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十一很热闹。
随着又一年双11落幕,各大电商平台也开始按部就班进入数据曝光环节:自11月1日—11日,天猫最终累计成交额达4982亿,京东为2715亿(23时59分),苏宁易购11天订单量增长75%…..
而随着各大平台的通稿持续霸屏,双十一话题进一步发酵,抽丝剥茧之下,难掩的“狂欢疲软”真相也变得更加清晰,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下双11的十宗罪。
01
退货量每分钟100+,数字闹剧再上演
网友:以前的双11是真买货,今年的双11就是一场刷单狂欢,平台刷单,全民刷单!
不同于往年,今年电商平台双11充斥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满减规则,消费者要想以最低价(也就是店铺标注的“到手价”)拿下商品,多数需要通过买更多的东西来凑单,但由于生凑的产品根本不是想要的,自然是难逃“被退掉”的命运。
许是平台早就料到了消费者会这么干,为延续自身往日的交易神话,天猫在双11当天关闭了退款通道,并且未事先告知,但这却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也正因此,12日凌晨,一则题为“双11退款人”的信息占领了各大门户网站的热搜榜,有商家公布: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退货订单,速度可达100+/分,远超下单手速。
不只是上述商家,另有不少明星直播翻车案件。
譬如,汪涵,其在“顺德专场直播”中给一支付了10万坑位费的商家带货,10分钟成交1323单,但一下播就退了1012单,退货率高达76.4%。
对于出现这种极速退款的现象,另有网友猜测,是因为平台涉嫌刷单。
说到刷单,相信大家早已不足为奇,尤其是在直播领域最为普遍。
在网站上搜索“刷单”相近字眼,就可轻松获得多个为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代刷流量的渠道。
以淘宝为例,花费16元就可为直播间增加10000观看人数,2元增加10000个点赞,0.5元发送一条自定义弹幕;
另有代刷流量公司透露,通过设置满减优惠券、关联子账号的方式还可轻松修改带货销量,制造虚假繁荣。
如此一来,且不说各大电商平台引以为傲的天价“成交额”未刨除退货部分,既然观看人数、商品销量等都可被随意操控,那不管它是双11还是双12,到头来还岂不都只是一场数字“闹剧”?
我们再来算一笔账:
2019年,天猫双11当日开场29分51秒(约计半小时)的交易额为700亿,全天交易额为2684亿,由此可得,当天剩余时间成交额为1984亿元;
再来看2020年,天猫官方公布11月1日零点截至11日当天开场半小时,成交额破3723亿,截至当晚23点59分成交额为4982亿,由此可以算出,当日剩余时间成交额为1259亿元,较去年的1984亿元足足少了700多亿,下滑率达36.5%。
而天猫则很会避重就轻,不仅对此只字未提另只言两波大促之后的总成交额。
02
算不清的花式促销,实为套路满屏
自2018年开始,各大电商平台的优惠规则从直接折扣变成了“定金尾款”、“跨店满减”、“优惠券叠加”、“百亿补贴”、“两小时秒杀”等方式。
例如:原价2499元的洗碗机,预售价是2299元,跨店优惠券是满300减40元,店铺优惠券是满1299减30,预付定金50元享两倍优惠,加入会员可以打95折,前两小时秒杀可以减60元……再加上平台推出的“组队赢大奖”、“红包雨”等活动,想要算清楚商品最后买到手多少钱,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今年11月3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起话题#央视呼吁双11少一些套路#,在消费者吐槽声中被推上热搜。
不少消费者留言表示“双11的优惠规则堪比奥数”、“算来算去永远跟双11那天的最终价格不一样”、“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研究所谓的规则,感觉平台和商家很没诚意”。
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电商平台自认为的创新优惠玩法,实际上并没有激起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反而让人感到“累觉不爱”。
“预售、定金、尾款、优惠券、叠加折扣、店铺满减、跨店满减,咱能算清也不想去算”一位网友表示。
