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志刚
2020年入局电竞手机,联想手机可谓姗姗来迟。
今年年初,时任联想手机事业部总经理常程透露联想拯救者电竞手机即将发布,谁曾想常程由于”家庭原因”转身加入小米,而拯救者电竞手机也最终没能与消费者见面。直到今年7月22日,联想才正式发布了拯救者电竞手机。
联想集团副总裁、移动游戏业务总经理赵允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G时代的游戏手机,需要被赋予新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似乎透露出联想手机试图想要通过游戏手机的”弯道”,来回归手机行业竞争的”主赛道”。作为曾经”中华酷联”的国产手机”四巨头”之一,联想游戏手机是否真的”有戏”,我们不妨深究一番。
“拯救者”恐难拯救联想手机,电竞概念难掩联想手机”软肋”
联想手机入局”游戏赛道”,不啻于从一片红海扎进了另一片红海。虽然在PC产品中,拯救者品牌积累了一定的人气和品牌力,但拯救者这一PC品牌的成功能否延续至移动端,仍然尤为可知。
在”电竞、游戏”手机赛道,除了姗姗来迟的联想,黑鲨手机、华硕ROG、努比亚红魔、iqoo(vivo子品牌)相继入局,据天眼查竞品信息显示,这一细分赛道的玩家就多达36家。
竞争烈度上升之后,“电竞”概念下的游戏手机也在进入同质化的莫比乌斯怪圈:工业风的设计、高刷新率的屏幕、硬件性能的堆叠、游戏扩展设备等正在成为新的同质化方向。
以此次联想发布的”拯救者”手机为例,搭载高通骁龙865plus平台、144Hz高刷新率的屏幕、右侧弹出式的2000万前摄像头、5000mAh电池容量等配置。相较之下,晚一天发布的ROG游戏手机3也同样搭载865 Plus、144Hz高刷新率的屏幕、6000mAh超大电池等配置。
实际上,无论是联想”拯救者”手机还是华硕ROG手机,本质上都是小众需求下的细分市场产品,说白了很难走量,更何况又有黑鲨、红魔等一众玩家虎视眈眈,本来蛋糕就不大,还要”分而食之”,其销量前景可见一斑。
而联想手机想要依靠难以走量的”电竞手机”的概念来重回手机赛道,则更是难如行之蜀道。
工业产品的设计,实际上是对产品性能的取舍。比如说,手机的设计如果侧重于性能,液冷等散热部件势必会影响到便携性和电池续航。在外观设计上如果突出”电竞、游戏”元素,就很可能会牺牲掉手感。
“虽然我也是重度手机游戏玩家,但买手机性能只是一方面,工业设计和软件生态也很重要,而且,其它品牌的中高端机性能并不差。”张宁(化名)在接受互联网江湖(VIPIT1)采访时表示:”其实对于我们男生来说,换手机的频率其实比较低,而且更注重手机系统体验等方面。”
其次,游戏手机硬件同质化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很难通过硬件来构建起自身的壁垒。
实际上,无论是算力还是散热,亦或是快充、大电池容量、高刷新屏幕,都不能构成品牌的竞争壁垒,大家供应商都差不多,哪有技术壁垒可言?
