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张备战双11之际,阿里向物流行业扔下重磅炸弹,53亿增持菜鸟并计划未来5年投入1000亿元助力其升级物流。阿里如此大手笔加码智慧物流建设,在全球物流行业绝无仅有。
明眼人都看得出,阿里重金砸向物流行业,意在为新零售保驾护航。考虑到阿里CEO张勇曾说新零售也适用于全球市场和阿里国际化不断加速,如今菜鸟视野已不局限于中国市场,其格局上升到打造服务于全球买、全球运的高效物流网络。
阿里刚过完18岁成人礼,就给菜鸟如此大礼,也间接给中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吃下一颗定心丸。当然,有人欢喜就有人愁,阿里重仓菜鸟这一举动,估计最郁闷的是京东物流,刘强东认为物流公司高度依赖菜鸟没好下场一幕不仅没有出现,整个行业反而活得愈发滋润,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物流变天:快并非京东专利
日前,阳澄湖大闸蟹成为天猫、京东角力的战场,两大巨头开启争分夺秒的运蟹模式,在象征性极强的第一单争夺上,天猫在菜鸟、安鲜达的助攻下,仅用2小时便完成第一单大闸蟹配送,反观对自建物流一向自信的京东则只字未提第一单。
放在2013年以前,天猫物流比京东还快几乎不敢想象,后者211限时达(当日达)堪称行业标杆,为其带来无数赞誉。不过,随着2013年5月菜鸟的横空出世,京东物流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渐被打破,菜鸟通过对物流全产业链的赋能,大幅改善第三方物流的配送时效和服务质量。
目前,菜鸟已在全国1000多个区县实现了物流当日达、次日达,表现不可谓不抢眼,京东物流速度优势被逐渐瓦解已是不争的事实。换言之,电商物流大战短短4年就变天,快不再是京东的专利,火力全开的天猫已完全具备,当日达、次日达已成为寻常服务。
如果说此前天猫在努力缩小与京东的时效差距,那么其发力新零售下的物流则完全是换道超车。盒马鲜生、天猫超市都是线上线下融合的产物,属于阿里新零售样本,前者可以实现门店3公里内30分钟送达,后者在北京、上海实现生鲜商品1小时送达,均完胜京东物流的王牌服务2小时极速达,这与菜鸟智能技术带来供应链效率的大幅提升密不可分。
不难看出,京东物流引以为傲的快,面对天猫新零售加快物流大提速,已丧失傲娇的资本。同时,随着接入菜鸟的天猫品类不断增加,其快递服务质量上了个台阶,不断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一方面,菜鸟用科技赋予物流更多的增值体验,比如可以把海外的肉类在不冰冻的情况下新鲜送达国内消费者餐桌;另一方面,菜鸟99%的妥投率完胜京东物流的82%,有底气喊出“超时赔付”的口号,反观消费者需付费才能享受京准达服务,可见战略自信已经不同。
在行业热议的环保议题上,无论是发力时机还是执行力度,菜鸟均优于京东物流。去年6月,菜鸟发起物流行业最大一次环保联合行动——“绿动计划”,1年后,ACE计划剑指5年打造百万辆新型智慧物流汽车,完胜京东上万车辆换新。同时,菜鸟携手杜蕾斯等品牌成立“绿色品牌联盟”,未来将扩容到300多个知名品牌,反观京东“青流计划”只吸引9个品牌加入,还号称是京东物流单飞后发起的最大规模环保行动,菜鸟表示很淡定。
菜鸟火力全开服务于新零售
当天猫物流速度、服务质量全面碾压京东后,菜鸟的使命悄然发生转变,从全方位对标京东升级为服务于新零售和全球化,想象空间更大,这意味着京东物流对于菜鸟的意义已从头号劲敌到可有可无,无法构成实质性威胁,而野心不小的菜鸟未来真正的敌人只有自己。
在菜鸟成立之初,马云为其定下个小目标:实现中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在中国快递每年超过50%的增速、占据全球一半业务量的背景下,实现起来难度巨大,这也远非一家物流公司所能及,而坚持平台化发展的菜鸟就是要做别人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搭建面向未来的全球智慧物流网络,尽早落地这一伟大愿景。
用菜鸟总裁万霖的话来说,未来的物流网络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因此,菜鸟拿下1000亿后投向何处备受瞩目,他透露将用于数据技术的研发、智能仓储、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核心领域建设,进一步深化布局新零售和全球化。
