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的公司怎么就捧不红男演员

虽然它其实不完全是杨幂的公司。

 

作者|耳东陈

编辑|吴怼怼

 

新人出道时,如果能蹭上一线明星的热度,对打开知名度大有裨益。所以宋祖儿是小张柏芝,张柏芝是小林青霞。

她们算外形相似,但蹭的正主不是真带自己的人。饶是这样,顶着前辈名号,依旧让观众记住了。

如果有当红顶流扶持,蹿红只会更快。

你看迪丽热巴,签约嘉行后跟着杨幂,戏约、综艺、商务,短短几年,从名不见经传到一线流量。

既然迪丽热巴能红,按理说嘉行也能捧红其他人。

事实相反。

跟迪丽热巴一起签约嘉行的几个男演员,出道时是杨幂身边的配角,现在境况依旧没太多好转。

除了张彬彬靠《司藤》小火一把终于有了「男主相」之外,高伟光刘芮麟张云龙,虽说也都当过男主,但提起他们的名字,大众第一反应,依旧是片场的「嘉行大礼包」,杨幂的男配们。

在起点一致的情况下,为什么嘉行红不了男星?

恐怕也不单单因为红是玄学。

 

01

 

嘉行的基因,首先是经纪公司,但又不是传统经纪公司。

杨幂的两位合伙人曾嘉和赵若尧,是她在荣信达时期的老搭档,她们都是她的经纪人。

赵若尧最初是曾嘉的助理,曾嘉是李小婉的学生,李小婉和李少红是老搭档,1995年北影厂宣布解散的时候,两个决定合开公司,李少红专注内容创作,李小婉管创作之外的一切。

他们的公司荣信达,代表了千禧年中国电视剧的高光,造出来的明星,是周迅陈坤黄觉,外表靓,演员生命周期长。

那个年代的经纪人带艺人,事无巨细,保姆一般,从艺人的衣食住行,到形象管理,接什么戏,谈什么商务,做哪种造型,一手包办。

这种一对一的经纪团队,有助于经纪人最大限度了解和挖掘演员特质,根据特质接适合演员的戏,有针对性地捧红演员。

稳定的合作对经纪人和演员而言,是双赢。但一对一的模式对公司而言,未必是好事。

从初代经纪人王京花带着培养出的明星出走华谊,到范冰冰开启艺人工作室热潮,明星纷纷自立门户,再到杨幂自己羽翼丰满后离开老东家,一手拍戏一手当制片,明星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在逐渐增多,这对培养出他们的公司而言,却是一种损失。

种种现象都在不断重申——娱乐公司造星重要,留人更重要。

因此嘉行成立时,为长久留住签约艺人,经纪团队借鉴了好莱坞的造星模式和韩国偶像工厂的操作方式,放弃了一对一的模式。

嘉行采用的新模式,俗称多对多。

简单来说,就是签约艺人从形象包装到专业培训到演出安排、广告代言、商务合作,都由同一个专业团队管理,商务专员负责公司所有艺人的商务资源,形象顾问负责所有艺人的形象设计,每个领域都由专业人士打理。

乍听起来,这种管理方式很合理,效率高,针对性强。对于流水线产出偶像团体而言,多对多是好模式。

但嘉行首先偏重影视剧制作,不是流水线的偶像公司。比起迭代更新的偶像,嘉行更需要的是长线艺人。

多对多模式忽略个人特质,最终打造出来的艺人,都是套用统一模板。腿长营销腿,骨相立体立体营销混血感,标签单一,可挖掘性差,面目模糊,可替代性强。

杨幂拍戏、出活动、上节目走哪把「嘉行四子」带哪,让他们在各种电视剧里不断刷脸熟。

 

这是嘉行的资源供给。

但年复一年,真要问哪个人有什么特质,出了什么代表作,恐怕他们共同的代表作,就是杨幂的男配。

嘉行用自己的经纪模式和影视资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艺人群。

但留住人的同时,超一线演员、一线演员、二线演员、新人演员的等级划分和针对性培养,也是一种内在的「阶级固化」,它把人与人的差异化磨掉了。

对签约艺人而言,在嘉行露脸容易出圈难。但要离开嘉行,露脸或许也会难。

 

02

 

嘉行的另一层基因,是制作公司,但它又不是传统的制作公司。

嘉行最初是用杨幂流量堆砌起来的制作公司。

公司成立时,几个合伙人确定要「艺人经纪+影视制作」两条腿走路。

想法是现实的,操作起来也很可行。

2014年前后,杨幂火力全开,用《宫锁心玉》爆红,又接连用《孤岛惊魂》《小时代》等评分低票房高的电影,向资本市场证明了自己的票房号召力。

在此之前两年,杨幂也试水了当制作人和电视剧制片,期间签下了迪丽热巴、张彬彬、张云龙、高伟光。

一开始,嘉行在IP储备上比不过老牌制作公司,公司艺人除杨幂外都是新人,虽然杨幂是张王牌,但嘉行自制实力尚且不足。

嘉行有人气,欢瑞有IP。从《微时代》到《盛夏晚晴天》,再到《古剑奇谭》,嘉行跟欢瑞世纪稳定合作,欢瑞给杨幂带配角的同时,杨幂也带红了欢瑞的男主。

到了2016年,嘉行自制剧《亲爱的翻译官》登陆湖南卫视金鹰剧场,从开播到收官,收视率一直是全平台同时段第一。

 