不过对于商家来说,日益复杂的优惠规则反而是其控制自身成本的护身符。
“目前在线上获客成本很高,已经从一位用户点击3-5毛提高到了2-3块,并且在消费升级下,还要面对「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产品」的消费需求,所以对于流量巨大的双十一,商家只能硬着头皮做促销,但是折扣过低就可能要亏本,因此为了维持流量与经营成本的平衡,只能顺势推出复杂的规则做障眼法。”一位商家坦述。
需要注意的是,复杂的优惠规则也在无意中助力了部分不良商家“浑水摸鱼”。
通过黑猫投诉了解到,部分商家在双十一使用促销低价方式,吸引消费者下单,但实际上却玩起了“虚构原价”、“先涨后降”、“低标高结”的把戏。
譬如,有消费者反映,淘宝捷渡车品专营店销售行车记录仪套餐在双十一活动前是249元(即原价269-优惠20),而双十一活动期间,价格抬到了539元,打了五折后价格为269.5元。
所幸的是,针对此乱象,11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在第21条中明确表明:经营者折价、减价,应当标明或者通过其他方便消费者认知的方式表明折价、减价的基准。 (未标明或者表明基准的,其折价、减价应当以同一经营者在同一经营场所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最低成交价格为基准。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的,折价、减价应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为基准。)
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选择的一种购物方式,而打折促销也成为了这些电商平台获取流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当“让利”变了味,双十一的意义又在哪儿?
03
大促过后的“库存之痛”
退款大军对于商家来说,无疑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随时可能让还没来得及好好庆祝双十一战绩的商家,面对因退货而即将堆满仓库的库存问题。
或许很多人都忘了,双十一特卖活动的诞生,意义是在于为了帮助商家清库存,因为每年的11月份是传统的消费淡季,又恰逢年底,商家库存压力增加,还面临商品换季等等,所以需要一个由头促进消费,因此最初的双十一,没有花样和噱头,有的只是让利。
但随着双十一逐渐演变成为一个购物狂欢节后,对于商家来说,这已经不是个特卖清仓的促销节,而是要拼尽全力争流量的战场。
因此,在双十一期间,为了保证销量,商家会按照平台规则,超量备货,而部分开启预售玩法的商家,还需要在预售的基础数量上再加量。
此前,本土女装电商头部阵营的H品牌负责人就曾对媒体透露,去年双十一因预售备货失策,导致价值2000万元的产品积压在库房。
直至今年双十一,经过1年的消化,库存仍还有七八百万元。
“根据预售情况,我们跟原辅料供应商、工厂下了订单,并签订了合同。但是后期因样品质量不过关,货物返工导致生产周期拉长,而顾客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因此产生了大量差评和退单退货。”H品牌负责人表示。
并且根据电商平台规定,如果在规定时间不发货,那么店铺将会被降权处理。
而H品牌则遇到了最坏的结果,就是预售订单被强行砍单。
也就是说,那批还在流水线上生产的价值高昂的预售订单产品,在平台砍单+错过冬装最佳销售期的情况下,将难以脱手,再加上30%的退货率,进而形成了高达2000万元的高额库存。
从财务角度来说,库存依旧是企业的财产,但是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库存会给企业资金链以及供应链带来巨大的压力。
首先,库存占用企业流动资金,会增加资金成本和经营风险;其次,库存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产品过时,增加资金损失风险,尤其是在PC行业、服装行业以及食品行业。
由此来看,品牌以低价拉动电商平台流量,但最终赔钱还可能面临库存风险的却是自己。
如何平衡促销和库存压力,或许是商家该思考的问题。
04
商家“入坑”直播,只赚吆喝不赚钱?
“1秒卖光的销售速度,不断刷新的单场直播销售总额”,让直播带货看起来似乎拥有着无穷的购买力。
因此,不少品牌方甘愿一掷重金“入坑”,可直播带货这个风口的表现真如商家想象的那样“挣钱”吗?
