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之后,港交所迎来了第二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美团。
今天,美团点评开盘价73.7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6.88%,市值4043亿港元(约合515亿美元)超越京东,稍微低于小米的4150亿港元。
美团成功上市,8年的创业故事终于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自从2003年放弃美国学业回来创业的王兴,在15年之后走上财富巅峰。
2003年王兴回国创立了校内网(也就是后来的人人网),2006年被千橡集团收购;2007年创办饭否网;2010年创立了美团网,从千团大战幸存,再到收购大众点评和摩拜。2018年9月20日,王兴带领着美团走向另一个拐点。
但是,为何是选择这个时间?上市之后美团如何面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考验?地推时代积累下来的打仗能力,上市实现财富自由之后,还能否帮助美团在全新阶段再次突破重围?
四大支柱业务支撑美团高速发展
美团在外界看来是一家没有边界、热衷于进攻和扩张的公司。正如在足球比赛的下半场那样,后防线稳固城池,中前场继续进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得到最后的胜利。
王兴的足球水平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以及他带领的美团却将足球中“全攻全守”的经典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2017年,美团点评为全国超过2800个市县的3.1亿年度交易用户和约440万家年度活跃商家提供了服务,截至2017年12月31日,美团点评月度活跃用户数达2.89亿。自2015年至2016年,交易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从10.4笔提升至12.9笔,在2017年进一步提升至18.8笔,其中,按交易笔数排名前10%的头部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达到98笔。
9月4日,美团在更新的招股书中披露了在截至2018年4月30日,公司在前四个月实现营业收入158.24亿元,超过2016年全年营业收入130亿元,接近2017年全年营业收入339亿元的一半。而这一数值较2017年前四个月的营业收入81.19亿元翻了近一番。
美团点评目前主要是三个业务部分: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新业务及其他。就收入贡献而言,餐饮外卖是美团点评的最大业务部分,占到2017年美团营收的62%,但毛利率仅为8.1%,主要由于美团点评就提供配送服务产生大量销售成本;第二大业务部分为到店、酒店及旅游,这也是为三个业务中最成熟的部分, 2017年的毛利率高达88.3%。
美团的招股书显示,通过佣金、在线营销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和销售收入,美团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营收分别为40亿元、130亿元、33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9.2%、45.7%、36%。
可以看到一个趋势是,随着业务的扩大,美团在实现营收增长的同时,毛利率不断下降,说明美团在市场上投入的费用与营收呈现正比例关系,外卖业务拖累了美团的毛利率。
招股书显示,美团点评2017财年调整后的净利润为-28.5亿元,调整前数字为-189.9亿元。和此前港股上市的小米、美图等公司一样,美团也是由于过往融资发给股东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而带来的“非经营性亏损”。因此在排除以上相关的特殊会计处理后,“经调整亏损净额”更具有价值。据招股书显示,美团经调整亏损净额持续收窄,从2015年的-59亿元收窄至2016年的-54亿元,2017年进一步收窄至-28.5亿元,三年内亏损减半。
不过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美团的同比亏损正在扩大。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前四个月,美团亏损227.9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82.04亿元,同比亏损扩大。而经调整亏损后净额为20.20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55亿元。
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美团估值不断升高带来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潜在债务加大,这一数值高达205亿元;此外,在2018年4月,美团对摩拜进行了收购,除了现金支出,还并表计入的摩拜自身亏损额。
在这笔交易案中,美团以35%美团股权、65%的现金共作价27亿美元收购摩拜,其中3.2亿美元作为未来流动性补充,另外美团还答应承担摩拜10亿美元的债务。美团在这笔交易案中累计付出37亿美元。
没有边界,生态扩张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反而为美团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如何在提升营收的同时提升毛利率,是美团在未来尽快实现盈利的关键。但是,美团想要在未来实现盈利,还需要继续打仗。
美团的四面出击和十面埋伏
美团经历过数次大型的组织架构调整,最近的一次调整在2017年12月1日,美团点评构建了张川负责的新到店事业群、王慧文领导的大零售事业群(王慧文任总裁,由王慧文、姜跃平、郭万怀、王莆中、杨锦方组成大零售事业群班委)和出行事业部、陈亮负责的酒店旅游事业群四大业务体系。
