是各个线下保险销售们敢于推销自己产品的底气,也是目标客户的信任基础。

虽说保险是保险,银行是银行。但有一说一,前面都有平安,两个是亲兄弟,因而在很多人心目中可能区分的并不明显。尤其是对于下沉市场很多人而言,平安银行出现负面违规被罚,可能也影响他们对平安保险以及其它业务的印象。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平安银行自身的发展情况,还是考虑自己的“兄弟”业务,最好还是多注意下,不要把违规被罚弄得那么常态化。无论什么时候,品牌都是一家公司的长久发展的基石,要知道堤溃蚁穴,可能一次次的不重视,可能就是为今后大的隐患埋下伏笔。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ID:VIPIT),转载商务合作加微信:13124791216,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