经调研发现,直播带货目前需要面临三大难题:
1.“坑位费”高昂;
2.知名度高的主播压价;
3.直播数据造假。
爱妃水果的负责人田敏也是双十一直播中“入坑”的一员,她如愿的登上了明星刘涛的直播间。
但是问及带货情况,她对媒体表示:“销量不错,每场能卖出去40万元左右,退单率也很低,但是我们要赔10万左右”。
据了解,“爱妃”旗舰店原价99元/箱的苹果,被主播压价仅剩59元或者69元。
这让本就利润率低的农产品,更无回收成本价可言,再加上上万甚至几十万的坑位费,真可谓是赔钱赚吆喝。
事实上,直播间坑位费高一直都是个热门话题。
根据今年双十一直播报价单来看,以头部主播薇娅为例,在其直播间美妆类单链接为20万元,生活类、服饰类单链接均为15万元。
虽然翻过“坑位费”这座大山,但还需面对“谈价”这座大山。
“头部主播的申报、选品流程及标准相对较高,对产品的销量、评价等均有要求,为了达到头部主播的要求,一些店铺甚至选择提前降价,促销推广。”一位熟悉直播带货行业人士表示。
可是在降价入选后,主播还会提出“全网最低”、“多给些赠品”等要求。
至此,商家在还未正式进入直播间销售,营销成本就已经非常高了。
而在直播期间,还要面对刷单、刷评等问题,其中有媒体曝出,作为快手一哥的辛巴直播的多款商品退货率超35%。
有数据显示:在今年7月19日,辛巴直播带货过程中,全场客单价最高的坚果投影仪单场销量为3884单,但24小时后,退货率高达35%。
此外,央视还曝光直播带货刷单乱象:1小时可以完成新增2万观看量,15个真人互动以及15万个点赞,只需53元。
一名刷量人员表示:“任意时间、任意观看人次都可以刷,还可以有真人互动。”
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小沈阳直播卖白酒,下单20多单,第二天退货16单。吴晓波直播间卖的奶粉,商家交了60万坑位费,实际成交额不到五万。
而这种种也是导致直播带货的销售情况不如预期,甚至出现亏本情况的重要因素。
05
借助花呗大割韭菜
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到这场狂欢中来,除了“盖楼、养猫、赠送各种优惠券”之外,马老板直接从根源入手,大笔一挥——提高花呗额度。
一边是“价美质优”的好物,一边是临时提高的花呗额度,消费者面临前后夹击哪还顾得上思考自个有没有还款能力,更别说自控力,开开心心拿着马老板的钱去购物了。
从此,世界上又多了数不清的“欠款人”。
而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前不久蚂蚁集团被约谈,正与这借贷脱不了干系。
11月3日,一行两会和外管局联合对蚂蚁集团实控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严肃约谈,原因是“蚂蚁金服用30多万亿元资本金经过资产证券化循环发放贷款,总共循环了40多轮后转化成了3000多亿元的贷款,形成了上达100倍的高杠杆。”
据了解,国家有规定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若比例越大,相应的出资资金也就要越多,否则撬动的杠杆倍率对整个放贷行为是比较致命的。
此外,中国传统银行的杠杆在10倍左右,而蚂蚁金服的杠杆却在100倍左右,用有限的钱转化成100倍的贷款,在层层的转化过程中风险早已被转嫁到购买理财产品的人身上。
另外,花呗、借呗本身的运作模式就是在无节制的激励大众超前消费,而这种做法不仅会引导个人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另对整个国家金融系统的发展更是十分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不光单方面提高了花呗用户的临时额度,另有多个商家透露,其为割韭菜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整个双11期间,阿里不仅强制商家报名开通花呗,另需缴纳1%的手续费,并且一旦交易形成,即使发生退款,平台也不予退还。”天猫平台一商铺店主表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若说早前双11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商铺清理库存卖断货,亏点儿钱也无所谓了,可现如今除了消费者,似乎大小卖家也成了电商平台的囊中之物。
06
“定金”or“订金”,难搞的文字游戏
对于消费者来说,双十一 期间能够买到合乎自己心意的商品便是莫大的幸福,和往年的双 十一 一样,今年的双 十一 也离不开“先交定金,后交尾款”的铁律。
尾款人在支付定金之前,必须勾选我已同意定金不退等预售规则,如若不然是无法购买商品的。
被“买买买”的想法充斥着的尾款人来不及思考那么多,很快就下了单。
但是下了单就没有卖后悔药,尾款人们又在退定金的过程跟淘宝客服僵持不下,可谓是“定金一时爽,退定火葬场”。