用四面出击来形容现在的美团并不为过,特别是在完成与大众点评的合并之后,美团与外卖业务成功整合,发展成为如今的新到店事业群和大零售事业群,贡献美团大部分的营收。
出行事业部才是美团最新的举措,其涉足的业务不仅仅包括网约车,还有共享单车。也是补足美团“出行+服务+餐饮”生活生态的重要一环。
2017年情人节,美团打车在江苏省南京市试点上线运行打车业务。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28日,在南京试点的10个月以来,美团打车事业部已经拥有一支超过200人的团队,日订单量也已经突破10万单。
随后美团打车陆续在全国7个城市的美团app上线打车入口,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和厦门。2018年1月,美团宣布获得上海和南京的网约车经营许可证。3月21日零点,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当天晚22点左右,美团宣布上海首日完成单量突破15万单。
唯一的遗憾是,美团迟迟无法在北京上线打车业务,损失了中国需求最大的打车市场。滴滴注定是美团的宿敌之一,同属于“TMD”小三巨头的滴滴不仅仅激进防守——重启补贴策略和美团抗衡,还陆续在无锡、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和厦门九个城市上线外卖业务,在美团的主战场和其进行正面争夺。
同样的补贴手段,同样的迅速扩张,美团用打车业务挑战滴滴,滴滴则用外卖业务进行反制。只不过,美团面临的局面远不止那么简单。在滴滴之外,美团还有一个更大的敌人——阿里系的口碑和饿了么。
2017年8月24日,饿了么正式对外宣布合并百度外卖,合并完成后百度外卖成为饿了么的全资子公司。
然而没过多久,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此外,于2011年被暂停了的口碑,也早就在2015年6月重出江湖,阿里联合蚂蚁金服以60亿元资金支持,并且将口碑并入支付宝的业务体系内,以利用支付宝的支付场景和流量导流进行扶持。
2018年8月23日晚,阿里除了公布最新一季财报,还宣布了一项重大调整。报告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设立一家控股公司,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旗舰公司,持有饿了么及口碑。同时,阿里宣布为该公司进行独立融资,目前已经收到来自阿里巴巴、软银集团等投资者的超过30亿美元投资承诺。
此外,口碑和饿了么的结合,与美团和大众点评的结合颇为相似。饿了么专注于“到家”场景,其已成为手淘首页10个默认入口之一,其“超级会员”已经成为阿里“88会员”体系的一份子。
口碑则专注于“到店”场景的服务,以手机点单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包括找店、领优惠、点单、支付、评价等全流程。消费者可以通过口碑App扫码点餐或提前手机预点餐,减少排队。
滴滴的外卖业务仅仅是一个反制手段,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外卖市场也就此进入了双巨头对立的时代。阿里既是美团的股东之一,还是口碑+饿了么这一全新O2O巨头的控股方。对手少了,对于美团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是一个能使出全力的对手。
总而言之,对于美团来说,虽然已经四处出击,但是同样面临十面埋伏。特别是在上市之后,稍有不慎就会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教训。
腾讯支持和阿里竞争——美团的助推器
但美团要面对的也不全是不利因素。美团的招股书披露,腾讯是美团最大股东,总持股比例约20.14%。除了在支付场景上,腾讯在流量、资金上给予美团的支持不可忽视。
2017年10月19日,美团点评宣布完成新一轮40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300亿美元,这笔融资由腾讯领投。在流量上,腾讯的微信一直都给予美团最大力度的支持。腾讯在新零售生态的构建上,美团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种重要程度无异于腾讯在电商上投资了京东。
和阿里的竞争,带给美团的利好在于,这是一个持久的故事,也是一个有想象空间的故事。美团难以实现盈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或许也无法实现盈利,但是资本市场此前依旧给予其500-550亿美元区间的估值,可见对于其未来增长性的良好预期。毕竟现在在中国有能力和阿里在消费和零售领域掰手腕的企业,一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
只不过值得王兴思考的是,人才梯队的更迭和后续力量的培养。美团在未来的故事能持续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需要证明自己依然具备打持久战的能力。美团是一家强运营和地推的公司,当创业老臣实现财务自由之后,是否有雄心和精力去打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此前,和美团体量基本相同的小米,在上市后迎来了一次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雷军亲手提拔了一批80后,这一做法或许也值得王兴借鉴。不过不管如何,王兴都是美团不可或缺的那个人。
有一天的半夜12点,猫眼电影负责人徐梧向王兴诉说自己的难处,王兴沉默了一会儿,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严肃地说: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吗?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想着如何实现目标,不管自己现在拥有什么,哪怕手上什么都没有。这句话深深震撼了徐梧,也足以体现王兴之于身处持久战当中的美团的不可替代性。
不管如何,还是祝贺美团,八年创业,终于看到了丰收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