嘉行的好表现,给了芒果影视信心,芒果跟嘉行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影视剧制作、IP 开发、发掘和培养新人进行全面合作。

至此,嘉行在打通影视制作链条的同时,也打通了传播渠道,和芒果的深度绑定,加速了自制剧发展。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后,人们发现其中好多熟面孔,高伟光,张彬彬,刘芮麟,王骁,那是嘉行自制剧的高光。

之后,随着迪丽热巴热度越来越高,嘉行开始针对迪丽热巴做自制剧。

迪丽热巴搭张彬彬主演了《秦时明月丽人心》,张彬彬和王骁给迪丽热巴在《漂亮的李慧珍》里作配,高伟光跟迪丽热巴演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副CP,又把故事线延伸到了《三生三世枕上书》里……

从杨幂时期,到迪丽热巴时期,很明显能发现,女明星的发展是呈上升势的,但嘉行的这些男明星,基本在原地踏步。

 

红了的迪丽热巴,演电视剧时,男主都是合作方给的当红艺人。自家的男演员带去剧组,当男二男三男N号。

嘉行的男演员,大多时候在当配角,即使当主角,也依旧没有记忆点。

翻开高伟光参演角色的人物小传,从《亲爱的翻译官》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扶摇》,从古代到现代,关键词是更古不变的「高贵冷漠偏执情深」。

刘芮麟所有电视剧里的关键词都是「温润善良」,张彬彬是「年轻有为」,张云龙是「温柔体贴」。

标签之上,角色不丰满,戏份少,没有弧光,想要火,真的难。

翻看嘉行男演员的演艺经历,基本都是在嘉行自制剧里打转,给两大女主当配角。

嘉行男演员很难出去和其他女演员配戏,这无形中让他们丧失了很多可能。

时间久了,嘉行就成了两个大女主「拖家带口」。男演员扛不动大旗,是友情出场的配角大礼包。

 

03

 

内部女强男弱,经纪人从资源上捏死,男演员角色单一,可选择的合作对象少。外部来看,更没嘉行男演员爆火的市场。

嘉行成立的时间,正好是国内流量横行的时候。

市面上的爆红男演员,要么是回国的韩国练习生,要么是影视公司力捧的新人。

外形上,「嘉行四子」比不过「四大顶流」,资源上,以成熟男艺人为核心的经纪团队,能提供给他们的机会,要比嘉行给自家男演员的多得多。

 

这不怪嘉行。

娱乐圈是块大蛋糕,嘉行已经拿走了女性市场的好口味,男性市场的好口味再落到嘉行,资源就会不平衡。

已经失了先机,嘉行又继续麻痹大意,没把培养好的男演员放心上。

嘉行一心想要搞钱,但对演员而言,的的确确是消耗。

华谊光线博纳华策的IPO,让影视公司都做起了上市梦。成立时间短的嘉行也不例外,

2015年10月,为获得尚世传媒3亿元的投资,嘉行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

协议要求嘉行传媒在2015-2017年三年间累计实际实现的税后净利润不得低于3.1亿元,同时核心艺人不得解除与嘉行传媒的独家演艺代理关系,否则,嘉行传媒需以15%的年收益率回购尚世影业持有的380万股份。

简单说,钱可以给,但是最后的利润达不到要求,嘉行这边就要花高价把当初卖出去的3亿股票买回来,年利率15%,堪比高利贷。

2015-2017,正是嘉行高速发展的几年,为了完成对赌顺利上市,杨幂疯狂轧戏,最夸张的时候1年拍了11部。

她轧戏,意味着公司里的男配们也跟到不同的剧组去轧戏。

短短几年,烂剧烂片把嘉行的口碑消耗殆尽。

《谈判官》《扶摇》《筑梦情缘》再到今年的《暴风眼》,观众对主角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何谈配角。

收视女王都不再是收视保障,跟着她当大礼包的男演员,只好原地踏步。

而在当下,原地踏步,就是退步了。

新生代偶像们如雨后春笋节节高,陆续迈入而立之年后,市场留给「嘉行四子」的蛋糕越来越少了。

今年,张彬彬跳出嘉行圈,跟景甜合作的《司藤》爆了冷门。

这对嘉行来说,是一种捧人新思路。

归根结底,嘉行捧不红男演员,是一场基于对艺人「控制度」之上的实践。但多对多模式下,人员流动性真的变小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弱了。

发展顺风顺水时,囿于嘉行小天地,还算一种稳定的好思路。

但往长远看,管理层为求稳而让艺人放弃外面多种可能性,于公于私,更是消耗。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