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局,苹果、百度、富士康、小米等巨头纷纷跨界造车,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遭遇大变局。
对比之下,恒大进军造车领域已经三年,其曾言到2025年要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到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
但尴尬的是,截至目前,市面上仍然没有一辆恒大量产的新能源汽车。在前段时间的上海车展上,恒大虽然展示了其造车的最新成果,但却被舞台和保安远远隔开,因此也被网友戏称为“道具”。
恒大的造车逻辑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是万亿市场,在此之前也要烧掉数亿资金,恒大自宣布造车以来动作不断,似乎铁了心要实现跨界。
根据其2020年业绩报告显示,恒大营业收入154.87亿元,毛利润26.95亿元,同比增长43%,净利润为-76.65亿元,相比2019年亏损增加27.18亿元。具体花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累计投入已达到474亿元,是2020年全年营收的3倍多。
对比之,已进入市场数年并有成熟产品销售的蔚来、小鹏和理想,为造车分别投入约835亿元,458亿元以及362亿元。总的来说,恒大这474亿元相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投入支出,仅仅只是个中位数。
而这些钱花去哪里了呢?
在上海车展期间,恒驰汽车组织了一场媒体交流会。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表示,“我们成功开辟了一条全球造车资源唯我所用的道路。”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并购合作等一系列“买买买”的操作掌握造车核心技术。
2018年,败走美国造车的贾跃亭多次赴港寻求融资,最终迎来“白马骑士”许家印。
当年6月,恒大健康宣布向贾跃亭创办的新能源汽车公司FF投资20亿美元,并先支付了8亿美元,换来了时颖100%股份,间接获得FF母公司Smart King 4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不过,这个“雪中送炭”的戏码仅仅上演了400多天,就以FF重组宣告终止。
自此之后,恒大也走上了自主造车的道路,造车方式从投资收购整车企业,转变为布局产业链各个环节,躬身入局。
2019年1月15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已成功用9.3亿美元收购了国能汽车51%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随后又经过一系列收购,恒大健康最终在2020年完成了对国能汽车全部股权的收购。
此外,恒大还先后入主掌握日本顶级动力电池技术的卡耐新能源、收购荷兰e-Traction 70%股权控股荷兰最先进的轮毂电机技术、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等等,覆盖了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全产业链。
然而三年过去了,工厂有了、设备有了、生产线也有了,但大家期待的恒大汽车依旧是个“道具”。
总的来说,通过买买买的方式,恒大汽车的确实现了换道超车,但能否加以整合形成独有的技术壁垒,目前依旧是个谜。
造车只差临门一脚?
2020年8月3日,恒大在上海、广州两地同时发布了恒驰汽车首批六款新车,按照序号分别是恒驰1、恒驰2、恒驰3、恒驰4、恒驰5、恒驰6,车型覆盖轿车、轿跑、SUV、MPV和跨界车。用恒大的话说,这是“世界汽车工业史前所未有的纪录”。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恒大也一口气展示了9款恒驰。按照官方介绍,恒大汽车实际同步研发了14款车,此次亮相的9款恒驰车型可覆盖全球95%的豪华车细分市场。
然而,有业内人士却认为,虽然多种车型满足了多数消费者的需求。但广撒网也存在着弊端,即:恒大造车还处在发展初期,仍需要持续输血,广泛布局也将导致问题层出不穷。
即使恒大汽车这九款新车都能全部如期量产并上市销售,摆在恒大汽车面前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潜在客户在哪里?
虽然恒大高层曾透露,恒大全国数亿的球迷,千万的业主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潜在客户。除此之外,还有超万名销售人员将打入市场。
要知道,即便是特斯拉也是通过近20年的发展,才在2020年股价大涨之后实现了盈利,并且最重要的是,支撑特斯拉逢难必能化险为夷的核心是技术积累,而恒大汽车在这一方面,明显与特斯拉存在较大的差距,即便是与比亚迪以及部分造车新势力相比,也都逊色很多。
加之,品牌影响力的塑造需要实打实的产品来说话,如今恒大汽车依旧没有量产交付,市场也慢慢降低了期待值。
甚至有部分声音认为,恒大“真拿地、假造车”,大张旗鼓高喊造车的同时,悄无声息拿下一块接一块的土地,享受政策红利。谜团重重下,吃瓜群众已经很难分辨,恒大的“造车梦”最终会实现还是会窒息。
尤其是在本届车展上,恒大一如既往地“大故事、大口号”,一口气展示的这9款车横跨从A级车到D级车,对标车型几乎涵盖了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蔚来的全部主流全款车型。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乍一看这庞大的阵容确实能唬住不少人,但是却也暴露了恒大汽车的又一个致命缺点——广撒网,没目标。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车展,刘永灼终于给出了交付时间表,即:今年第四季度,恒驰汽车将全面启动试生产,2022年大规模交付。同时,具有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超快充的动力电池产品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量产。
届时,我们将真正目睹,恒大汽车到底能不能打!