淘宝每年双 十一 的定金规则是统一规定的且消费者无权限变更,这是典型的格式条款。
考量此条款是否合法要追究到其是“定金”还是“订金”,虽然两个词语仅一字之差,但其背后的法律含义却大为不同。
订金就是我们俗称的“预付款”,只具有购买功能并没有形成消费,一旦顾客反悔不买,商家必须退还订金。
而定金则是具有担保功能的,是为了保证交易的进行而设立。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反悔,定金也无法退还;但是商家如若不能进行交易的话,则需要赔给消费者2倍的定金。
综上,在消费者有退款诉求的前提下,“订金”商家必须退还给消费者,而至于“定金”,商家的确有理由不予退还。
但是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在和商家进行一波友好交流之后,大部分的商家都会退还定金,如果有店家不予退还定金,那么可以按时付完商品尾款,然后立即以“拍错了”的原因申请退款,这种情况下多数店家都会予以退款,但是往往也有一些商家不允许这么做。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消费者在收到快递之后,也可以选择“7天无理由退货”,不过这样的话,消费者还得额外支付快递的费用。
最坏的情况也就是预售的商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这个情况下的消费者也往往会失去理智,选择了给予店铺差评,不过这个结局是消费者和商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双11预售期间,淘宝暂时取缔了未发货订单申请退款的功能,理由是消费者频繁地退货会影响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综合来看,预售活动可以帮助商家开展计划性生产和仓储,降低企业成本等。
不过对于定金不能退还,部分消费者还是无法理解。
针对此现象,有专家认为,“ 定金是不能退,但消费者能退货 ”,很容易造成快递资源和国家运营资源的浪费。
归根结底,消费者在进行选择还是要保持理性,否则就得为自己的莽撞买单。
07
被“安排”的尾款时间
白天打工人,晚上尾款人……在今年,尾款人的新梗热度可谓是久不能退散。
所谓的“尾款人”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参加预售活动,支付一定金额作为定金,之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的消费者。
虽然快递的高效配送,让尾款人在快乐的氛围中转身成为“收货人”,甚至有网友晒图,在付完尾款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收到了快递柜的取件码短信,但是依旧有不少尾款人捶足顿胸表示,忘记合并付款,硬生生的错过了满减。
其实,定金+尾款的付款方式并非是头一年推出,只是今年首推的“双预售”,第一波预售期为10月21日至31日,尾款支付时间为11月1日至3日;第二波预售期为11月4日至10日,尾款支付时间为11日。
有这样的大胆试水,其实是天猫摸准了消费者心理所推出:首先,在一年仅此一次的最低价心理暗示下,消费者的心中就只有买买买,而用支付定金来提前锁定双十一的价格,无疑让消费者下手更加果断,但值得注意的是,预付的定金其实是沉没成本,因为它的特性就是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
因而为了这笔不愿损失的成本,消费者内心“损失厌恶”的本能被唤醒,于是再怎么纠结金额,也会乖乖就范,支付掉尾款。
说到这,天猫在尾款支付时间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虽然今年尾款时间较去年提前了半小时,在11日0:30分开始支付尾款,但是在困意来袭的午夜,多数消费者的大脑开始进入感性时间段,理性判断消费的概率已经变低,这也就很容易出现满减未用的情况,更不用说将那些为了凑满减而剁手的产品进行申请退款。
08
存活率仅为38%,品牌深陷围城
自马云喊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伊始,中小卖家开始不断向淘宝涌入。
他们可以在边进行身份验证,缴纳1000元的消保金后,直接获得一家淘宝小店的同时,边从阿里巴巴批发网上联系货源,直接在店铺后台上传资源包,进行买卖交易。
轻资产的运作,让淘宝吸引了一大批卖家,成为一个品牌孵化器的存在,并且随着背后阿里生态构建的平台效应激化,更是催化了无数个“淘系品牌”。
不过吸引的群体虽然够大,淘宝却在国际上一直被贴上“盗版”标签,与此同时京东、苏宁等其他电商平台开始崛起,流量战一触即发。
