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两三个月,一场由平台跑路所掀起的风暴便席卷了整个金融领域,行业整体也随之进入大规模的洗牌期。虽然客观上讲肃清野蛮生长中资质不符、有圈钱嫌疑的平台,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消费者信任的崩塌将造成长期的消极影响。
而在这一混乱的局势下,欺诈行为趁机兴起也加剧了平台的生存风险,特别是对P2P网贷平台而言,无论是获得融资还是谋划上市,抑或是寻求转型,风控是一切行动的基石,它关乎着平台的生死存亡。由此反欺诈也成为平台或企业控制风险的重中之重。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术能否在这场欺诈与反欺诈的抗争中起到关键作用,还是要依赖平台的实力。在这种形势之下,最近大力构建关联网络欺诈防护体系的度小满,能扛起这杆大旗吗?
行业乱象频出,反欺诈已经成为金融科技的生命线?
在这场行业风暴中,圈钱跑路、资金链断裂的平台固然是投资者血本无归的罪魁祸首,但不少借款人拆东墙补西墙或是骗贷的中介机构浑水摸鱼,他们加剧了平台的坏账风险,其实也间接为这次暴雷风潮的形成“出了一份力”。
这背后既直指平台智能风控的羸弱,也反映出科技金融领域面对欺诈现象的被动。
其中网贷平台可谓是重灾区。早在2015年P2P初步发展之时,据普惠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此前发布的信审数据库统计显示,每100个拒贷案件中就有16起涉及不同程度的蓄意造假或欺骗,欺诈行为早已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特别是P2P平台风控要面对的大敌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诈骗行为由市面上的专业代办公司承办,也就是所谓靠骗贷为生的中介机构。
以消费金融为例,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坏账率约在10%-15%,其中60%-70%的坏账就是由黑中介“创造”。多数消费金融平台的借款申请人里,10%-15%都由黑中介幕后操纵。他们通过大量“试错”,迅速找出平台的风控变量以及风控侧重点,从而虚构借款人个人材料,成功骗取大量资金。
这也导致金融欺诈所滋生的网络黑产在成倍增加,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网络“黑产”直接从业者超过40万人,算上“黑产”上下游人员160万人,游离在市场上的身份证约1000万张。而更宏观上,2017年网络欺诈导致的损失已达到我国GDP的0.63%,损失估计高达4687.2亿元。
所以,从平台的角度看,欺诈风险远远大于信用风险,反欺诈已经成为风控的核心,而打响反欺诈战争的关键就在于技术创新。
在这点上,背后有互联网巨头支撑的金融平台则有很大优势,以今年独立运营的度小满为例,它提供的金融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累计为500+家银行以及互金机构提供反欺诈与风控服务,平均日查询量达到350万以上。其中基于智能图计算的关联网络代表着风控的全面升级。
以关联网络为核心,构建全栈式反欺诈体系?
互联网灰产技术在不断迭代进化,依赖传统的反欺诈技术其实很难识别当前的风险,尤其是客户群体日益下沉,交易频繁、实时性强、数据量大,给平台的反欺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针对这一现状,关系图谱技术恰好契合数字金融业务参与主体多、流程冗长的特点,因为它能够勾勒出看似不相关的主体间的隐含关系,从而有效识别潜在风险。
简单来讲,关系图谱技术通过记录用户节点信息,以及在这些节点上发生行为的相关行为的连接,最终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用户和行为都描述出来。节点代表实体,边代表实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度小满的关联网络拥有180亿+节点、800亿+边,可以达到秒粒度图快照和秒级查询响应。
应用于反欺诈,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升识别骗贷团伙的成功率。比如羊毛党,他们一般有批量的帐号,会用虚拟机和群控等设备,利用关联网络能有效发现不同操作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识别算法进行判断从而捕获。另一方面,在这个维度上做风控,可以将隐蔽在后面的欺诈行为提前预防、并拦截在体系之外。
据悉,度小满的关联网络,已在百信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进行运用。
当然,仅靠单一的技术无法阻隔日益专业化、体系化的庞大欺诈网络,故而度小满试图构建立体全栈式反欺诈体系,从多个关键环节识别欺诈行为,并进行实时拦截阻断,这背后所依赖的依然是技术优化。
在贷前通过多头监控系统,及时捕获异常状况,提前一个月准确预警风险表现;在贷中,通过获取用户实时行为数据,运用深度学习模型组及多维度用户标签,随时掌握用户行为和需求变化。这一方面是识别用户潜在的欺诈行为,另一方面则准确了解用户习惯和需求,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不过用户画像技术需要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方面的交叉融合,极为考验技术水平,而百度AI技术储备以及其天然对应用户需求的特性,算是度小满的一大优势,也更能帮助其打造智能风控模型。
反欺诈战线能否合作共赢?行业依旧任重道远
相比技能越发专业、流程趋近自动化的互联网灰产,互联网金融大大小小的平台分散于各个角落,因大多在反欺诈上“自食其力”,面对庞大集中的欺诈团体,毋庸置疑会处在弱势地位。故而一个科技金融企业的实力再强,也不能以一己之力从根本上解决欺诈频发。
尤其是优质客户资源被牢牢掌握在银行系手中,征信系统的核心信息也不对外开放,互联网金融行业想要良性发展,更需要从孤军奋战走向联合打击。
但这种合作共赢的局面能否被打开,是关键性问题。比如同行共享,从共享技术和共享信息两个角度来讲,前者鼓励先进的反欺诈技术在行业内共享,也可以直接理解为行业巨头的技术输出,度小满的关联网络运用于多家银行就是一个实例。但是在直接竞争关系下,平台对外开放的技术有限,由此共享技术其实更依赖第三方反欺诈公司。
比如国内争相模仿的FICO,其构建的反欺诈平台为银行、保险公司、政府等机构提供反欺诈服务,很早以前国内的众多互金平台就已接入其信贷评分决策云平台服务。
相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共享信息。如果巨头开放数据,那至少能够把反欺诈的成本降低到可以用技术手段解决风险,这无疑是互联网金融的一大进步。但是目前国内被放行的商业个人征信机构几乎都是互联网巨头,他们本身就有各自衍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不可能成为权威的独立第三方,向其它金融主体开放数据。
而且纵观业内,同行欺诈的事件也不在少数,这种恶性竞争的环境下哪个平台也放心不下共享信息。由此看来,如何在不损害平台利益的情况下达到合作共赢,将是最大的难题。
值得认可的是,在反欺诈战线上,互联网企业、头部平台和银行等机构联盟越发频繁,尤其是巨头的加入和引领,有可能在数据、技术等方面的突破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当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趋紧,早期发展过程当中的劣质项目、高风险项目开始暴露出来,由此引发的平台暴雷固然造成了行业动荡,但这场清洗也将促进平台升级,尤其是风控系统可能迎来新一轮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