就拿游戏手机主打的散热而言,液冷散热虽然是一个差异点,但受制于手机工业设计的空间结构限制,一不可能开大量风道,二不可能在机身内部加装风扇,竞争来竞争去表面温度差一两度也不能带来用户体验上的质变。
因此,互联网江湖(VIPIT1)认为,游戏手机硬件同质化的当下,游戏、系统优化等”软实力”才是关键。
举个例子,微软2千多一台的Xbox为什么能够高画质运行大型游戏,而想要达到同样效果的PC则动辄6、7千块?核心就在于系统的优化和游戏的优化。
而这一点,可能是联想手机的软肋。
前些年小米魅族的崛起也是一个例证,无论是MIUI还是魅族的Fly me都有自身的特色,也获得相当一部分用户的认可,相较之下,缺乏”软实力”的联想却频频掉队,逐渐丢失了原有的市场份额。
联想方面虽然推出了自家基于安卓内核定制的ZUI,但无论是系统优化上还是系统特色上仍然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这可能跟联想一直以来专注PC领域有关,毕竟一直以来专注PC硬件整合的联想,可能在软件实力上没有太多积累,一直依赖微软授权。
此次联想推出”电竞手机”,软件层面的”软肋”可能会是一个”短板”,至少从目前来看,要想真正扎进游戏手机这一赛道,联想手机需要做的功课恐怕还有很多。
战术”勤奋”,难掩战略”懒惰”,联想手机未来恐难以”联想”
联想的智能手机业务衰退始于2015年,而到2017年,联想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销量仅为179万部,市场占有率仅0.4%。
2017年12月,常程回归负责手机业务,除了之后的联想Z5系列、Z6系列等机型,常程本人的营销碰瓷也格外引人关注,其努力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联想2018年财报上也有所体现。
但这并没有使得联想手机回归一线品牌行业,其本因在于联想已经失去在手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规模效益”。
与互联网行业相似的是,在工业制造中,用户基数效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而供应链的质量直接决定产品本身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
为什么苹果手机产品竞争力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苹果集中整合了全世界最优秀的智能硬件的供应商,比如半导体代工厂台积电,比如屏幕技术实力独一挡的三星,再比如每年有数十亿产能的富士康。
做手机实际上也是在做一个双边市场,市场的一方面是用户,想要获得用户,手机厂商就需要拿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市场的另一方面则是供应链,要想获得优质的供应商,就必须有足够的用户基数,支撑起工业制造所需要的规模效益。
联想手机业务实际上在2017年市场占有率下滑到0.4%,已经很难再形成这样的规模效益,这也是常程回归负责联想手机业务之后,虽然Z5系列、Z6系列营销上频频发力,但产品本身很难具备真正核心竞争力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联想手机战术上的”勤奋”,难掩战略上的”懒惰”。
在战术上无论是曾经的ZUK、Z5系列、Z6系列以及如今的”拯救者”系列,频换更换主打产品系列看似”勤奋”,实则难以形成用户统一认知,产品线颇为混乱。
在战略上,刘军、陈旭东、常程、乔健……负责人的频繁更替以及主打产品线的更替似乎也反映出手机业务长期战略的紊乱。
而做手机产业,不仅在品牌影响力塑造上要有”短跑思维”,也要在供应链整合上有”长跑思维”。
这就像长跑与短跑的辩证关系,短跑的话,需要提高自己的起跑反应,需要一鼓作气建立领先优势。而长跑的的话则不同,在比赛开始时不需要是第一个,只需要做到”不掉队”,合理控制体力分配,这才是获得胜利的关键。
在手机品牌营上,手机厂商需要有一个差异的化宣发点,然后不断强化消费者对这一差异点的认知,比如,曾经一度平平的oppo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原因在于”标签化”的品牌认知。
比如,在确定拍照作为产品卖点之后,OPPO选择许多颜值高的代言人,”拍照更清晰”的广告语的狂轰乱炸,各种综艺节目的插播植入,不断给用户重复灌输这一产品理念。
再比如,华为P系列主打拍照,联合卡尔蔡司做认证,突出长焦”拍月球”这一核心卖点,在高端化路径上,先拿下海外市场,再转战国内高端市场,树立起消费端高端品牌形象认知。
在供应链整合上,联想手机可能需要更加注重长期主义。
比如,投入更多资源来重新梳理供应企业,优化供应链结构,持续投入供应链整合做到”不掉队”,保持一定的行业竞争力。另外,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抛弃做PC业务”资源整合”的老路,扎扎实实的做技术,着重补齐软件短板,从而逐渐形成自身的竞争力。
总的来看,联想手机的掉队,其实更多归结于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直都对联想手机业务抱有希望的原因,但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联想手机的未来恐怕真的难以”联想”。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