为了吸引更多、更有能力的商家,在2012年,天猫商城开始被推到幕前,同年天猫借着双11的大促血赚,宣称13小时卖出100亿,创下了世界纪录。
数据的真假性暂且不论,成为阿里主推的天猫,品牌助燃器名号着实打响,招商通道大开。
后2014年,在被工商总局曝光双11天猫、1号店售假后,天猫官方喊出对假货“零容忍”并进行下架及封店的态度,更是让不少消费者认为管控上趋严的天猫,是网络品牌“正本清源”地。
流量驱赶之下,天猫成为众多卖家的垂涎之地,店铺类型也逐渐分化成至今的旗舰店、专卖店以及专营店。
但随着商家的涌入,入驻天猫也是变得越来越难。
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在2015年,天猫官方发布了《天猫2015年度招商资质细则》,并开启定向招商,正式宣告掐断商家自主报名申请入驻的通道。
而其中的基础必备条件:
商家企业注册资本高于100万人民币;开店公司依法成立两年及以上;需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暂不接受未在中国商标总局注册商标的品牌入驻,除此之外,在店铺保证金上还保持了高标准: 1、店铺类型为旗舰店、专卖店的,持商标注册受理通知书的店铺保证金为人民币10万元,持注册商标的店铺保证金为人民币5万元;2、专营店:持商标注册受理通知书的店铺保证金为人民币15万元,持注册商标的店铺保证金为人民币10万元,另外更有软件服务年费以及软件服务费等等。
一招就把属于初创期,未达一定规模却想进入流量池的“淘品牌”直接关在天猫门外。
虽然此行径被解读为是阿里系打造“万能淘宝,品质天猫,活力聚划算”版图的必经之路,但是依旧有质疑声称,这是天猫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因为天猫的本质就是“流量贩子”,因为出现了流量瓶颈却无法清退商家的情况下,只能是提升准入门槛。
诚然,随着细则的推进,天猫在入驻规则上也在不断演变,并且表示不断在细分类目上把控商家数量。
然而据数据披露,天猫入驻品牌在2017年呈现稳步增长,却在2019年迎来爆发,入驻品牌在短短一年内居然翻了快两番,并且受疫情影响,率先复苏的电商经济迎来品牌井喷式爆发,在今年的7月入驻品牌就超过了22W。
虽然从数量上十分可观,但存活率却很是令人揪心,几乎超大多数品牌熬不过1年。
据数据显示,2017年4月入驻天猫的新品牌1年存活率不到50%,并且不断走低,2019年的存活率较2017年下降12%,至38%左右。
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场《围城》。
09
反套路营销的 网易严选
就在双十一预售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平时不显山漏水的网易丁老板的一番话语在行业内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11月4日晚间,网易严选发布公告宣布:“我们要退出的是这个鼓吹过度消费,为销售数字狂欢的双十一”。
网易严选表示今年双十一不做复杂优惠玩法、不发战报、不再为销售额开庆功会。
在此之余,网易严选还奉劝消费者:走好自己的路,不要被复杂玩法套路。
通过制造话题、表达态度,存在度不高的网易严选着实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站在消费者层面上,对友商的种种行为“口诛笔伐”,此刻的网易严选俨然是执剑行使正义的大侠,收获着消费者满满的好感。
不过前脚声明表示退出双十一,后脚网易严选就为消费者提供了全年最低价的商品,让吃瓜群众还来不及反应就又被套路了进去。
公告中表示“我们为严选双11当天准备的商品是全年抄底价,一些商品还能【保价一整年】。我们希望你,走好自己的路,不要被复杂玩法套路。”。
换个角度来看,网易严选的这番操作更像是一波“无能狂怒”,丝毫掩饰不了自己目前的尴尬处境。
熟悉网易严选的朋友都知道,自成立之际就是丁老板备受宠爱的明星产品,作为国内首家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的电商,因定位于35岁内的新中产,号称要通过ODM模式与大牌制造商直接连接,剔除品牌溢价和中间环节,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品质生活,曾经一度也受到公众的重点关注。
不过丁老板还是低估了国内电商发展的速度,在经历短暂的辉煌过后,网易严选给网易带来的不过是满地的鸡毛,成为了网易的拖累。
当前各大电商平台飞速发展,人们也渐渐忘却了这个特殊的存在。
回过头看,网易严选的这番操作除了吸引消费者好感外,并没有吸引更多的人在网易严选下单,并没有得到实际的销量。
网易最擅长的就是博情怀,但情怀毕竟不能消费,养活不了网易这么大的公司。
至于为什么不发战报,想必明眼人都清楚,相比淘宝、京东动不动数千亿的战绩,网易严选的这点营收实在拿不出手来。
10
卖货电商走下坡,社交裂变模式占上风?