先说新零售,今年7月,阿里战略从All in新零售升级为All in“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成立“五新执委会”,统筹包括阿里、蚂蚁金服、菜鸟等阿里生态体系内的所有力量。在我看来,设置这一新的决策机构最大好处是打破部门壁垒,促进各方力量高效协同。
其中,新零售的发展离不开新物流的强有力支撑。菜鸟作为一家数据公司,数据技术是基石,贯穿物流的仓储、中转、配送等各个环节,甚至介入上游生产制造,未来5年将深入到智能供应链领域,推动技术成果快速应用于物流履约效率提升和供应链优化。
同时,对于物流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用工短缺是一大烦恼,倒逼物流行业向高科技、自动化转型,通过全自动流水线、机械臂等先进设备,使物流作业省力化、效率化、合理化。为了满足日常需求和迎战双11,菜鸟在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湖北等地推出了大规模的超级机器人仓,未来5年将继续发力智能仓储,持续布局更多自动化和机器人作业基地,组成智能仓群。
末端配送向来是整个物流链路的薄弱环节,其难点在于整合末端配送资源,通过设置菜鸟驿站和入局智能快递柜,菜鸟初步搭建起一张末端配送网络,未来5年将加码智能配送,进一步整合现有配送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安全、多元的配送服务。
种种迹象表明,天猫与菜鸟紧密结合创造双赢局面,前者成为新零售的发动机,后者成为新零售的高速公路。
然后说全球化,在宣布成立“五新执委会”的同一天,马云提出“五个全球”概念,包括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和全球游。随着天猫国际的崛起、速卖通海外用户破亿、天猫出海的起航,中国与世界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菜鸟是承担全球运的不二选择。
在投资建设全球履约中心、eWTP超级物流枢纽基础上,未来5年菜鸟将联合全球物流伙伴加大eWTP全球物流枢纽建设、海外仓布局,为商家全球买全球卖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或许你会说,京东也正加速抢滩海外市场,先后进军泰国、印尼市场,但业务真正落地尚需时日,而今年菜鸟在东南亚有望实现72小时送达。
京东物流为何没有菜鸟风光
近4年来,物流行业进步神速有目共睹。一方面,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从2013年的18%下降到2016年的14.9%;另一方面,2012年中国快递总量为56.9亿件,平均时效在4天以上,2016年中国快递量增长4.5倍至312.8亿件,但平均时效下降到3.1天左右。
推动物流行业升级的最大功臣当属菜鸟,其通过强大的技术和数据能力,赋能主流物流企业,提升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面对菜鸟的步步紧逼,短期来看,京东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让刘强东不解的是:京东10年投入巨资自建物流,不惜亲尝多年亏损苦果,为何到头来干不过成立4年的菜鸟?
我认为不是京东不努力,根本原因在于模式输人,开放的菜鸟比封闭的京东物流更能满足物流行业降费增效的刚需。
一方面,实现高效配送并非只有自建物流一条路可走,只要建立统一标准,加强协同,大量运用智能技术,第三方物流照样能提供出色的配送服务,而且运营成本更低。另一方面,随着对物流企业赋能的深入,菜鸟平台有能力迎接日均10亿包裹,反观京东一己之力很容易触及天花板,而且为了让第三方卖家分摊履约成本,可能会得罪物流合作伙伴,比如无端封杀天天快递、百世。
事实上,物流行业蓬勃发展决定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吃透整个产业链,因此开放共赢成为行业共识。在菜鸟平台上,多家快递公司每年营收增长30%,上市后加速国际化布局;反观京东,则把原本赚钱的物流生意塑造成亏损成为常态,京东物流不得不分拆出来,独立发展是一大考量,但更多是为了不拖累京东财报。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菜鸟持续为新零售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可能,京东讲了10年的物流故事或难以为继。未来,京东物流恐怕更难招架菜鸟的猛烈攻势,日子将越来越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