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万物皆可“内卷”。
无形之中,“内卷”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热词。没有哪个词能像“内卷”一样如此火出圈,频繁出没于整个2020年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中,以至于谁都可以脱口而出一句:卷!
溯本追源,内卷一词源自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20世纪中叶于印尼做社会研究时提出的。当时,爪哇岛人口压力激增,虽然已坐拥大量资本,工业技术也有了提高,但人们依然不断涌入精密化的农业和传统手工业中,导致生活水平的长期停滞。
在人类社会学中,内卷的概念是“劳动力不往更赚钱、更有创造力的产业去发展,反而扎堆往生产效率低下、边际收益小的产业、行业、岗位流动。”强调的是扎堆低效循环圈带来的弊端。
然而,自火起来之后,“内卷”就不断被误读。事实上,内卷并不等同于内耗,也并非所有竞争都会导致内卷。内卷的关键在于“向内演化”,是精细化,是低水平的复杂。
在营销世界中,内卷化效应无处不在,比如细小的赛道挤满了过多的入局者,有限的流量不断被抢夺和侵蚀……尤其在“僧多粥少”的存量时代,品牌一味地投注精力在同质化的平台上,比如过度依赖电商直播,虽然换取了短期内的可观流量和销售额,但投入产出比并不高,同时也在不断透支原本积累的品牌价值。
或许,我们可以一窥品牌营销中内卷化行为,找寻那些品牌经营的道与术。
1.流量倒向哪?
过去的一年中,流量选择了什么?直播带货、短视频。
以直播带货为例,随着疫情期间消费场景的“集体线上化”,直播带货作为已经经历过一波成长周期的“既有技术”,让品牌的营销行为也随之快速完成线上化转移,从而成为了最热的增长点。
直播带货发展到今天,俨然成为流量重镇,不少品牌趋之若鹜地涌向直播间,直播风潮愈演愈烈。
然而,大多数选择直播带货的品牌面临的局面却是: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同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虽然平台流量渐渐见顶,但是依然不乏大大小小的品牌商家纷纷投身抖音做电商,他们希望能占点流量红利的便宜,赶上短视频电商、直播电商的列车。
随着平台上希望从粉丝身上赚钱的商家越来越多,显然粉丝将会越来越不够用,或者说更难被利用,那么商家需要吸引粉丝关注、买货的成本就会越来越大。
这就会导致平台上商家和商家的竞争将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内卷的开始。
除了电商直播这一典型案例,实际上,品牌的营销路径一直在不断地被流量内卷着。从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吸引一大波品牌寻找站外流量,到抖音、快手短视频的爆红,再到直播电商掀起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赚到收益的品牌少之又少,但大批品牌还是一腔热血地涌入,渴望分得一杯羹。
2.逃不过的内卷宿命?
身陷内卷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容易陷入“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
比如在存量市场中开展的博弈,往往会给人一种恐慌的感觉,让大家在恐惧的驱使下,竭尽所能地去争夺资源。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越争夺资源损坏就越大,最后陷入无序的竞争中。殊不知存量博弈的本质是零和游戏,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然而,流量的内卷并非是坏事,在流量被抢夺和稀释的同时,也带来了重新分配的机会。当然,这对行业来说是一次重新洗牌,也有利于品牌及时反省自身的发展路径,围绕核心业务展开重点布局。
多数时候,组织也好,个人也罢,认识到内卷的必然宿命,就往往采取“打不过它,就加入它”的策略,如此共同迈向“大内卷时刻”,陷入死循环,实在不算是聪明之举。
3.如何摆脱内卷漩涡?
“取舍”和“聚焦”是品牌摆脱内卷大环境下的关键词。
①认清流量本质
各行各业发展到成熟期,都会产生内卷现象,这是十分正常的市场发展规律,作为从业者的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和心态建设十分必要。
不论是短视频、电商直播等任一平台,在抢夺红利的同时必须沉淀价值,熟悉平台规则,才能掌控平台,否则即使如今赚得盆满钵满,往后必然也会陷入内卷漩涡之中。
当我们站在更高维度来理解、认清平台与流量的本质,把握和利用其发展规律,才能真正远离内卷。
②不盲目做加法
内卷之所以会产生,有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太着急去做加法。
当做加法身疲力竭又伤痕累累的时候,不妨再做做减法,回过头看看自己拥有什么、擅长什么,避免将自己置身内卷。
③不囿于短期利益,专注长期价值
过度依赖电商直播,之所以是品牌在营销行为中的内卷化表现,是因为品牌能够极为轻松且迅速得获得销售额,久而久之就滋生出“唯带货论”的扭曲价值观。在短期利益的冲击和竞争对手的不断施压下,很少有人能够坚守本心,坚守品牌的长期价值。
然而,品牌要摆脱内卷化,就必须专注于品牌长期价值的创造,摆脱对单一平台、单一渠道、单一红利流量的依赖,品牌自身才是最强有力的护城河。
【病毒先生自媒体】知名原创科技&营销自媒体,由知名互联网分析师、病毒营销专家刘涛先生主笔,全网总粉丝150万+,全网原创文章阅读总量10亿+,精选分析最新最热科技&营销案例,长期提供科技&营销领域深度独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