现如今,双十一已经从光棍节成为各大平台、品牌之间名正言顺全方位battle的日子。
与往年一样,双十一的广告,通过各种手机应用,向屏幕前的消费者提前轰炸,跨店凑单满减、定时秒杀、预付定金享较低预售价、玩“养猫”游戏兑换礼券……各种玩法可谓是眼花缭乱。
但是套路之多,算法之难,标注的“到手价”并不是最终的成交价,也使得消费者禁不住要调侃:最烧脑的双十一。
相比之下,一直喊着延续“无套路”玩法,百亿补贴的拼多多,依旧采用红包雨和补贴的方式,这简单粗暴回归促销本质的操作,似乎与大喊要退出双十一的网易严选一样,成为了清流所在。
并且双十一刚结束,拼多多的的股价连续上涨,如今市值已超过1800亿美元。另外其公布的三季报中数值也是很喜人:公司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3.7313亿,同比增长36%;单季活跃用户大涨4810万。
这不禁令人心生疑惑,难不成卖家电商走向下滑坡,社交电商开始要起势了?
为此,特意想要去看下拼多多的榜单,但是拼多多依旧延续了往年风格,对于双11的战绩再次只字未提,而是发了一封公开信,表述的核心是比起数字,拼多多更在意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对于拼多多此举,有业内声音表示:首先,无论数据是怎么样的,与其他平台一样,拼多多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场巨大的质疑,而后很有可能每年都要陷入数据缔造之中;其次,数据的比拼实质上是平台生命力的角力,但拼多多目前虽然有野心,却缺乏与京东、阿里正面硬刚的实力。
说起拼多多在三年时间内就成功实现上市,主要还是归功于 社交裂变传 播的运营模式,极大降低了获客成本, 但是急速发展之下,产品质量问题,以及对于商家的宽准入门槛却让它一直被行业诟病。
此外,在不少平台上,均有消费者发声表示因为好友的助力邀请,被迫下载,不堪其扰,更有多数下载后下一秒就卸载。看来拼多多还需要 在摘掉“假冒伪劣”帽子的路上再费工夫 ,更要多方位补足商业短板。
诚然,在社交电商中,拼多多属于个例的存在,因为其有着微信的入股,不用担心流量梯被撤,但其他将流量建立在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上的社交电商就没有那么幸运,好比是将命门展露在外,有如云集在上市之后就因为微信的打压而股价大降。
如此看来,京东跟阿里的运营体系无疑是更具抗压性与实力。
“这个世界在蓄意催人焦虑,因为快乐对经济不利。”当众人沉浸在千亿战绩之余,一盆从天而降的凉水也让各大平台心惊。
双11当天,众多 电 商平台 股价纷纷暴跌。
截止11月11日凌晨5点美股收盘,阿里巴巴美股暴跌8.25%,京东也没有幸免,下跌5.63%,就连来自大洋彼岸的苏宁易购也没能逃脱股价暴跌的命运,11月11日A股收盘价显示,苏宁易购股价下跌1.89%。
究竟是谁割了谁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